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歲月隨筆 > 留給孩子的記憶之拜年

留給孩子的記憶之拜年

手機:M版  分類:歲月隨筆  編輯:pp958

留給孩子的記憶之拜年 標籤:做懂孩子的父母 青澀記憶 培養孩子 我要做好孩子

  留給孩子的記憶之 拜年

  看梁實秋先生文章大概以前拜年是很繁瑣的,梁先生小時候拜年要拜祖宗的牌位,給長輩下跪磕頭,梁先生和他父親都很不喜歡這些繁文縟節,梁父在長輩過世后彷彿解放一般,拜年時節卻帶着孩子們逛廟會去了。

  鄉下人的禮數大概要粗略一些,至少我小時候拜年沒有梁先生小時候那麼繁瑣。在我老家拜年從正月初一開始,初一隻給本村人拜年,儀式相當的簡單,一般由父親帶着一群孩子挨家挨戶去拜年,各家的女主人不管大人小孩首先給每人發一支煙,然後“裝茶”招待大家,“裝茶”卻並不倒茶水,而是用托盤裝一些米花糖、花生、紅薯片、霜果(一種油炸的點心,樣子像冬瓜,外面裹了一層甜的白粉裡面基本上是空的,現在見不到了)等小吃。大人們高聲朝老人喊“大爸”(大伯)、“椒子”(叔叔,“叔”字老家念椒)“恭喜咯”,“給你拜年啦”等幾句簡單的套話,孩子們呼地將小吃裝進口袋就去了下一家。村裡只有二十幾戶人家,不到半小時就拜完了,初一拜年任務就算成了。口袋裡裝滿了茶點和香煙,孩子們湊到一起吞雲吐霧大人們也不制止。初二好像全國都是拜丈母娘的年,小時候和外婆住一起,每年的初二幾個姨全家都拜年來了,母親這天會很忙,家裡至少要開兩桌。十幾個小孩子鬧哄哄的把口袋全裝滿了吃的,玩吹氣球、吹叫子(一種很簡單的哨子),大人們圍着火爐談天,給老丈人拜年也沒有任何特別的儀式,吃完飯都各自回家了。初三可不能隨便去別人家,初三叫 “拜花年”,只有當年過世了老人的人家才“拜花年”,因此初三比較忌諱串門,弄得我也不敢去找同學玩,還好縣裡沒有這個的說法,可以去找縣裡的同學。從初四開始就沒有什麼規矩和禁忌了,不分輩分、親疏可以隨便去,但拜年一般遵循先親后友的順序。

  拜年不能空手去,要拿包“換菜”,“換菜”其實就是點心,小時候的“換菜”都是“霜果”。“換菜”這個詞直到大學畢業才想明白是哪兩個字,意思是帶了點心來你家換飯菜吃,非常的直白,農村的習俗是多麼的現實。“換菜”家裡不給我們吃,拜年時從東家的走到西家,在各親戚家旅行一遍,拜完了年才可以吃,不過已經變質不好吃了,甚至壞了不能吃。以前農村沒有什麼娛樂,拜年時大人們有時湊在一起打牌賭博,小孩子只是傻等着吃,相當的無聊。拜年吃是很豐盛的,吃早餐前先要“過早”,武漢人也“過早”,不過他們“過早”似乎就是吃早餐,我老家“過早”是早餐前的預備餐,一般是煮碗麵條加雞蛋或者加一些雞肉塊。麵條是自家做的蕎麥麵,過年前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很多蕎麥麵。吃完面才開始正式的早餐,依然是雞呀魚啊肉呀的。很小的時候農村很窮,雞是自家養的,魚是水裡撈的,雞和雞蛋、魚倒是不缺,但肉不能隨便吃,肉一般切很大的塊和大蒜一起炒了。主人很客氣地往你碗里夾,你必須三番五次地推讓夾回菜盤子里,然後挑裡面的大蒜吃,如果小孩子不明事,大人會給臉色或者乾脆就直接夾回菜盤裡,人家過年就指望這幾塊肉招待客人,肉吃一塊少一塊。中午去另一家拜年,午飯前依然有預備餐,這叫“過晝”,依然是蕎麥麵,不管早餐吃多飽,“過晝”不能不吃,至少必須把蛋吃掉。“過晝”后又是午飯,一天拜兩個年要吃四頓飯,還好晚上是不拜年的,否則肚子實在吃不消。

  我兄弟幾個陸續離開農村後父母住到了縣城,按照城裡的規矩拜年,沒有了任何禁忌。親戚們無論哪天都可以來拜年,“換菜”變成了水果和各種各樣禮包,大家也就簡單的寒暄隨便坐坐就走了,不再“過早”、“過晝”。在大城市拜年更加簡單,初一一早給親戚打個電話互相祝福一下,在網上下載短信群發給大家算是給同事朋友拜年了。現在回老家拜年都成了聚餐,都不在自家做,大家輪流請,依舊是吃完上頓接下頓。以前是愁沒有足夠的肉招待親友,現在大家對着滿桌子的菜,成箱的酒發愁,過一個年不免要醉上幾回。

  2013年6月

您正在瀏覽: 留給孩子的記憶之拜年
網友評論
留給孩子的記憶之拜年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