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會議發言 > 教科語文之家活動發言材料

教科語文之家活動發言材料

手機:M版  分類:會議發言  編輯:小景

教科語文之家活動發言材料 標籤:小學語文 語文教學 語文教師

  (陳靜)聽了幾位老師的發言我深深的感到這樣的閱讀,正是我們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時所追求的目標。習慣了閱讀圖畫故事書的孩子,不但想象力得到了培養,審美情趣也能慢慢地提升。孩子在低年級做了大量的悅納課程,到了中年級,對事物、世界、他人就不僅僅只 需"悅納",還需要和這個世界溝通、交流、判斷、傾訴、表達,不再是以"識"為中心,我們設計了通聯課程,它以"寫"為中心。

  【1、發掘"寫"的路徑。】

  尋求共通性必先立於語文。讀是理解吸收,寫是理解表達。會閱讀的孩子不一定會寫作;寫是一個再加工、再思考、再咀嚼的過程,從"讀"、"識" 到"寫",是個互補的過程。一篇課文的教學,有重點地讀,邊讀邊理解,遠勝於漫無目的、翻來覆去地讀,這種目標明確的"讀寫"至少有三個優勢:審美情趣的培育、思維方式的整合、知識體系的互補。 接下來請張冬莉來說一說她的一些做法:

  (張冬莉)葉聖陶先生說過:"作文不是生活的點綴,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說話完全一個樣。""寫作就是說話,為了生活的種種需要,把自己要說的話寫出來。"讓學生進行書信交流,真實地寫出自己對生活的觀察、體驗與理解,每個學生都會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通過開展書信交流,學生會逐步認識到:作文正如說話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需要,更是生活中必備的基本技能;寫作並不神秘,它只不過是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經驗和思想情感的文字表述而已。這有利於學生樹立"作文即生活"的寫作觀,對於作文的畏懼心理和畏難情緒便會逐漸消除。

  我根據兒童喜歡模仿大人活動的心理特點,要求他們寫信向自己的親友報一個好消息,並讓他們在信中要求對方也向他們報告一個好消息。我又聯繫語文課本上的基礎訓練,課堂上給他們講清寫信的格式和書信特點,學生們躍躍欲試,課後興緻勃勃的搜集周圍的新鮮事。他們有的走訪自己的鄰居,有的注意收聽廣播看報紙雜誌,有的親自考察。有了內容后,他們回家打聽親友的信息和地址,認真地寫好信。信中有的寫自己學習上取得的成績,有的寫家鄉的新公路通車了,有的寫家鄉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等。有位同學給他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寫信說:"爸爸,今年春節回家可別走錯了路。我們家鄉的新公路通車了,原來那些破爛的房子全不見了,是一間接一間漂亮的樓房,村裡的老大爺都用上了手機……",信發出后,不久很多學生就收到了回信,有的同學甚至收到了親友的禮物--書籍、學習參考讀物、日曆片、賀卡等等。他們把回信互相傳閱着,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

  可以說利用書信作文的是自由、多樣、真實的,要求首先是真實,寫的是真人真事,抒的是真情實感,倡導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促進學生髮展思維,培養學生的獨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必然使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通過觀察、審定、選擇,把客觀事物主觀化,融入學生主觀的作文,會是一種輕鬆自如,豐富多彩,充滿生活氣息的。這種作文方式經過幾年的實踐,同學們在老師的輔導下,初步形成了認真閱讀勤於動筆的好習慣,作文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陳桂華)寫信是一種古老的信息傳遞方式,同時也是一種原始的寫作訓練,張老師重拾這種古老而又有效的方法,加入自己的創新,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把寫變得像遊戲一樣愉快,呼吸一樣自然,讓寫信充滿學生的生活,讓文本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值得我去學習與借鑒。

  小學生怕寫作文,作文水平難以提高,這無疑是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工作中的一大困惑,怎樣解決這個難題呢,我將校本課程"掃除力"這一生活實踐融於寫作教學中,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掃除力這一校本課程指的是通過掃除產生的磨力。它不僅包含外在的清掃,並且包括內心的自省從而達到良性磁場的塑造。它不僅是對學生生活技能,毅力的一種培養,更具有個人會做家務帶動家庭影響社會的長遠意義。在活動中,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在校開展書桌的清理、書包的整理,教室的清掃,校園的維護等活動。在家衣櫃衣物的合理擺放,室內的清潔、美化、裝飾等,看似簡單的體力勞作,實則蘊含著深沉的人生智慧。每一次活動前,都會和學生共同探討收納整理的方法,潛移默化間對學生的說進行了訓練,實踐后再寫,學生願意將自己的所得寫下來,自然寫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提高,除力這一校本課程,不僅讓學生周圍環境變清爽,人舒適了,幸福感增加了對學生的毅力也是一種培養,這樣人的往往更容易成功。整個活動在談與寫中,學生養成了願意用筆來記錄生活的習慣,融生活實踐於寫作教學,開闢教學新思路。

  【2、創設"寫"的載體。】

  (陳靜)陳桂華老師開展的掃除力這一校本課程可謂是獨具匠心,值得我學習。讓學生從讀到寫,是從學習到運用的過程,作為年青的語文教師我更注重啟發學生選准練筆對象,找到仿寫的突破口。引導學生課內內容,課外延伸,為學生創設多種寫的情境,比如在學習《黃山奇石》一課時,引導學生進行仿寫,有的學生寫到"在一座山峰上,有兩個像小獅子的岩石,一隻小獅子抱着球,另一隻小獅子也伸出小爪子,朝球伸去,像是要把球搶過去一樣,所以它的名字叫"獅子搶球".在學習課文《拐彎處的回頭》一文時,我在課文拓展升華時,引入名言,又適時讓學生自主創編名言,學生們,有的寫"父愛就是騎在爸爸的脖子上放肆的大笑""父愛就是受傷時能夠躲在爸爸的懷抱里哭""父愛是深沉而又表達不出來的"等等,那麼學完《母親的賬單》一文後就又出現了一系列有關母愛的名言,在學習了植物媽媽有辦法后讓學生仿寫其他植物的傳播種子的方法,在學完《講信用時》請學生設想宋慶齡再遇到小珍時會說些什麼。在學完沙漠奇觀后,布置學生搜集其他奇觀進行記錄和積累,在學習完知識窗中英雄人物事迹后,請孩子們查找英雄事迹材料摘抄等等,課堂上的知識得到無限的延伸,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那麼大家可以看到,孩子們做記錄時,可以陪以圖片,可以畫也可以粘,當然我們班級學生手中的這個本子還包括了日記和好詞佳句等等,不同的板塊,精彩的內容。工整的字體,恰當的配圖,學生們愛不釋手,每周四的最後一節課是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學習的時候,學生相互寫下真誠的評語,家長也會仔細閱讀寫下評語,並且每周評選最具特色本5人,全班展示,學生們樂此不疲,學習的過程變得輕鬆而充滿樂趣。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學會了積累,開拓了思維語文課程變得豐滿起來。學生們愛上了"寫",課內課外提筆生花。

  (張玉良)唐風宋韻總關情 古韻翻新唱雅風

  "中華經典傳統文化讀寫結合的實踐研究"是我校申請的國家級課題《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課堂教學技術行為研究》的子課題。經進修學校小學語文教研員舒春艷老師的指導,並多次來校做培訓、交流,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均任翕張

  經過我們圍繞小主題開發古詩詞、與教材相聯繫進行讀寫結合訓練,積累詩詞的同時,積累表達方式、表現手法,落實讀寫結合,使學生誦讀後磅礴的情感瀉渚於筆端,一吐而後快。

  學生從古詩詞中受到啟發,巧妙地安排文章的結構,像以環境描寫作為鋪墊,藉此烘託人物品質、人物情感;作文的開頭和結尾用名言警句式,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言語盡而意無窮。

  學生最寶貴的收穫是將生活中的事、景、情運用詩的語言、詞的意境進行展現,這裡有學生寫的一首詞《蘇幕遮 離別》

  碧雲天,青草地。師生情意,更加難忘記。端午清晨共踏青,笑從雙頰生。

  暗鄉魂,追旅思。師生情依舊。欲想畢業離別時,灑入愁腸,化做傷心淚。

  這首詞寫於畢業前夕,回想從前,師生端午節共同踏青的場面,暗自欣喜,放眼明天,何時再見,別緒灑入愁腸,化作傷心淚。

  優美的詞句中,透着濃濃的情誼,這種詩情,源於六年的引導、這中感情,源於六年的溝通、這種展現方式,源於學生的人文素養,這種素養,歸功於六年的積累、交流與運用。

  在引導學生背誦詩詞的同時,我們指導學生寫詩、填詞。我校已經出版了學生作文集 、學生詩集。阿城區作家協會曾多次到我校觀看學生背詩、寫詩,學生做的詩詞曾多次在《金源》雜誌上發表,老市長以詩的形式讚頌我們的詩教活動和成績。

  觀摩交界小學詩教活動有感

  ——寇振華

  六月禾苗綠蔥籠,

  山下忽聞雛鳳鳴。

  杜甫掩卷拈鬚笑,

  李白停杯側耳聽。

  原是童聲頌古韻,

  虧得園丁育賢英。

  引來唐宋江河水,

  澆出桃李漫山紅。

  "中華傳統經典文化讀寫結合"校本課程的開發,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陶冶了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豐富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陳桂華)古詩詞琅琅上口,意境優美,其中蘊含的哲理與大自然的深刻描繪,會給學生精神力量和積極心態,增加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語文素養。

  寫作教學在課堂上是有限的,但在生活中卻是無限的。"這就是我"、"成長的煩惱"、"我也追‘星’"等,這些寫作內容與學生的成長息息相關,如果沒有進行足夠的語文內容設計,很容易上成主題班會或是演講比賽,從而失去語文的內涵和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契機。而將掃除力這一實踐活動滲透到語文教學中,通過活動方案的設計和具體操作中的積累、從計劃到實施,從凌亂到規矩,工整,學生更能感受到生活的美,生活的激情,更能激發學生的動筆的慾望。通過走語文的路,順利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

  在今後的實踐活動中,我打算在每一次布置的活動後進行展示和交流,及時為學生提供反饋和探討的平台,學生真正地去想、去做、去寫,寫出自己的真實變化,寫出內心的真實感受。不拘內容和文體,不限篇幅,不求老到,重在寫出真情實感,重在捕捉美的瞬間。

  所謂"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讓掃除力這一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品質的同時成為語文學習的新路徑,變局限的語文學習為活學活用,真正做到學習致用,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上幸福地體驗語文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有生活就有語文;體驗生活和生命的意義與樂趣;體驗學習的無窮樂趣,在學語文、用語文中獲得語文學習的規律,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

  (關麗艷)教科版教材的單元主題性很強,依託教材適當延展,可以更好地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為學生打開寫的空間。如在六年級我開展了《走近台灣》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以組為單位制定活動計劃,[圖]明確分工,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台灣的歷史、人文,風土人情,書寫調查報告[圖],繪製手抄報{圖},唱民族歌曲,頌民族風情。通過實踐活動,他們進一步增強了利用多種信息渠道獲取資料的能力,整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得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逐漸增強。在語文素養得以提升的同時,精神上獲得了成長。

  (郭慧佳)搭藝術的台,唱語言的戲。"戲曲大舞台"、"漫話探險"、"馬的世界"等綜合性學習,調動起學生的表演激情。教師不妨藉此機會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將語文元素融入本土文化中,搭藝術的台,讓學生盡情展示的同時唱一出有"語文味"的戲。

  古詩文對於提升人的境界,豐富人的內涵、開闊人的胸襟、凈化人的靈魂,啟迪人的智慧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深刻的認識到開展古詩文誦讀影響深遠。我們班一年級開始就積極開展了一系列的"書香溢校園經典伴我行"經典詩文誦讀活動,這個活動使經典誦讀在我們班學生中逐步掀起高潮。誦讀古詩時我首先是讓學生熟讀成誦。就是讓學生多讀,可以指導學生朗朗出聲地誦讀,低唱慢吟地誦讀,也可"不求甚解"地誦讀,讀多了,自然成誦。如學習袁枚的《所見》一詩時,首先是指導學生多讀,反覆地讀,要讀出詩的節奏和重音。通過多讀,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然後我搜集資料找到了古詩新唱,學生跟着音樂節奏唱兒歌,激發學生興趣,活躍氛圍,達到記住詩歌。後來很多詩歌孩子們不管跟着什麼音樂都能唱出節奏,唱出韻味,漸漸地課前一支歌就改變成了詩歌演唱,每學期我都會組織詩朗誦會,每學期我會從所學古詩詞中精選10首,以小組的形式參加比賽,(配樂朗誦,淺吟低唱,編演小品)選出優勝小組和背誦大王,給予獎勵。現在我的孩子們已經六年級了,完全可以自己創作出現代詩,假期孩子們去旅行也會把所見所感以詩歌的形式展現給大家欣賞,我也把孩子們的作品裝訂成冊,這本詩集對孩子們的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一定會是一個很好啟迪和回憶。

  【三、以"演"為中心的變身課程 】

  (陳靜)在經歷低年級的悅納課程、中年級的通聯課程后,我們在高年級開發了"變身課程",以"演"為中心,以故事和音樂為線索,將表演與音樂、閱讀、美術、讀寫等學習領域相整合,以戲劇表演為 媒介豐富和發展語言、動作、音樂、藝術等方面的經驗和能力,增強每個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豪感,從而實現讀與寫的自然轉化,讀與寫的智慧變身。 郭老師,你來和大家說一說吧。

  【1、編寫劇本,留住"言".】

  (郭慧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本劇表演讓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這是一種讓學生趣味無窮的藝術表演形式,學生喜歡看,喜歡演,對表演課本劇抱有濃厚的興趣,孩子們都喜歡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表現的慾望十分強烈。在表演過程中,學生也會感受到:原來語文課有如此的魅力,這麼有趣!我們班在劇本的撰寫、排練時的合作,演出時的協調,都有專門學生負責,這種活動無論是從語文知識的把握、寫作水平的提升,學生團隊協調合作的精神上,無疑都是一種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模式,例如在孩子們表演《渡河少年》的時候(老人那冰冷的話語,沒錢做什麼船?笑話!)學生們通過表演把老人的冰冷與輕視展現的淋漓盡致,渡河少年面對老人的態度所展現出的難過的心情溢於言表。少年像當頭挨了一棒,孤零零立在岸上。此時的少年是失望極了,最後(滑進河裡),渡河少年儘管誠實但也付出了代價,孩子們在表演中抓住了主人公的心理描寫,動作描寫以及語言描寫刻畫了一個勇敢、倔強、自信、剛強的少年形象。通過表演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更透徹,更深入,也從中得到了啟發。每次我都會把孩子們的表演錄下來,然後播放給孩子們看,他們一起研究哪裡值得借鑒哪裡還需要修改,在下次其他課本劇的表演中會更加投入,課本研究的更透徹。

  【2、塑造角色,激活"意".】

  (李代英)兒童戲劇教育課程首先讓老師通過豐富的表情、語言和動作,生動地講述故事,鼓勵孩子參與到故事中, 以戲劇表演的方式反饋理解,折射內心世界, 這一過程沒有對或錯,只有無限的想象與無數的可能。

  比如,起始階段可以先從最簡單的小樹小草開始扮演,再到複雜一點的老虎、狼等動物,最後到故事的主人公,一點點摸索,一點點磨合,孩子們要表達自己的觀點、提 出建議、進行爭辯,這些都是在不經意間鍛 煉語言的絕佳機會。更重要的是,通過獨白、舞蹈、故事情境敘述、自編自導自演,不僅使學生受到了藝術的熏陶,而且大大增強了自信心。

  所謂模擬是指創設一個個物化的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並分別扮演角色,以此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能力。如在學習課文後,教師創設任務情境,引導提出把課文演下去。在學習《醜小鴨》一課,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的基礎上,再讓學生以"醜小鴨變成白天鵝后"續編故事。然後教師和學生對整篇課文一起共同協商人物角色,如導演、演員、評委、顧問等;接着,讓學生自由選擇角色,選擇學習夥伴練習;然後彙報交流。最後由學生點評出最具創意、最佳演員、最佳合作,最佳編劇等獎項。通過角色活動,引導學生把豐富的學習資源內化為自身的財富,從而發展學生個性和能力, 讓每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只是"總導演"和"監製",整體把握演出即可,不要有太多干涉,畢竟學生才是"演員".

  【3、演繹情境,升華"魂".】

  (林秀娟)以表演為形式來提升學生的素養一直是我校的研究課題。"世界上的任何一種事物,倘若沒有了個性,就會頓失光彩和魅力。"為此,我校領導客觀冷靜地分析了學校的實際情況,發揮優勢,選准突破口,確立"課本小劇場 ,人生大舞台"為主題,開展了形式豐富的課本劇表演,將書本上的文字進行二度開發和再創作,經過師生靈動地刻畫,躍然於舞台,讓學生用心靈去感悟生活,享受讀書的快樂。三年來,我在不斷地摸索、不斷地改進,力求做一艘航船,載着學生們駛向生活的海洋,感受生活的美好!

  精挑細選--定劇本

  我和孩子們往往選擇故事性強、人物性格鮮明、有矛盾衝突的課文,比如成語故事、民間傳說、童話寓言、文藝名著等,這樣易於學生們儘快入情入境的表演。(出示圖片一、二、三、四)

  精編細演--雕劇情

  在排劇本前,首先要求孩子們認真讀懂課文,了解並具備相關的戲劇知識,做到了解背景,明確主題,熟悉內容,合理想象。為把課本的內容表達得真切、完整和具效果化,我和學生一起把課本里冗長的內容做刪減,把能突出人物性格的部分增添,細心揣摩在表演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障礙詞語、句子,課上將其中的重點、難點提取出來,進行分步教學與操練,然後再採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為學生掃除障礙。舞檯布置和道具可從簡,重點是表演好人物對話,注意把握好語調、語速、節奏和停頓,最大程度地為突出人物性格、情節發展服務。小學生雖然想像力豐富,喜愛表演,但生活閱歷少,對舞台劇的表現力顯然有一定難度,我便成了第一個示範者,有時候也會在孩子們的鬨笑聲中一次次地改正,表演過程中語音和語調的抑揚鈍挫,肢體語言的形象運用,以及每個角色的情感變化,或喜或悲,或哭或笑,這些都需要準確地拿捏,我和孩子們課下找來相關的影視資料觀看、研磨,這樣把課本中只有字符的劇本,變成了舞台上擁有道具,念白,走位的表演,課本便不再只是一種對於文字的記憶與感悟,而成了一種深深刻印於心靈的血肉豐滿,靈動鮮活的立體的效應。

  看!這是我的孩子們在表演作品--《贈汪倫》,(出示圖片五)小演員們聲情並茂的演繹,把現場觀眾的思緒從車水馬龍的現代恍然牽入唐詩宋詞間徜徉。這是表演蘊含哲理的寓言故事《陶罐和鐵罐》《晏子使楚》(出示圖片六、七)。這是《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出示圖片八、九)這時孩子們只有二年級,孩子們把這個經典童話演繹得美倫美奐,精彩動人。沒有冗長的滿堂灌輸、沒有刻意的做作痕迹,一切是那樣的自然而又恰到好處。看不到緊張和扭捏,看到的是一張張自信的笑臉和一次次動情執着地演繹,在這個舞台上同學們在用自己的全部去盡情地綻放。

  熱熱鬧鬧的表演結束后,我組織學生開展評價活動,所以第三個環節是:

  精品細評--找不足

  我組織學生採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出示圖片十)可以從編劇對課文的理解,導演對演員的指導或者是演員對角色的把握等等方面,誰的哪些優點值得肯定,又有哪些不足之處需要以後改進,重點是指出創作或表演中與原課文比較有創意之處。在保留學生最純真的東西的同時,為他們指出今後努力的方向。從而引導學生從語言能力到表演能力、再到團隊合作等方面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力爭讓這項適合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真正提升學生們的素養!

  (陳靜)我們團隊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群"的建構為的是給兒童營造"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生活和創意"的環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把語文學習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為滿足學生求知渴望、培養能力、陶冶性情的樂園,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們在一個允許奇思 妙想的領域中探索和實踐自己的想法,幫助他們成長為一個心靈自由、充滿自信、有歸屬感,擁有無限創造力的未來社會的人。以上就是我們在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中的一些做法,當然中間也借鑒了外地學校的優秀經驗,實踐過程中有的地方還不夠成熟,也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在此,我代表阿城區進修學校舒主任感謝省語委領導給予我們學習交流的機會,感謝團隊所有成員的辛勤付出,感謝房間里所有同仁的認真聆聽,謝謝。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教科語文之家活動發言材料
網友評論
教科語文之家活動發言材料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