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會議發言 > 在政法委研討會上的發言

在政法委研討會上的發言

手機:M版  分類:會議發言  編輯:得得9

在政法委研討會上的發言 標籤:研討課 笑貓日記之塔頂上的貓 地球上的星星

  立足改革創新 創建安全城市

  全力打造服務型的司法行政隊伍

  各位領導、同志們:

  根據市委開展“三個學會”學習實踐活動的要求,市委政法委在這裡召開以“創建安全城市,打造服務型政法隊伍”為主題的研討會,這對於深入開展“三個一切”和“三個學會”學教活動,指導政法工作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根據此次研討會的主題,結合我市司法行政工作改革發展的實際,我做如下發言。

  一、實現理念創新,把握服務總方向

  黨的十六大報告從建立法律體系,促進依法行政,實現公正司法,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拓展和規範法律服務,加強法制宣傳,完善法援體制等諸多方面,全面而又深刻地闡述了推進依法治國,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意義,這不僅賦予了司法行政工作新的內涵,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時代要求,為創建安全城市,打造服務型政法隊伍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一,明確司法行政工作“四個服務”的基本方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繼承和發展,是做好工作的行動指南。因此,我們只有不斷增強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牢固樹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司法行政工作中的指導地位,才能準確把握司法行政工作為改革開放和發展服務,為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和“三化”建設服務,為維護社會穩定和創建安全城市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基本方向。

  第二,明確司法行政工作“八個轉變”的改革思路。十六大從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明確提出了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和任務。我們要圍繞這個改革目標,結合我市的具體實際,積極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努力實現“八個轉變”:實現監院監管、改造、教育、轉化工作由常規傳統的管理手段、方式向創新教育改造機制轉變,向法制化、科學化、社會化轉變;實現監院經濟發展由外役勞務向監院內生產轉變,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變區位優勢為發展優勢,變低價投入為高價增值;實現公證機構由行政體制向事業體制轉變;實現律師法律服務工作,由常規服務向開拓服務,由封閉服務向開創服務,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由單一服務向多元服務轉變;實現人民調解基層基礎工作,由傳統的調解方式、調解定位,向法定效力調解轉變;基層法律服務由坐堂等客服務向法律服務進社區轉變;實現法律宣傳和依法治理由一般號召、一般推進,向注重“八個結合”,突出普治效果、重點轉變;實現班子、隊伍和財務建設由常規管理、一般要求,向依法管理、循規管理、制度管理轉變;工作作風、指導方式由一般號召、常規安排,向有的放矢、突出重點、切實解決實際問題轉變。實現整個司法行政工作由封閉自為,向開放服務大局轉變。

  第三,明確司法行政工作“六個提高”的素質要求。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司法隊伍,是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做好新時期各項工作的關鍵。我們必須不斷解放思想,創新思維,努力做到“六個提高”:提高工作效率、效能和效果,切實轉變作風;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切實發揮局、處兩級領導同志的表率作用;提高幹警隊伍的執紀執法水平和局機關的依法行政水平,樹立三支隊伍的良好形象;提高局、處兩級幹部的創新能力,培養世界眼光,增強戰略思維,實現機制、載體和方式創新;提高法律宣傳、法律服務工作者的素質,注重理論,勤於實踐,拓展領域,強化服務;提高監院幹警隊伍的執法執紀能力,創新教育改造機制和長效安全穩定機制,充分發揮法律保障的整體功能。

  二、實現與時俱進,建設服務新體系

  法治環境就是發展環境,沒有良好的法治環境,就不可能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構建科學規範的法律服務體系和法律保障體系,是營造法治環境的客觀要求。今天,市委政法委就“創建安全城市,打造服務型政法隊伍”這一主題進行研討,它預示着我市的政法工作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要把改革發展作為司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要務,積極構建科學規範的法律服務體系和法律保障體系,充分發揮法制宣傳、法律服務、法律保障的重要職能作用,為創建安全城市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

  (一)適應創建安全城市的客觀要求,努力提高普法層次和水平。在“四五”普法中,我們要立足於推進實現社會生活法治化,打造法治瀋陽的總體要求;立足於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所確定的宏偉目標;立足於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立足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全力抓好領導幹部、司法和行政執法人員、青少年和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四個層面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重點抓好八個結合:普法與加強地方立法相結合,普法與推進依法行政相結合,普法與促進司法公正相結合,普法與增強規則意識相結合,普法與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推進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相結合,普法與維護社會穩定相結合,普法與加強道德建設相結合,普法與促進社會誠信環境建設相結合。

  (二)適應創建安全城市的內在要求,強化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對法律服務市場產生重大影響,一方面為我國法律服務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也對法律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實現社會生活法治化,打造法治的瀋陽,創建安全城市,也要求我們必須服務大局、服務穩定、服務發展、服務人民,必須全力加快法律服務體系的建設。

  ——發展律師公證服務體系。律師公證業的發展要適應入世要求,就必須打破傳統的服務模式,做到定位於服務改革、開放、穩定大局;定位於適應入世要求,加快與國際接軌;定位於服務瀋陽快速發展;定位於大市場、大開放、大服務、大格局的發展思路。

  律師服務要實現新發展。三年內,律師服務要在服務人數上實現規模化,力爭使律師總數達到全市總人口的萬分之六點五;服務分工實現專業化,建成一批以金融、證券、房地產、知識產權、保險為主的專業化分工明確的綜合性律師事務所和具有專業特色的律師事務所;服務領域實現外向化,在地域、國域上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服務質量實現品牌化,打造一批名牌所,培養一批有知名度的律師;服務隊伍實現規範化,認真貫徹省廳有關加強律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開展教育整頓活動,提高律師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道德水準,建立起科學有效、規範有序的行政、行業、內部管理和依法管理機制。目前,我市已建成成百人所兩家,50人以上所3家,外地在沈設立分所6家,我市律師所到外埠設立分所4家,特別是省直42家律師所划規我市接管后,我市律師所總數已達108家,律師總數已達1210名,這就為我市律師業的跨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公證服務要實現新突破。一是按照市政府有關公證體制改革批複文件的精神,我市公證機構由行政體制向事業體制轉變工作已全面展開,這既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增強公證公信力和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二是根據我市經濟發展趨勢,及時調整公證機構布局,設立了渾南新區公證處,還要逐步向其他開發區、工業區和農業園區等方向拓展,形成新的公證服務大格局。三是抓住轉制契機,通過活化用人新機制,落實公證處用人的自主權;活化內部運行新機制,增加公證處實力;活化激勵新機制,調動公證員積極性;活化管理新機制,探索事業體制公證處管理的新模式;拓寬服務新領域,積極開拓商標、知識產權、電子商務、涉外融資等公證業務。

  ——發展法律援助服務體系。法律援助是國家為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而無償地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幫助的一種法律制度,是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市建立較為完備的法律援助體系,是建設現代文明城市的客觀要求,是完備法律制度的現實需要,這項服務已列入市政府今年為民所辦20件實事之一。前一段,我們積極配合市政府法制辦,聯合起草了《法律援助工作條例》,現已進入市政府規章審批程序;法律援助專項經費已列入市級財政預算;法律援助機構的人員編製得到落實。近期,正在強化系統建設,籌建區、縣(市)法律援助服務中心機構,在街道、鄉(鎮),村和社區分別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工作點,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

  (三)適應創建安全城市的社會要求,完善社區法律服務體系。社區是在城市管理體制改革中孕育而生的新的基層組織,是創建安全城市的關鍵所在,也是拓展法律服務領域的嶄新天地。社區安全則城市安全,社區穩定則城市穩定,社區發展則城市發展。今年以來,我們在社區法律服務方面,開展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深深體會到,社區工作需要法律服務,社區居民渴求法律服務,而提供法律服務正是司法行政機關義不容辭的職責。去年,我們按照司法部社區法律服務會議精神,堅持以社區為依託,面向基層、社區和群眾,定位於親民近民、服務便利、收費低廉,提供公益性、非營利性法律服務,努力把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法援等各項工作向社區延伸。今年,我們已在瀋河區實踐了法律服務進社區的顧問制模式,在鐵西區探索了法律服務進社區的窗口制模式,最近我們又在和平區創新了法律服務進社區的幹事制模式,這三種模式各有千秋,為下一步繼續完善社區法律服務體系,做好社區法律服務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四)適應創建安全城市的必然要求,高起點構建監管改造綜合性安全防範體系。監獄和教養院是國家刑罰執行機關和最高行政處罰的執行機關。監院的安全穩定,直接關係到城市的安全穩定。監院的教育改造水平的高低,從一個側面代表着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近年來,我們始終以“三個代表”為指導,以加強班子和隊伍建設為根本,以創新機制、創新載體為動力,以依法治監治院、規範管理為重點,以確保監院安全穩定為核心,以提高教育改造質量為前提,以完善措施、落實責任為保證,進一步抓好監獄工作的法制化、科學化、社會化和創辦勞教特色,高起點構建監管改造綜合性安全防範體系,這種思路是符合創建安全城市必然要求的。在實踐中,我們要繼續建立嚴格的目標責任體系,以確保“三個絕對不能”、“四個絕對不允許”為目標,完善“一把手”負全責的崗位責任制、執行責任追究和督查等規章制度。按照監獄工作實現法制化、科學化、社會化的要求,切實做到依法治監、依法運行、依法監督,公正文明執法。繼續創辦勞教特色,積極探索符合“三性”的管理模式;採取教育、心理、社會、醫學等科學方法,開展教育轉化工作,深化職業技能培訓,努力增強勞教人員解教后的工作能力;突出勞動生產和矯治習藝功能,提高教育挽救質量;努力研究解決長期沉澱的“FLG”頑固分子和反彈人員的難點問題,創新工作方式和教育方法。

  三、創新工作機制,保證服務高質量

  好的理念和思路需要好的機制來保障。為使司法行政工作符合創建安全城市和“四個服務”的基本要求,我們既要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又要站在新的起點和高度上,積極整合司法行政工作職能,提高法律服務質量和水平,關鍵是建立起一套符合提高服務質量要求,適應服務發展需要的新的工作機制。

  (一)建立普法工作新機制。一是實現學法規範化。我們要在制定完善領導幹部學法、市級領導班子聽取法制講座、市人大選舉和人大常委會任命的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學法用法和中小學法制課等制度的基礎上,繼續在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公正司法等方面建立考察評價制度,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非人大選舉和任命的市管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領導幹部普法合格證、公務員、司法人員在職培訓考評等制度。去年末,我們首次組織了有萬餘名領導幹部參加的法律知識統一考試,促進了各級領導幹部學法用法的自覺性,今年我們還要組織這樣的考試。

  二是創新學法載體。“四五”普法以來,我們正在從四個方面創新普法載體。首先,充實宣講載體,聘請國家知名的法律專家和學者,組建我市“四五”普法講師團;在社區和農村設立法制宣傳員,普法隊伍得到加強。其次,豐富宣傳載體,加強對法律法規及法制建設的新聞報道,專欄傳播,以法律“六進”和“法律進社區”等多種形式,豐富法制文化,活躍法制生活。第三,運用示範載體,對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企業、社區、農村依法治理等層面有影響力、感召力和推動力的典型經驗及時總結和推廣,推動普法工作的深入開展。第四,壯大保障載體,堅持黨委統一領導,人大實施監督,“一府兩院”組織實施,全社會參與,黨委宣傳部門和司法行政機關負責具體實施和組織協調的運作方式,發揮綜合指導、典型總結、督促檢查和考核評價等職能,全力推動“四五”普法向縱深發展。

  (二)建立律師公證誠信新機制。誠信是法律服務的宗旨,是法律服務業的內在靈魂,沒有誠信就沒有律師公證業的發展,律師和公證人員本身就是誠信制度的維護者。為了規範律師公證執業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今年,我們在全市律師公證行業中,開展誠信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和誠信律師、公證員評價活動,建立起由不良記錄查詢與通報、信用警示與獎懲、公示制和服務質量跟蹤考核反饋、律師公證執業責任保險和投訴責任制度組成的誠信監督保障機制。

  (三)建立服務民營企業新機制。2002年,全市民營經濟實現經濟增加值達到704.8億元,同比增長12%,佔全市GDP的51%,民營經濟撐起了瀋陽經濟的“半壁江山”。目前,全市產值超過5千萬元的民營企業,已達100多戶,超億元的達50多戶。民營企業在拓展國際市場,建立現在企業制度和企業管理等方面,迫切需要我們提供優質、優效、優惠、優先的法律服務。去年,我們組建了由我市35名資深律師組成的市民營企業法律顧問團。突出法律服務重點,健全聯繫網絡,建立起有效的工作聯繫制度,同時聘請部分民營企業家作為監督員,對顧問團的工作進行監督和提出建議;採取集體研究論證、受企業委託、公開諮詢電話等方式提供法律服務。 顧問團成立以來,已與東宇集團、和光集團、博望國際實業有限公司等80餘家大型民營企業簽定了法律顧問合同,與瀋陽風華企業、瀋陽鋁材廠等20餘家民營企業達成了建立法律顧問關係的初步意向。下一步,我們要把這項工作繼續做大做強,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平台。

  (四)建立律師介入信訪新機制。為充分發揮律師、法律援助工作在推動依法信訪,促

  進依法行政,維護社會穩定的職能作用,我們在信訪部門開展律師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執業律師、法律援助人員介入接待上訪工作機制。一是在市信訪辦設立法律顧問室和法援聯絡部,建立執業律師在信訪辦值日接待制度。全市執業律師每年義務承擔一次(日)的信訪接待工作及一件法律援助案件。二是提供法律諮詢、法律宣傳、依法疏導和分流、法律援助和相關法律服務。三是落實五項制度,即:協調溝通制度、律師所主任負責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值日考勤制度和考評獎懲制度。這一舉措,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了信訪部門、上訪群眾的好評。

  (五)建立人民調解工作新機制。人民調解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是實行群眾自治,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去年末,我局與市中級人民法院就貫徹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實施意見》,落實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和司法部有關工作規則,聯合下發了實施意見。由於人民調解協議具有民事合同性質,這在客觀上對人民調解員隊伍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我們制定了培訓計劃,邀請院校法學教授、法院法官,對人民調解員進行輪訓,經考試合格后,持證競聘上崗。其次,進一步建立健全崗位責任、業務登記、走訪回訪、糾紛排查和專項治理等規章制度。第三,在基層建立了由街道、社區、樓院義務調解員組成的“321”調解網絡,以此保證人民調解工作沿着法制化、規範化和制度化方向發展。

  (六)建立市局機關管理新機制。打造誠信、效率、規則、法制、文明的機關“窗口”,是更好地履行法制宣傳、法律服務、法律保障職能的前提。今年初,我們提出要建設學習研究型、開拓創新型、求真務實型、法制誠信型、效率效能型、清正廉潔型機關。上半年,從抓學習,重研究,強素質,促發展四個方面,增強抓實力度,已舉辦多期法制專題講座,目前,此項工作正在深入開展之中。

  (七)完善隊伍建設新機制。去年,我們以創建“四個一流”為目標,突出制度創新,促進作風轉變,提高依法行政和執法執紀水平,總結出“四化”的管理新模式,一是實現工作制度化,堅持用制度管班子、管隊伍、管財務、管作風、管廉政,促進依法行政。建立了局級幹部聯繫基層工作制度,班子成員帶頭轉變作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制發了《司法局依法行政工作規則》、《關於加強機關作風建設的規定》、

您正在瀏覽: 在政法委研討會上的發言
網友評論
在政法委研討會上的發言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