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遊記隨筆 > 阿根廷印象(之二)

阿根廷印象(之二)

手機:M版  分類:遊記隨筆  編輯:得得9

  阿根廷印象之二:

  潘帕斯草原上的農莊

  駱海鷹

  到阿根廷旅遊,阿根廷接待方往往也會把旅遊潘帕斯草原作為遊覽的重要內容之一。因為,潘帕斯草原是南美大陸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自然風光外,還保留着幾百年來阿根廷的歷史和文化,了解阿根廷這些歷史文化,也是遊客所喜歡的。

  潘帕斯草原位於南美洲南部,是阿根廷中、東部的亞熱帶型大草原。北連格連查科草原,南接巴塔哥尼亞高原,西抵安第斯山麓,東達大西洋岸,面積約76萬平方公里。“潘帕斯”源於印第安丘克亞語,意為“沒有樹木的大草原”,是南美洲比較獨特的一種植被類型。就地帶性和氣候條件而論,這裡適宜樹木生長,實際上除沿河兩岸有“走廊式”林木外,基本為無林草原,一般稱潘帕斯群落。草類中佔優勢的是針茅屬、三芒草屬、臭草屬等硬葉禾本科植物,另有多種雙子葉植物。豆科植物少是該群落的一大特點,特有種也較貧乏。地勢自西向東緩傾。夏熱冬溫,年雨量1000~250毫米,由東北向西南遞減。以500毫米等降水量線為界,西部稱“干潘帕”,除禾本科草類外,西南邊緣還生長着稀疏的旱生灌叢,發育有栗鈣土、棕鈣土,多鹽沼和鹹水河;東部稱“濕潤潘帕”,發育有肥沃的黑土。

  潘帕斯草原大部分已開墾成農田和牧場,盛產小麥、玉米、飼料、蔬菜、水果、肉類、皮革等,是阿根廷最重要的農牧業區,並成為阿根廷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的心臟地區。它集中了全國2/3的人口,4/5的工業生產和2/3以上的農業生產。以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為中心,鐵路、公路呈輻射狀伸向全國各地。

  現在人們到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主要不是去看草地,而是去遊覽在草原上的古老農莊。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的莊園大多已有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有的是普通農家牧人的宅院,有些則是歷史名人、富豪、將軍甚至總統的私宅別墅。這些莊園雖然經歷了漫長的歷史變遷,但仍舊保留着原有的歷史特色,有的不僅保留着原有古色古香的陳設,就連生產設施、倉房、牛欄、酒吧,也依舊是當年舊貌,成為阿根廷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我曾於2003年11月和2007年8月兩次去過潘帕斯草原,遊覽了兩個莊園,品味了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莊園的歷史氣息。

  第一次去潘帕斯草原,我們起了個早,乘旅遊車向布宜諾斯艾利斯北面走去。出了市區,水泥公路慢慢變窄,車輛也少了。走在草原上,公路上幾乎見不到汽車。是不是我們出來早的緣故?有人這樣問。我忽然想起阿根廷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早先告訴我的——“在潘帕斯草原行走,開車一小時不會遇到一輛汽車,你才會知道潘帕斯草原有多大”。坐在車裡望外看,公路兩旁是已開墾的農田,要麼是廣闊的牧民種植的草地,要麼是剛翻犁的大批耕地,要麼是一片片大豆,偶然會看到停在田野上的中型拖拉機。我以為會看到大片的牛馬群,但公路附近幾乎看不到牛馬。

  我們的目的地是離首都123公里的一個就叫埃斯坦西亞·拉·班巴的農莊。汽車從水泥公路向右拐,走了幾百米的土路,大片古樹林掩映中的一片低矮小屋就是農莊。停車場的左前方是一排整齊高大的古樹,寬大而泥濘的一條大道向遠方伸去。這不難使人想到這是一條古驛道。農莊的房屋外牆被刷成紫紅色,因此,房屋顯得很耀眼(圖1)。房屋的南面是一大片平整的草地,草地上有許多高大的樹木。靠近房屋的幾棵大樹下擺有幾張長木桌和木椅。這是給遊客用餐的場所。我們一間一間參觀農莊的房屋,看着屋內的古老陳設,聽着專門聘請來為我們服務的一位阿根廷歷史博士生導遊的講解,感受一、二百年前的阿根廷歷史。

  這個農莊佔地200公頃,其中10公頃作為公園,始建於1830年,阿根廷第二任總統曾在此居住過。低矮的房屋很不起眼,但裡面的傢具卻很高檔。古老而精緻的歐式傢具,如床、梳妝台、椅子,牆上的老照片等,基本按當時第二任總統住時的格局擺放。走進室內就彷彿置身於百年以前的居所。

  這莊園建築規模並不大,最顯眼的是參天古樹和古驛道、老莊園和老式傢具,幾乎沒有現代社會的氣息。憑這一點,這農莊吸引了許多阿根廷電影在此拍攝。今天的遊客不多,連我們共三批、十幾個遊客,所以,莊園顯得較安靜。

  到農莊旅遊,吃阿根廷烤牛排和當地的一種手工餡餅是一項重要內容,但這並沒有給我們留下什麼印象,倒是騎馬給我們大家以極大的刺激和體驗。

  這個農莊有幾十匹馬,供遊客跑馬。農莊沒有專門的跑馬場,要跑馬就直接到草原上去,上百公頃的草地盡你馳騁。我們這批人沒有一個人騎過馬,看着一望無邊的草原,連我們的女市長和女翻譯都踴躍參與了。

  馬夫是一個高喬人。高喬人是阿根廷特有的一個種族,是白人與印第安人通婚的後代,很是高大、剽悍,但地位低下,只能在農村、在草原干農活、養馬。我跨上馬,接過馬夫遞來的馬韁繩,按照我們平時的做法,把左右兩根韁繩合在一起,轉個圓圈,打了個“活結”。我的這個自己認為很平常的“打結”法,卻讓馬夫傻眼了。他看看了我,問我是不是高喬人?得到否定回答后,他又問我怎麼會打他們的“活結”,又說我高個子、高鼻樑很像高喬人。其實,我們老家也常常以這種方法打繩結的。可見世界各民族有許多生活方式是一樣的。

  我們神情緊張地騎上馬,在馬夫的帶領下向草地走去。這些馬很溫順,不夾它的肚子,不會跑起來。來到廣袤的草地上,大家不由得讓馬小跑起來。草原被分割成許多大塊,用籬笆圍起來,據說是輪休,這塊的草被牛馬吃短路,就換一塊,讓這塊地長草。因此,這裡的草原一片綠油油。順着草地上的馬蹄印,我們跑跑、走走,兜了個大圈。在潘帕斯草地策馬馳騁,很是刺激,特別對我們這幫第一次騎馬的人來說,感覺真是好極了,儘管屁股有些酸痛。

  有了這種感覺,第二次去阿根廷,我特意安排代表團遊覽莊園,讓大家也感受一下潘帕斯草原的氣息。我原想仍安排到埃斯坦西亞·拉·班巴農莊,可下車一看,發現不是原先的農莊,而是換了另一個。

  這個農莊的房屋比埃斯坦西亞·拉·班巴農莊要多,規模要大,但房屋沒有埃斯坦西亞·拉·班巴農莊的精緻,屬於真正從事農牧業生產的農莊,屋裡的陳列多是普通農莊主的生活用品。這個農莊旅遊景點的特點很明顯,一是旅客很多,我們去的這一天就有幾百人。為了適應旅客多的需求,農莊把一個大倉庫改成餐廳,一次可以提供三、四百人用餐,餐廳中部還搭了個舞台,旅客一邊吃牛排、喝酒,一邊還可以欣賞阿根廷的民間文藝節目。二是專門設有跑馬道。這兒不象埃斯坦西亞·拉·班巴農莊跑馬直接去草地,而是在一條土路上走馬,頂多小跑幾步。這裡還提供坐馬車的項目,讓旅客坐上馬車,由馬夫趕馬走上一圈。三是服務人員較多。旅客一下車,就有披着阿根廷高喬人傳統披風(一種中間開有洞,把頭鑽進去,披在肩上的披風)的男男女女在迎接你,婦女們還提着小籃讓你品嘗點心(圖2)。在主屋,一位披着紫紅色披風、穿白色連衣裙的年輕美貌的少婦格外引人注目,導遊介紹說她是位阿根廷高喬女。她站在那裡,臉上始終掛着微笑,讓旅遊合拍照片。與她拍照的旅客還真不少。我提出讓她站在門口拍特寫,她也欣然同意了(圖3)。

  兩次遊覽潘帕斯草原,使人感到潘帕斯草原游的確成了有阿根廷特色的一項旅遊項目。潘帕斯草原上有許許多多的農莊,風格大同小異,但它門都在展示着阿根廷的歷史文化,成了賺錢的旅遊業。當時,我就想,人家尚可把普通的農莊做成有特色的旅遊事業,我們為什麼不可以效仿呢!

您正在瀏覽: 阿根廷印象(之二)
網友評論
阿根廷印象(之二)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