撣去心間的塵垢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小景
在這個世界上,富人很少,窮人很多,聖人很少,凡人很多。於是大多數人還是處於窮人和凡人之間。乞丐或許看起來比較臟,但他們大概只臟在眾人的視野中。而有些人雖衣冠整潔,但內心深處卻臟不可言。如果說一個人的體貌很臟,我們只需要讓他洗個澡,給他換身衣服,或許他還可以回到常人的陣營里來。
而當人的靈魂不幹凈的時候,往往是無藥可救。因為對於病入膏肓的人,連扁鵲這樣的一代名醫都逃之夭夭,況且一般的醫者。這就像一個不洗澡的人,縱然你天天為他換衣服,也無法遮掩他的體臭味。只有讓他多洗澡,勤換衣服,才能從根醫起。除此之外還要施之於常人應有的教化,他才能回歸到正常人的生活中來。
在我看來病從口入,但很多病卻要從心治起。因為健康的心態和純潔的心靈,方能使人面對一切難題而迎刃解決。靜心、慎獨,是人修身養性的法則。唯有“吾日三省吾身”,才能使我們更好地把持自己。宋代有個叫趙叔平的人,他是一個品學兼優的人。為了檢驗自己的善惡之心,他找來三個器物。其中一個用來裝黑豆,中間的空着,另一邊的裝白豆。當他頭腦萌生一個善念的時候,他取一顆白豆放在中間的容器中。當萌生惡念的時候,他取一顆黑豆也放在中間的容器中。每天晚上都去數一下,白豆多少,黑豆多少。剛開始,白豆少黑豆多,中間是白豆與黑豆相差不大,在後點是白豆多黑豆少,末了,中間的容器里只有白豆,沒有一顆黑豆。就是這樣數豆正心,就是這樣的克己正心。使他游刃於朝堂,閑散於鄉野,也使他和歐陽修被世人稱頌的“清風明月兩閑人”的讚譽。
做為非聖賢的凡人,我們的隱私或許便是一種蒙蔽在心靈上的污垢。因為見不得光,因為又怕見光,於是在我們一味的遮掩下。漫天的黃塵,終於在不盡的歲月中變成了掩埋我們心靈的黃土高原。我們不敢去揭開這層污垢的硬殼,是為了保全我們做為人的顏面,也是怕丟了人的顏面。而聖賢的楷模,只能是做為我們與人交流的談話資本,更或者是我們教化子孫的本錢。因為在我們看來,有些事我們可以去崇拜它、敬仰它、欣賞它,但我們並不一定要去那樣做。
人們只喜歡在現實中,按照現狀去真實的活,去隨心所欲的活。太多的束縛,只能被他們所踐踏。很多事可以做,但不可以去說,而有些事可以去說,但不一定去做。埋在內心深處的無論是高尚的,還是低俗的。卻要看和誰去說了,和親朋是一種說法,和陌生人又是另一種說法。人的多重性,在這裡得到了充分地展示。而對於那些不光彩的事,他們寧願一輩子爛在心裡,也不會告訴別人。不能告訴人的,大概不是因為信任的問題,而是因為難於啟齒的問題。於是這些留在心底的秘密,變成了一種隱私,一種不見天日,也見不得天日的隱私。而這些隱私的源頭,只是因為人們膨脹的慾望在涌動。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自己的隱私,至少我是有的,至少我是沒有勇氣把它們全都暴料出來。是為了自己那點做人的尊嚴,可我並沒有一味地放縱自己。而在靜心、慎獨中,修整着自己、把持着自己。怕潛藏在自己靈魂深處的慾望,徹底蒙蔽了自己判斷是非的眼力,而使自己陷入萬劫不復中。古人講“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佛家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些皆因一欲而起。
於是我們要在清心寡欲的時候,常去抖落蒙蔽在你心靈上的那一層塵垢,使你能夠更好的修正自己、把持自我、提升自己!;
相關範文
- ·及時除去心靈的塵埃,讓心回到最初的澄
- ·願為落在你心間的那朵紅
- ·存於心間的底片
- ·留存在心間的愛
- ·拭去心上的灰塵
- ·朋友,卸去心情
- ·浮世蒼茫,誰為誰拂去心傷?
- ·用一株忘憂草,除去心底所有的傷
- ·魯迅關於珍惜時間的名言以及珍惜時間的
- ·抖落心靈的塵埃
- ·今生輪迴前世的塵埃
- ·我是一顆卑微的塵土
- ·寒冷的塵埃,你的對白
- ·抹開記憶的塵土
- ·低進骨子裡的塵埃
- ·炎涼的塵世
- ·等待溫度的塵埃
- ·花開在歲月的塵埃
- ·繾綣的塵事,相逢知幾時?
- ·放逐心上的塵土.踏上回家的歸路
- ·卑微的塵埃,卑微的愛
- ·擦拭心靈的塵埃
- ·一棵樹的塵世修行
- ·淺紫色的塵世繁華
- ·青花瓷的塵埃幽訴
- ·獨舞的塵埃
- ·最美的塵埃
- ·那些年,落滿在書桌上的塵土
- ·另類的塵埃
- ·俊隨筆,我只是流沙里的塵埃。
- ·江南的塵埃未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