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會議發言 > 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發言材料

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發言材料

手機:M版  分類:會議發言  編輯:小景

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發言材料 標籤:會議精神 黨務工作 辦公室工作 找工作 工作經驗

  文章標題: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發言材料

  各位領導、同志們:

  今天,有幸參加全市農村工作經驗交流會議。這為我提供了一次向各位領導、同志們學習提高的大好機會,我非常珍惜,在此向各位領導和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也希望各位領導、同志們把在農村工作中好的經驗和做法傾囊相授。

  農村穩定則全局穩定,農民富裕則全民富裕。黨中央和國家連續三年以中央一號文件的形式,加強農村、農民、農業工作,並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這更充分說明了農村工作的重要性,就以農為主的魚化而言,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規範農村管理,提高農村基層幹部執政能力,是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課題。我是1999年從部隊轉業到雁塔區委組織部,2003年2月到魚化寨街道辦事處先後任主任、書記,一直從事農村工作。在工作中遇到了許多新變化、新問題,也一直在努力思索,在實踐中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效。今天和大家共同學習,共同交流,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同志們多提寶貴意見,批評指正。

  魚化寨街道辦事處地處雁塔西部,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總面積23平方公里,全辦20個行政村,7個社區,城鄉人口10萬餘人,常住人口4.8萬人,其中農村人口2.3萬人,駐地大中型企事業單位29家,大專院校5所,先後興辦企業200餘家,各村經濟保持了較快的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逐年遞增。

  近幾年來,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深入實施,由於部分幹部認識和工作不到位,工作隨意性大,引發的一系列矛盾和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工作的順利進展。我們在工作實踐中發現,這些問題根子都在過去和現任的幹部身上,就是鄉街缺乏對村組的有效監督,沒有形成務實管用的農村工作套路。如果繼續沿用老思路、老經驗、老辦法,就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農村工作,特別是對農村工作中出現的一些比較普遍、比較深刻的問題,就會捉襟見肘,只能是應付捻弄。為了從根子上切實解決出現的新問題,新變化。幾年來,我們在實踐中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一、按照雁塔區委提出的“指導員、工作隊、辦實事、多開會”的十二字工作方法,深化指導員工作制度,建章立制,制度創新,構建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

  隨着《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深入實施,農民群眾民主意識的不斷增強,街、村兩級關係由過去的上下級行政從屬關係變成了獨立法人間的平等關係,傳統體制下形成的平衡關係被打破,農村基層管理體制進入轉軌時期。過去,農村工作主要是上級安排,下級貫徹落實,主要是用行政命令的手段,處理解決農村事務。農村的各項工作,如春耕、夏收、秋收等日常生產都要抓。但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基本上是群眾自己解決,鄉街政府管理職能弱化,職能逐步由“大政府,小服務”向“小政府,大服務”轉變,從原來的行政職能轉變到服務群眾。鄉街政府對村民委員會的監督指導形成真空,中間缺乏有效載體。甚至對有些村幹部的錯誤做法,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行為,沒有行之有效的辦法。特別是一些素質不高的村民進入村幹部隊伍,以權謀私,強包強攬工程,藉機向政府發難,鄉街缺乏明確的管理監督體制,致使個別村村務混亂,群眾意見大,工作無法正常進展。

  近幾年來,雁塔區委按照“指導員、工作隊、辦實事、多開會”的十二字工作方法,為全區120多個村派駐指導員、工作隊,在農村基層組建工作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在實踐中看到,指導員在農村工作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新問題。由於村民委員會是一級自治組織,鄉街政府對村民委員會只能給予指導、支持和協調,有部分村幹部,受觀念的影響,往往對指導員有排斥情緒,造成監督流於形式。

  通過大量調研,認識到只有使指導員工作不斷制度化、規範化、序列化,使指導員由機關幹部真正轉變為村組幹部,真正融入農村,才能規範工作,更好的發揮監督作用。我們任命29名機關幹部擔任20個村的黨支部副書記或村委會主任助理,賦予指導員“參與黨務,指導村務”的新內涵。指導員每周至少在村工作兩個半天,必須參加村兩委會會議。村兩委會召開會議前,先做好會議內容的調研工作,廣泛徵求意見。在會議期間保證會議按照原定決議和議題順利進行,指導會議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區委、區政府、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各項規章制度。在會後監督和督促兩委會按照會議的決議依法行政。對兩委會的重大決議,指導員不參與表決。這樣指導員工作起來就比較明正言順,能真正及時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傳,更全面的將黨的政策原汁原味的傳達到群眾,能及時將街道黨工委的重要決策傳達到各村,也便於及時掌握村組潛在的不穩定因素,第一時間上報街道黨工委,及時處理,化解矛盾。特別是在處理地區8023部隊串聯進京上訪問題方面,指導員發揮了重要作用。及時掌握動態,果斷採取措施,防止了事態擴大。對農

  村容易出現的家庭勢力、個人恩怨、習慣做法、利益驅動等因素的影響,有些村幹部在執行上級有關政策及兩委會決議時有些走樣的問題,代表街道客觀、公正的發表意見,不帶任何偏見處理問題,糾正錯誤,及時督促、引導村幹部在執行相關政策、兩委會決議中,充分聽取群眾呼聲,按照村民的意願和要求,依規依法辦事,減少矛盾,及時化解不必要的誤會,起到了很好的監督。指導員在村工作,入戶率達到100,深入走訪,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同群眾接觸的機會增多了,使機關幹部轉變了作風,加強了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為街村兩級工作發揮了重要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二、以街道黨校為陣地,採取公開選拔方式,培養農村黨的後備力量,提高共產黨在農村民主政治中的競爭力

  村民自治法頒布實行以後,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方面,出現了許多新問題,主要是農村基層黨支部領導核心地位弱化,黨員發展緩慢,黨員老化現象嚴重,農村後備力量薄弱。

  由於受農村家族、宗族等勢力的影響,有些村家黨不分,黨員發展“出必吾家”,以人論事,以人劃界。有的村無苗子,書記選配難,黨員發展難,幹部管理難,素質提高難的問題。特別是在支部換屆工作中,有的村選不出一個好書記。甚至有些群眾抱怨地講,“我們村難選一個好書記,最好從上級給我們派人擔任書記”。全辦20個村黨支部委員大多是我黨在六七十年代發展的老黨員,好多村在吃政治老本,黨員形成斷層,黨員老齡化嚴重。全辦農村黨員總數706人,佔全辦農村總人口的3,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近2個百分點。究其根源,主要是村黨支部書記對農村政治資源形成壟斷,一些村支部書記、老黨員思想保守,心存顧慮,怕發展新黨員搶了自己的位子,對組織發展缺乏積極性。造成農村後備幹部隊伍匱乏。農村青年存在着很高的政治熱情,很多青年入黨願望非常強烈,傳統政治體制又不能很好為他們提供實現個人“價值”的平台或機會。客觀上形成的政治資源壟斷剝奪了他們“公平進步”的機會。

  農村黨員流動性增強,管理難度加大。黨員管理出現該管的不管,想管的管不了的狀況,黨員遊離在組織之外,有權利不盡義務,農村黨員發展教育往往流於形式。存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狀況,教育培養通常是文件對文件、會議對會議,沒有橫向的展開和縱向的深入,盲目性和無效性顯而易見。農村幹部的素質和能力沒有顯著提高,甚至有些還在退化,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受到了極大的削弱。

  由於兩委會產生的民意基礎,權力來源不同,出現了關係不協調,黨組織核心地位削弱的問題。大部分村主任認為:“書記就是那幾個黨員選出來的,而村委會主任是全體村民選出來的,村主任才能真正主宰村組一切”。部分人甚至認為,黨支部是管黨員的,村委會才管村務,缺少對黨執政地位的認識,兩委會工作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工作兩張皮。矛盾在某些村表現的異常尖銳,已經嚴重妨礙了村務工作的有效開展,群眾利益也受到了極大損害。

  我們深深認識到,要解決以上三方面問題,提高黨在農村的執政能力,關鍵是要發掘人才資源,利用資源,優化幹部隊伍,建設一支梯次性農村後備幹部梯隊。圍繞此,我們進行了反覆實踐。起初,通過下達任務的方式,加大黨員發展力度,但2002年計劃發展黨員80名,實際只發展黨員31名,不到計劃的一半。通過進一步思考,試行幾個村成立一個黨總支,進行黨員發展試點,但仍脫離不了家族勢力的影響,實際效果不明顯,初衷沒有實現。在我們苦苦思索的過程中,適逢區委安排自己在市委黨校參加街道黨工委書記學習班,在大家推選自己擔任黨校臨時黨支部負責人的過程中,受到很大啟發。當時,街道黨校只有一塊牌子,沒有實質性內容,通常搞一些短期黨員培訓教育,沒有最大限度發揮作用。當時立即就設想能否在街道黨校成立黨支部,選拔農村青年進行中長期培訓。在調研摸索中,區委組織部、宣傳部、政策研究室及區委黨校和區級各部門的同志以及領導及時給我們進行了具體、深入的指導,市委常委、區委書記王軍同志進一步提出“以街道黨校為陣地,採取公開選拔的方式,培養農村後備幹部”的思路。我們深感能以此解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這也是繼我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頒布實施以來與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相配套的探索、實踐與嘗試。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發言材料
網友評論
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發言材料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