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世俗評說 > 小詭辯,大智慧

小詭辯,大智慧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pp958

  在當今高信息時代,形形色色的交際與應酬佔據了人們理念相當大的空間,於是,就派生出了一系列不流血的戰爭名詞,如商戰、情戰、舌戰、網戰等等。其中,舌戰的主體是辯論,而辯論中又以臨場的即興發揮常使人們津津樂道,這種即興發揮所產生的語言我們通常稱之為詭辯。詭辯是一門特殊的語言藝術,具有很強、很特殊的語言殺傷力和語言邏輯性,它用不着為炮製長篇大論而絞盡腦汁,也用不着為精心布局開篇和收尾費盡心思,往往只需簡短的三言兩語,就可以將心高氣傲、振振有詞的對手駁斥得語無倫次、目瞪口呆。

  我就聽說過這樣幾則精闢的詭辯故事,使人禁不住拍案叫絕。

  有一次,張作霖應日本人之邀出席酒會。酒會上,這位東北“土皇帝”派頭十足,威風凜凜,使在場的日本人大為不悅。日本人於是想當眾羞辱張作霖,以發泄他們內心的積懣。酒過三巡之後,一日本名流捧來筆墨紙張,定要張作霖當眾賞賜字畫。他認為張作霖是“土包子”,斗大字不識一籮筐,定然會當眾出醜。不料,張作霖並不推辭,接過紙筆,一蹴而就。寫完過後,冷笑兩聲,旁若無人地坐回自己的席位。眾人齊看,紙上寫的是一個“虎”字,落款為“張作霖手黑”。張作霖的秘書湊近張作霖小聲說:“大帥,您的落款‘手墨’的‘墨’字下面少了個‘土’字,成了‘手黑’了。”張作霖聽了,一愣,但馬上兩眼一瞪,大聲罵道:“媽拉個巴子,你懂個屁!誰不知道‘黑’字下面加個‘土’字念‘墨’?我這是寫給日本人的,不能帶‘土’,懂嗎?這叫‘寸土不讓’!”在場的日本人聽了,個個張口結舌,面面相覷,張作霖此舉,對於一個軍閥來說,真可謂是奇絕了。

  一教授在一大學講課,課間不斷有人上傳紙條提問,請教授現場解答。其中有一學生對這位教授不滿,為了發泄心中的不快,他上傳了一紙條,紙條上卻沒有提問,只寫了“王八蛋”三個字。教授看了,知道有人在對他進行惡意的攻擊,他掃視了一下全場,繼而面帶微笑地說:“剛才有位同學上傳了一張紙條,可能是由於心情緊張的原因吧,紙條上竟忘了寫上提問的內容,只僅僅落了一個自己的名字,這可太粗心了哦。”教授一句寬宏的詭辯,解除了自己的窘迫,卻使那位同學羞得滿臉通紅。

  我曾親自目睹一瓜農在街頭販賣西瓜,邊賣邊誇,包開包紅,胸口拍得鐵青。一中年男子來到攤前,選了一西瓜,瓜農胸口一拍,為他打了保票,如果西瓜不紅,包退不要錢。中年男子聽了,將西瓜夾在單車的后架上,坦然地走了。可沒走多遠,西瓜就從單車后架上滾了下來,摔了個稀爛,雪白的瓜釀全部暴露了出來。這中年男子馬上折回瓜攤,要求退錢。瓜農不從,說:“我是說過包開包紅,可你是用刀切開的嗎?西瓜從這麼高的后架上摔下來,即使是一個人,臉都會被嚇白,更何況是一個西瓜呢?”瓜農的詭辯竟使這中年男子一時語塞,半天說不出一句應對的話來。

  這三則詭辯小故事,詭辯者的話語都不多,卻使我們看到了一種大智謀,這是一種超技巧的辯論。張作霖、教授、瓜農三個人生活層次不同,文化素養、知識水平迥異,可在情急之中急中生智,運用詭辯使自己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有效地擊敗對方。這種超技巧的運用,必然同人的智謀及潛能的發揮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要征服對手,贏得辯場上的勝利,若不開動腦筋,設置方法,那絕對是行不通的,我們平常習慣用“鬥智斗勇”來概括各種競技或實戰,鬥智實質上是智慧的較量和謀略的碰撞,斗勇則是和對方比氣勢、比意志、比信心,鬥智和斗勇無論在什麼時候都顯示出其相對性和不可分割性。小詭辯,大智慧,其實這和軍事上所講究的兵法有着很多的共同點。《孫子兵法》的精華在於兵不厭詐、出其不意,詭辯智謀也不外乎如此,在錯綜複雜的社會實踐中,人與人之間的語言接觸幾乎涵蓋了各個方面,而語言接觸當中人人都迴避不了口爭,生活中出現的口角之爭大多是沒有終結的,與其說有的人能在各類的思辨場合中演繹出精彩的一幕,不如說是平常經驗的積累給他奠下了智慧的基石,有了經驗積累,就可以在關鍵時刻淋漓盡致地發揮出詭辯的才能,展現出無限的智慧。

您正在瀏覽: 小詭辯,大智慧
網友評論
小詭辯,大智慧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