首頁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 > 學習《大漠綠洲》有感

學習《大漠綠洲》有感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小景

學習《大漠綠洲》有感 標籤: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 外出學習

  用高效閱讀改變人生

  ——學習《大漠綠洲》有感

  內蒙古寧城,是一個地處塞外的國家扶貧縣,中小學辦學條件艱苦,學生絕大部分是農家子弟,無論哪方面都很難跟城市學校的條件比。自2004年5月開始,寧城教育局引入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教研課題“中小學高效閱讀能力培養”,並在全縣推廣,高考中考成績逐年顯著提高。是高效閱讀改變了一切,現在,這些被認為視野窄、閱讀少、信息量小的農村學生,其閱讀的“速與量”均成倍超過國家標準。

  當前,國家《語文課程標準》關於閱讀速度和課外閱讀量的要求分別是:小學生閱讀速度為每分鐘300字,課外閱讀量為145萬字;初中生為每分鐘500字,課外閱讀量260萬字;高中生每分鐘600字,課外閱讀量150萬字。總課外閱讀量為555萬字。而在寧城全縣所有實驗學校,中小學生的閱讀速度均能超過1000字/分以上。小學高年級部分學生的課外閱讀已超過300萬字,初二學生已經完成課外閱讀555萬字。學生找到了寫作的自信心與成功感,作文能力顯著提高,2009年度在《文苑周報》、《作文報》等報刊發表作文150餘篇,獲得國家級徵文獎30餘次。

  一所所普普通通的農村學校,以語文高效閱讀的改革作為突破口,經過系統改革實踐,在短短6年時間裡就變成了成績突出,在全國聞名遐邇的學校。

  原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可以這樣充分的發揮,驚異於“高效閱讀”神奇的力量,我上網查詢了高效閱讀的與關資料,使我豁然開朗。

  高效閱讀是我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程漢傑等人綜合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語言學、思維學、腦科學等學科的有關原理,借鑒國內傳統的優秀讀書方法和國外盛行的快速閱讀法,結合我國學生的閱讀實際設計而成的一套閱讀教學訓練體系。迄今已有20多年的研究和實驗,影響遠播到香港、新加坡等地。目前,全國已有11個區域的2000所學校正在逐步開展“高效閱讀”教學實驗,學生們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無論是閱讀速度和閱讀總量,還是閱讀效率和閱讀興趣,都得到了很大提升,甚至超過國家課程標準的數倍。

  高效閱讀的具體訓練流程是:

  (1)閱讀前營造氛圍,學生齊聲喊出高效閱讀口號:“一目十行不是夢,高效閱讀我能行”,讓學生在群情激昂的氛圍中進入閱讀學習。

  (2)進行眼腦機能訓練,主要有坐姿糾正、定點凝視、視點左右移動、視點上下移動、視點蛇形移動、視野擴大訓練等,讓學生快速進入高效閱讀的意識集中程序。

  (3)要求學生快速說出高效閱讀文章的七個基本點,即①文章標題;②作者;③出處及出版時間;④文章的基本內容;⑤文章所涉及的重要事實;⑥文章在寫作上的特點;⑦文中新思想及讀後啟示。

  (4)開始計時閱讀,讀完舉手示意並記下自己的閱讀時間。然後由學生輪流回答問題,互換試卷,訂正答案,並對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討論糾正。

  (5)學生報告自己的閱讀效果,不僅有每分鐘的閱讀字數,還有理解率、正確率等,這也是一個對學生誠實度的培養過程。

  (6)閱讀效果好的學生介紹心得,差的學生尋找並分析不足的原因。

  在整個學習期間,老師不斷地用鼓勵性的語言給學生以肯定性評價,比如“把掌聲送給同學,把自信留給自己”,“知識改變命運,閱讀成就人生”等。

  “整個課堂流程很緊湊,學生在高度緊張的學習氣氛中進行閱讀,學生的活動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在時間上佔80%強。訓練時,學生猶如進入賽場,聚精會神,這種競技式的訓練,把學生全方位地調動起來,徹底打破了過去那種沉悶、壓抑的課堂氣氛,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無論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還是情感、意志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挖掘和拓展。”這就是高效閱讀的課堂魅力。

  “寧城高效閱讀教育”有着它的重大意義:

  高效閱讀的受益者首先是學生。他們的作文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初中學生即使作文最差的,在45分鐘內也能寫出一篇800字文質兼美的文章;學生們過目成誦的能力也得到強化訓練,並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2009年7月,中國教育學會在北京舉辦首屆“中國青少年語文風采大賽”活動,全國有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60個參賽隊,八里罕總校是唯一一所農村參賽學校,結果,該校於騰蛟同學獲寫作第一名和閱讀金獎;付亞娟、潘文超、白文娟在語言文字通用法和閱讀項目比賽中獲金獎;全校參賽的10名選手共獲得38個獎項,獲得團體銀獎。

  高效閱讀也成就了教師。使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效率意識顯著增強,課堂教學面貌大為改觀,教學效果大幅度提高。一大批教師逐漸成長為研究型、學者型教師,累計撰寫論文100餘篇,其中獲獎論文40餘篇;有12人被評為國家、自治區、赤峰市優秀教師。有兩位教研人員受聘擔任了全國教師教學競賽評委。

  學校更是得到了發展。各中小學借高效閱讀的理念和方法,初步構建了“高效學習”理論與實踐體系,實現了語文高效學習引領下的“全學科高效學習”。這是中小學學科教育理論的新突破,它使學校走上了一條以“高效學習”為特色,以語文高效閱讀課程帶動所有學科,促進學校教育全面均衡發展的新時期素質教育辦學之路。中國教育學會“作文學評”總課題組組長田玉老師說:“6年來,寧城的高效閱讀實踐創造了語文教學的奇迹,語文教學中的幾個難題都得到了較好的解決。更讓人興奮的是,他們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超出了語文教學範圍,對其他學科教學起到了正遷移作用。”教育專家蘇立康教授認為:“這可以看作是改革開放30年來最傑出的語文教學成果。”

  “寧城高效教育”的重大意義在於: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以語文高效閱讀課程帶動所有學科,促進學校教育全面均衡發展”的新時期學校發展戰略之路。它為國家新課程改革和均衡教育以及其他學校發展戰略,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成功經驗。

  國際閱讀學會曾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而令人不安的是,近年來我國國民的閱讀率一再下降,提高國民素質依然是我國面臨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此背景下,學習和借鑒寧城全面開展“高效閱讀”的經驗,不僅是學校教育的事,也應得到全社會的共同關注。

  這些對我是一個觸動,去構建屬於我們自己的高效閱讀課堂。我的初步設想是先立足課堂,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規律化是高效閱讀的重要途徑

  教給學生文章的規律,讓學生在訓練中認識並利用好這些規律,可以使他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了一種重要的能力。

  所謂規律化,實際就是條理化、系統化。我們的知識結構越是歸納為定理法則、定義公式,有條理,有系統,有規則,我們就越好學,越容易理解,其適用性也就越普遍,越有用,就越能聞一知二,舉一反三。有了規律化,若再加以系統訓練乃至強化訓練,使學生形成技巧,當然就可以在閱讀中如同用公式解數學題那樣,如同用王碼將漢字輸入電腦那樣,如同使用程控電話機那樣,既能迅速,又能準確。有了規律,我們再根據教育學上的定勢原理,將這些規律在腦海里強化記憶形成固定的閱讀程序,就會使閱讀速度、閱讀效率快上加快。

  例如:1、以迅速捕捉信息為目的的速讀固定程序。根據定勢理論,我們把閱讀的過程固定為七項內容(或稱七個步驟),每次閱讀時,都是順着這七項內容之讀。久而久之,這七項內容在腦子裡就形成了“定勢”。只要看書,就會自然地、習慣地循着這七項內容去讀。

  固定程序閱讀法的七項內容是:(1)標題;(2)作者;(3)出處及發表時間;(4)基本內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實;(6)文章特點及有爭議之處;(7)文中的新觀點新思想及讀後啟示。由於這七項內容包括了一般讀書、甚至搞科研讀書時要尋找的內容,又由於這七項內容中,不單要有一般記憶,還需要有思考,要邊讀邊思暮取其有用的信息、資料,略過其對己用處不大的內容,所以在閱讀速度提高的同時,理解率閱讀效率也相應得到提高。

  固定程序閱讀法的好處是:(1)由於這種閱讀法要求運用明確而連貫的思維程序,所以可以由雜亂無章的、毫無條理的閱讀過程逐漸成為具有一定程序的過程。(2)這種閱讀法能夠大大提高接收能力。也就是說,能大大提高理解文章的內容和記憶讀過的材料的能力。因為,按這七項內容閱讀能引導讀者積極地向讀物的結構和內容進攻。對各種語義群作出比較和評價。(3)現代的一切科技讀物、通俗讀物和社會政治讀物,都有相當大的水分,固定程序閱讀按照一定的程序,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有用的內容上,從中取得真正有意義的觀點和材料,因此可以使閱讀變成一種不很費力的勞動。

  2、快速歸納段意的規律

  歸納段意有哪些規律可循?經過分析,我們發現所有段落無非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中心句的,一種是沒有中心句的。有中心句的,其中心句就是段意,其它語句都是為闡述中心句服務的。對這樣的段落,找到了中心句,就找到了段意。中心句的位置在哪裡?有無規律可循?中心句最大量是在段首,其次多在段尾,少量的在段落中間。對沒有中心句的,則要進行概括歸納。而有的段落雖無中心句,但有對段內各層層意概括的句子或詞語,那麼將能概括層意的句子或詞語歸納起來也就是段意。對那些既無中心句,又無概括層意句子的段則需完全概括了。

  以上是藉助與內容直接有關的因素,提煉出來的歸納段意的規律。此外,還可藉助語言形式,幫助我們更快地歸納出段意。比如,可以利用段中的提示性語言標誌(如“總之”,“一句話”,“因此”,“實質上”,“綜上所述”等)很快地找到中心句。因為當作者闡述某一問題用了較多的篇幅后,往往要自己小結一下,這時就常常有提示性語言標誌出現。另外,在記敘段落中,如果夾有議論或抒情性語句,則這些抒情句、議論句,往往是與段落表現的中心有關。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歸納段意規律歸納為如下幾條:

  (1)有中心句的,中心句就是段意,中心句多數在段首,其次在段尾,少數在段中;

  (2)無中心句的,需要概括或利用能概括層意的語句進行概括;

  (3)可以利用提示性詞語或記敘段中的抒情句、議論句更快找到中心句。

  3、辨析篇章與段落思路的規律。

  文無定法,文章的構架也是千變萬化的,但是,如同一切事物一樣,文章的構架也是有其基本結構模式的,這就是段落思路規律。

  以議論文為例,其基本結構模式有以下四種:

  (1)“總論——分論——結論”型;即先提出文章總論點(或只是提出問題),然後從幾個方面分別加以論證,最後得出結論。例如《理想的階梯》第一部分提出總論點:奮鬥,是實現理想的階梯(即“總論”)。第二部分則從三個方面論述中心論點:①理想的階梯屬於刻苦勤奮的人;②理想的階梯屬於珍惜時間的人;③理想的階梯屬於迎難而上的人。(“分論”部分)第三部分總結全文,激勵青年為實現光輝燦爛的理想而鬥爭。(“結論”部分)

  (2)“總論——分論”型。即先提出總論點,然後從幾個方面加以分析論證。如《懷疑與學問》一文,先提出中心論點,即“總論”: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然後用兩個分論點,從兩個方面加以論證:①懷疑是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須步驟;②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

  (3)“分論——結論”型。即先分別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證,最後歸納出結論來。例如《說虎》,文章先分析了虎能吃人的原因:虎力大於人,爪利於人;又分析了人卻能寢虎皮的原因:人用智,用物。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用力不用智,自用而不用人者,與虎同類。

  (4)“分論——分論”型。即全篇的前面既無“總論”;後面也無“結論”,而是把題目分為兩個以上的論題,分別進行論證的結構類型。如《論求知》一文,前無“總論”,后無“結論”,只是分別論述了三個問題:①求知的正確目的;2求知的方法;③鼓舞人們去求知。

  同樣,議論文的段落也可以按這四種基本結構模式掌握其層次。

  根據以上規律,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一篇議論文,無非就是不同層次、不同大小的,無數個基本模塊排列組合而“搭”成的。這樣一來,只要搞清了文章的構架,諸如“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樣開頭的,怎樣寫下去的”,“一篇議論文,開頭提出問題,然後從幾個方面來說;”“再往細處說,第一句跟頭一句是怎樣連接的;第三句跟第二句又是怎樣連接的,第二段跟第一段有什麼關係,第三段跟第二段又有什麼關係”(葉聖陶語)等問題便迎刃而解了。我們在實驗中,只要學生把握住了文章的構架現律,一篇原本需要兩三節課學完的課文,在十幾分鐘內即可比較準確地辨析清其構架與思路,在此基礎上再研究討論其他問題;一節課就可學完,效率大大提高了,而且是以自己閱讀理解為主,提高了自學能力。

  二、系統化是高效閱讀的根本保證

  德國心理學家格式塔說過“學習也不是盲目嘗試而偶然獲得成功,而是由於對整個情況有所頓悟的結果。”

  從系統論的觀點來看,研究高效閱讀問題,只有對閱讀能力有個整體的了解和認識,才有可能在這個“整體”中去把握其中一個個具體的能力。目前,語文界對閱讀能力的構成,說法尚不統一,在這裡,我們只是根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概括出的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構成是:

  1.提要和概括能力。即歸納段意的能力,提煉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從複雜長句、段、篇中提取要點的能力和按照閱讀需要從讀物中選取材料、分類歸納、分析綜合的能力。

  2.劃分層次,辨析思路的能力。即分段分層,理解段落篇章結構的能力,對段落(或句群)層次的辨析能力以及理清線索,理清句與句、層與層之間的關係;從而把握段落或篇章思路的能力。

  3.準確理解文中詞語、句子的能力。即對關鍵性詞語、句子的準確理解的能力。

  4.評價和鑒賞能力。即分析鑒賞作品選材、剪裁藝術特色的能力;領會鑒賞作品結構藝術的能力;辨析、體會作品的表現手法的能力;體會鑒賞作品語言特色的能力;理解文學形象特徵,體味優美意境,理解文章中的景、事、物的表現作用,以把握作品主題的能力。

  5.快速閱讀能力。初中要求達到每分鐘500字;高中要求達到每分鐘600字。根據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構成,所以我們將高效閱讀訓練可以設計為9項單項訓練,即(1)快速閱讀訓練;(2)快速歸納段意訓練;(3)快速提煉中心訓練;(4)快速辨析段落思路訓練;(5)快速辨析篇章思路訓練;(6)快速理解文中句子訓練;(7)快速理解文中詞語訓練;(8)快速鑒賞文學作品訓練;(9)快速評價文學作品訓練。由於這九項單項訓練,囊括了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全部,由於每項訓練均能實現量化,並且每單項訓練都有相應的技巧(規律)指導,所以在經過系統的訓練之後,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顯然會相應提高,是在情理中的。

  三、量化是高效閱讀訓練的有效手段

  要進行計時閱讀訓練,最關鍵的一條,是實現訓練的量化。沒有量化,就難以競賽。所謂量化,就是在訓練中要有量化的統計科學認識的一般規律,往往是在開始階段,只是對事物的經驗型的估計,進一步是定性的研究和描述,最後研究它們的量的規定性,轉入科學的定量分析。只有進行精確的定量研究,才能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高效閱讀訓練實現量化,一則可以通過反饋數據,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二則可以進行比較和選擇,根據需要和可能,定量地確定出最優目標,更好地控制訓練過程,在訓練中協調整體和部分的關係,使部分的訓練和目標服從總體的最佳,以達到總體的最佳訓練效果。

  為滿足高效閱讀量化訓練的需要,我們對中學生應有的閱讀能力分解為若干種能力點,使每一個能力點的訓練都進行量化處理。這樣採取先分項、后綜合的訓練方法,就實現了高效閱讀的量化訓練。實驗證明,諸如速讀訓練、快速歸納段意訓練、快速提煉中心思想訓練、快速辨析思路訓練等,都是可以實現準確量化的。由於實現了量化,每次訓練都可在計時的全過程中,通過“讀”(計時閱讀)、“答”(筆答測試題)、“判”(根據統一標準判分數)、“算”(計算出閱讀速度、理解率和閱讀效率)四個步驟,嚴密而精確地掌握每個參訓者的有關數據,效率的高低,速度的快慢,進步的幅度,在全體成員中的位次等都一目了然。參訓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採取措施,不斷力爭上遊,使競爭機制在閱讀訓練中充分發揮威力,極大地激發閱讀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迅速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的目的。

  通過高效閱讀的訓練我們尊重是為了讓學生達到這三種能力。

  1.快速記憶:培養良好閱讀習慣,掌握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提高其記憶能力。

  2.快速理解:積累文章學知識,學習按程序閱讀抓主要信息的方法,提高學生快速理解閱讀文章的能力。

  3.快速解題:學習“整體感知、審題定位、對號入座”的閱讀解題方法,鞏固提高前階段閱讀訓練成果,提高運用高效速度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以往的學習是老師一個人在講台上講,所有學生面對一個老師只有聽的份,沒法發表自己的意見,沒法控制學習的節奏,學習效果自然不會好。我們已經有了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對我們語文課堂而言,是最有力不過的事情了。

  我確信,只要有了一種堅定的信念,一定可以成功。那就是“用閱讀改變人生”,特別是農村孩子的人生。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一定可以做到。

您正在瀏覽: 學習《大漠綠洲》有感
網友評論
學習《大漠綠洲》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