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南陽名勝之南陽府衙
手機:M版 分類:遊記隨筆 編輯:得得9
走進南陽名勝之南陽府衙
諸葛玉兒
前記:適逢中國傳統節日七月七,閑來無事,就到居家附近的南陽府衙轉悠一圈。本是閑淡的心態,也無意留些什麼。但進府衙后巧遇一個朋友,給我耐心細緻地解說,竟是很多相關知識我都不知,感嘆自愧之時,就萌生了寫一寫的念頭。因天氣炎熱,太陽炙烤,肅穆幽靜的府衙內,遊人稀少,卻給人留下了拍照的絕佳時機,因此此篇遊記圖文並進,以其有好的效果。
南陽知府衙門位於歷史文化名城南陽市老城西南隅(今南陽城區繁華地段),西臨人民路,北靠聯合街,東有民權街,南側大門和照壁間,民主街東西貫通。南陽府衙始建於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歷經元、明、清共199任知府,現存房屋150餘間。知府衙門現存建築保留了元、明、清三代的建築藝術。坐北向南,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兩側輔助,布局多路,院落數進。中軸線兩側左文右武,左尊右卑,前堂后寢。單檐硬山式建築。它是清代全國215個知府衙門中目前保存完整、規制完備的惟一府級官署衙門。(圖一)
時之衙署,布局嚴謹、規模宏大、建築軒敞,氣勢雄偉,是秦始皇設置郡縣制以來,留下的一個完整的郡級實物標本。現存建築就是一個歷史檔案館,它既是北京故宮的縮影,又是南陽歷史文化名城的象徵,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研究、建築藝術價值,從而奠定了南陽府作為豫南首郡之恢宏氣勢。
大門出入口的建築青磚碧瓦,“南陽府衙”四字金光璀璨,遒勁有力,入木三分。明清兩代南陽知府是四品官員,因而府衙大門用的是黑底錫環。房檐青藍顏料勾畫圖案,端莊嚴肅。黑漆柱子上一副金字對聯醒目昭然:“看階前草綠苔青無非生意, 聽窗外鵑啼鵲噪恐有冤民。”右側一面大鼓,彷彿看到當年黎民百姓擊鼓鳴冤,升堂審案的情景。大門前方兩側兩頭石獅默默昭示着一種威嚴。青磚鋪就的地面,略嫌不平,莫不是在訴說著經年的滄桑?肅然立於大門口,一種厚重的古樸森嚴氣息撲面而來……
距大門22米處是“照壁”,俗稱“影壁”,由“隱蔽”二字變化而來。照壁呈八字形,青灰磚砌成,照壁下方砌成須彌座,在建築環境上起到“屏蔽”作用,同時營造了一種莊重,森嚴、神秘氣氛。據說照壁還有另一層含義,另一種特殊作用——警戒官員。古代官署衙門照壁正中通常畫一種傳說中的怪獸“犭貪”(音tan),龍生九子,“犭貪”為其一,長着鹿角、獅尾、牛蹄、龍鱗,足踏元寶、如意、珊瑚,旁有搖錢樹、靈芝等人間財寶。傳說這怪獸貪婪無度,雖然四周腳下遍布金銀珠寶,卻仍仰頭向上,什麼東西都想吞食,一天在海邊看到旭日,妄想吞吃,結果跌落海中淹死。古語云:“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似水,不遏則滔天。”明初,朱元璋施嚴刑重典來懲治貪官污吏,將貪官以酷刑處死後剝下整張人皮罩在草人身上,放在衙門前作為進出官員的警戒。後來朱元璋認識到重典治吏的弊端,廢除了剝皮實草之刑,欽定各級衙署照壁必須繪“犭貪”吃太陽的圖案,以達到警戒目的。衙門照壁繪“犭貪”成為定製,一直沿用到清。
正襟斂神跨過大門,眼前豁然開朗,整個院子青磚鋪地,乾淨整潔。中軸線的左邊院子支着兩門古炮,斑駁着銹跡。正前方是“儀門”,儀門上書的對聯是:“民情雖有順逆從修齊治平可造盛世,官品本無高下能公正廉明才是青天”,可以想見歷代南陽知府如何以此為戒,嚴以律己。其右側是一頂綠尼大轎,有幸進去一坐,樂得一塌糊塗,這頂轎子可不是隨便誰都可以坐得了的。儀門旁邊豎著幾塊招牌,有關於南陽知府的的簡介,最引人注目的是知府內的關於“慈禧”幼年時在知府的傳說,還有介紹“三堂”的。(圖片有,文字略)
儀門東西兩邊各有一個便門,走過儀門,東西各有三房,遵循左文右武,西側是兵房、刑房、工房,東側是禮房、戶房、吏房,廊道相通,並且和府衙大堂相接,總體觀來,四合院子,渾然一體。(圖)
府衙大堂峻拔威嚴,氣勢撼人。大堂保持了清代建築風格和手法,由大堂和前部卷棚兩部分構成,坐落在高1.2米的青石基上,設有三級踏步。清代南陽府衙大堂稱公廉堂,是知府開讀詔旨,接見官吏,舉行重要儀式,公開審理決訟案件的地方。大堂正中設公案,兩邊列“肅靜”“迴避”牌及儀仗。(圖)朋友介紹說,根據古代定製,清代四品官員的南陽知府,其儀仗為青旗四,杏黃傘一,青扇一,銅棍、皮槊各二,迴避肅靜牌各二。大堂公案背景設屏風,圖案是雲雁。大堂屏風兩邊對聯“府外四時春和風甘雨,案頭三尺法烈日嚴霜。”堂前卷棚站的是三班衙役。衙門審決案犯,羈押在堂前月台下刑皂房待審。知府升堂,師爺隨上。東西稍間闢為夾室,記錄堂諭口供。若是遇到可以公開審理的重大案件時,府台大人會下令打開儀門,讓百姓涌之大堂前圍觀,以示其秉公執法。
(看看悄無一人,偷偷坐上大堂,只是不敢大喊一聲——升堂,卻彷彿聽到三班衙役“威——武——”聲回蕩不絕於耳……)
在大堂徘徊良久,才繞過大堂進入二堂。二堂,面闊少於大堂2米,但進深又多於大堂1.8米,故整體看來更顯深邃,給人凝重莊嚴之感。走進二堂,觀其室內高大寬敞,這特有的環境氣勢,顯示了衙署建築所刻意創造的威勢氛圍以及內涵的文化底蘊。堂匾“思補堂”為知府顧嘉衡所提。作為知府主要日常辦公場所的二堂,府屬的大部分機構多是圍繞二堂布置:東側靠後有桃李館、桂香室、虛日軒;西側靠後有菊圃、韭園、小虹橋、碧水池……為支付的官員在公務后提供了一個別有洞天的休憩場所。滿滿行來,透過古樸典雅的門楣隔窗,看樹影婆娑搖曳;曲徑通幽處,竹林花木深;槐蔭庇護着靜靜的宅院,花香不知從何處絲絲縷縷劃過鼻翼,耳畔有一兩聲鳥啼蟲鳴……可以想見當年知府官員在此邀約幕友敘舊論政,高談闊論,舉行盛大宴請活動的場景,實在羨煞人也。(圖)
不知不覺來到三堂院落,三堂兩側各有兩座配房,與廂房構成了東西偏院,加上東西跨院、廊房,看起來豪華壯麗。匾額“燕思堂”,這官邸是知府處理內務的地方,設有接待室、書房、更衣室。知府接待上級官員、商議機密事件、處理隱私案件常在這裡進行。又因是內宅,自然就是府台大人燕居憩息之所。三堂東次間是辦理公務的場所(內籤押房),裡面設罩子木床一張,供知府休息之用。西面的兩間是知府的書房,室內結構完整,裝修精細,擺設也很考究。看書架古色古香,木桌子寬大厚實,博古架雕工精緻,再加上牆上名人字畫,顯得文雅大方,透出濃濃的書香味。平時知府就在此寫字著書立說,教子讀書。朋友告訴我:書房地板下面是一層炭層,注意了防潮。
在三堂東院,有一處刻着“福壽”的石碑格外顯眼,字體圓滿,豐腴透着秀麗,是慈禧親筆所寫。這裡也有一段關於慈禧少女時代的美好記憶。(圖)
朋友還帶我去了內宅門前院,參觀了“地牢”,裡面曲折迴旋,陰涼潮濕,地牢有一處嵌着粗重的鐵鏈。地牢內還有些古代的刑罰圖片。
又看了師爺銅像,還聽了很多關於師爺的故事;栩栩如生的泥塑,再現當年審案的場景;接着去了非物質文化展覽廳,了解很多南陽的文化精髓。(圖)
最後來到了府衙的後花園,此花園大約佔地10餘畝,可謂精巧別緻,讓人賞心悅目。西有漣漪池水,碧波隨風起,東有層層堆疊假山,聳峙出連綿畫卷,秀水穿繞,山與水的完美揉合,透着一絲靈氣。春來繁花似錦,夏臨綠樹成蔭,秋到碩果飄香,冬至白雪掩枯草,一片素雅。花園東側植竹園內,翠竹亭亭,扶疏搖曳,萬般風情,清靜雅緻,匠心獨運,頗有板橋先生“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意境。幾處園內皆種有木瓜,此時果實累累,似有果香溢出。
回來的路上,朋友介紹說知府宅是典型的清式四合院建築,對外封閉,對內開放,軸線分明,左右對稱,布局合理。在深宅大院內,賞花植木,滿足了道家“遁世”的渴求,打開大門又可投身紅塵俗世,實現了儒家出世的願望。所以,知府宅四合院的精妙在於:平衡了儒道之間的矛盾。再看那嚴謹的空間序列,對稱的布局,沿軸線空間等級的遞進,又反映了宗族合居的尊卑、長幼、男女、主僕的等別,傳統的封建禮教在這裡得以充分展現。
回頭看,這座府衙就是一座濃縮的故宮,讓我們沉浸其中,領略其中深邃的文化。
相關範文
- ·【鳳陽名勝大觀之藍采和】.升仙古橋
- ·【鳳陽名勝大觀之棋盤晚照】.登爛柯山
- ·西藏紀行<6>走進南伊溝
- ·閒遊淮安府衙
- ·峰市古地名攬勝之二硿頭
- ·峰市古地名攬勝之三上水、下水
- ·又聞瀋陽名
- ·鳳陽名人薛媛
- ·描寫名勝古迹的好詞好句好段
- ·××風景名勝區工商分局創建文明單位的
- ·寫名勝古迹或者地名的詩句
- ·名勝古迹-----黃山
- ·“四十里杜村”風景名勝
- ·淮上名勝茅仙洞
- ·我看《南陽好人》
- ·八聲甘州.南陽諸葛廬
- ·八聲甘州.南陽諸葛廬
- ·南陽西屬
- ·秋遊南陽島
- ·走進五月/草青青【外一首】(走進五月
- ·我走進了你的心,卻沒能走進你的生活
- ·東南遊之南京思考
- ·在彩雲之南
- ·彩雲之南
- ·彩雲之南
- ·閑言碎語話鎮江之南山招隱
- ·送友之南下
- ·彩雲之南,昆明之行
- ·思念如線,如何撤斷?天涯之南,為誰心
- ·再赴彩雲之南
- ·彩雲之南·洱海觀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