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讀《水滸》說吳用之二

讀《水滸》說吳用之二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小景

讀《水滸》說吳用之二 標籤:水滸傳

  讀《水滸》說吳用之二

  夏延民

  電視劇《水滸傳》結尾有個經典鏡頭,就是吳用上弔死在了忠義堂的匾額之下。電視劇的意思很明白,鏡頭語言也很清晰。就是讓吳用來承擔梁山事業失敗的主要責任。那麼為什麼不是宋江來承擔呢?其實作者安排宋江賜毒而死,是以毒攻毒,以鴆葯之毒,來收拾宋江人心之毒。而讓吳用上吊而死,更像是對待陰毒吳用的一種諷刺,橫死上吊為首,自古英雄皆不恥。而讓吳用如此而死,更是對這個起於草莽,卻親手毀滅梁山事業的文賊的一種報復。宋江有招安之念,吳用有助招安之實。沒有吳用,宋江的招安十有八九會失敗。所以梁山招安之亡的罪魁禍首,乃是吳用。

  吳用是一個典型的機會主義者。先奉晁蓋,發現晁蓋重義氣,卻沒有心機。便轉投宋江。然後助宋江氣死了晁蓋。梁山第一次政治鬥爭,吳用顯然站到了宋江一邊,吳用看準了宋江的心志晁蓋所不能比,卻沒有看準宋江懷有招安的一己私心。待到宋江賊勢做大,吳用看出宋江之心后,根本沒有思考如何維護梁山的既定方針,一順邊的按照宋江的心思把招安當成了梁山主要戰略方針。唯一不同的是,吳用在此間考慮的比宋江要多,宋江一門心思的招安,不管前路如何,懷有對體制內的天然好感。但是吳用卻看得更透,朝廷要招安,也是看準了梁山的勢力,所謂賣幾塊錢得看重量夠不夠,如果宋江是給錢就賣的話,吳用卻是坐地談價還價。於是幾次與朝廷爭鬥,完全圍繞着招安這一戰略目標進行,展示梁山肌肉的同時,也注意拿捏好分寸。所以招安的最終成功,吳用起了主導作用。有一句話說的好,在錯誤的道路上前進就是後退。梁山集團定招安為戰略目標本身就已經大錯特錯,所以後續的所有努力,其實都是在大踏步的奔向萬劫不復之路。

  自古封建朝廷是家天下,對家生子,體制內的人總是百般懷柔,因為那是構成統治階級的基礎。而對起於四野的百姓之人,卻總是提防有加。同樣是宋朝,楊繼業立下赫赫戰功,當時的宋朝皇帝卻說,如此大功卻讓一個外人給立了。所以中國底層社會裡面最大悲劇性在哪裡?就是你跪着當奴才也是不被人家認可的,用可以用,始終與統治者有天淵之別。比如岳飛,一代忠臣良將,十二道金牌被莫須有罪名處死。在皇帝眼裡只有家沒有國,所以你報國也是一種威脅,只要危及到既得利益和統治者權益,莫須有之罪都能滅掉你。家政私奴,哪有什麼忠國良將。

  吳用的悲劇其實是古代文人的一個縮影。古代文人都懷有天下,地位卻等而下之。乾隆形容紀曉嵐,儲優以娛之。可謂道盡了文人在主子面前的地位。嚴格意義來說,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巫文化的變種。所有的文人都對易經八卦感興趣,而且把道看成文化內核,其實這就是巫文化適應文化進步的一種表現。但卻孕育了文化怪胎,文人學而優則仕,學而不優則巫。裝神弄鬼的在古代都是文化人,洪秀全就是秀才出身,用巫術上位成功了卻毀了半個中國。

  吳用也是此類情況,仕途無門,只能流落江湖棲身晁蓋這種地主家裝神弄鬼,結果卻不小心起了賊意,一伙人變成了反噬社會不公的一群土匪。從打劫生辰剛開始,晁蓋、吳用等人就已經起了反意。有一句話怎麼說,上自為惡,官逼民反。當一個無縛雞之力的秀才都起了打劫生辰綱的念頭,說明皇上的家天下已經到了覆亡的最後時刻。

  小農意識的吳用不是成大事之才。如果吳用不投機,死保晁蓋。說不定梁山的事業會成就的更大。當文人的短見讓吳用看中宋江的陰險之志,梁山事業的功虧一簣也就成了一種必然。自古文人少德行,多懷有賣身投靠的妾婦心態。從一而終的心沒有,屬牆頭草的,誰強跟誰走。文人掌握着所謂的真理,卻始終踐行的是奴才之理。一部封建史,就是文人和家主合作共贏的歷史。所謂的貞觀之治,只不過是一個殺兄弟逼父親的殘暴皇帝,氣短心虛之下的無奈之舉。有人一直當成歷史高潮的歡音,其實這更像一種文人基於理想的心理自殘。

  在風中搖曳的吳用死的羞愧而又無恥,但卻聊慰眾家死去兄弟的鬼魂。

您正在瀏覽: 讀《水滸》說吳用之二
網友評論
讀《水滸》說吳用之二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