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pp958
讀《紅樓夢》 標籤:紅樓夢
讀《紅樓夢》
我不是“紅學家”,不懂得專業或專門的“紅學”研究法。然而我自認為算是《紅樓夢》的忠實的讀者。《紅樓夢》對我這個讀者來說是唯一的一部永遠讀不完、永遠讀不厭,可以終身閱讀的書,不論從哪一頁翻開都可以讀。
讀來讀去,我個人覺得《紅樓夢》其實並不夠切題,思來想去還是是《石頭記》的名字更好一些。
從補天遺石引出絳珠仙草,引出木石前盟的故事。而石頭卻進一步上升為玉石,又引出了金鎖,引出金玉良緣的故事。歸根到底,總體還是以“石頭”為線索的。雖然全書猶如南柯一夢、莊周夢蝶,但是僅僅有“夢”之說法,“紅樓”雖在文字有所提及,但確實一筆帶過,有點牽強之嫌。
不得不說《紅樓夢》是中國封建文學的落日餘暉、巔峰之作。歷代評論家都認為這一本奇書,其中融入了中國的佛、儒、道三大精神領域的各種思想,包羅萬象涉獵的範圍也極其廣泛。用詞之精妙絕倫,構思之神來之筆,謂為驚嘆。
記得在《紅樓夢》第二回寫到賈雨村和冷子興的交往,不過兩句話:雨村最贊這冷子興是個有大本領的人,這子興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最相投機。但是這可以用“狼狽為奸”的文人與商賈的聯誼,文人敬佩商賈的大本領,商賈艷羨文人的斯文名,真是一語道破天機。( 散文網: )
在很多解讀中,林黛玉是超脫世俗的,但我覺得林黛玉其實也是很會變通的,她的心事重重,寄人籬下、如臨深淵的慎重心態,以及入鄉隨俗的人情世故。比如飯後喝茶等等瑣碎小事上,黛玉便注意到賈府與林家的不同,而且十分的隨和。如此看來,黛玉並沒有那種病態中的脆弱與毫無城府,而是懂得委曲求全。或許有人會說那黛玉對待寶玉是何等的任性。其實這只是多面性之一,人們面對愛情總是盲目的和大膽的,黛玉在長時間的壓抑之下,愛的太痛太痛,在寶玉的那裡好不容易求得一份釋放與“特權”待遇。要是不在寶玉這裡爆發,難道要像魯迅所說那樣“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去!”這只是黛玉小女人的一面,難道這都不允許嗎?
不知道曹雪芹是否想到自己的作品被無數的人在解讀,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是該含笑九泉還是啼笑皆非;不知道曹雪芹是否會為自己名垂青史、流芳百世而欣喜,這或許是中國文人的一種難以割捨的情節吧。但作為學生,卻對古人可謂恨之入骨,你好端端的寫什麼名著,搞得後面一群後學者中產生了一大批學術流氓“紅學專家”,吃飽撐的去寫什麼研究報告,讓學生的考試苦不堪言。(確實有很多大家,比如王國維等等,但我還是較為贊同宗璞對王蒙“作家學者化”的說法,並且王蒙在自己的《紅樓夢啟示錄》一書中很謙遜地稱自己的這個不是解讀什麼“紅學”,僅僅是以札記體的記錄自己的讀後感。)
很多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思維去解讀所謂的名著,不論是平頭百姓還是學者專家級的,最多會產生了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的區分,但是歸結起來都是在寫自己的讀後感。只是因為人們的世俗觀念和尊卑秩序,於是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卻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這並非在否定馬克思唯物主義的人民創造歷史論,只是殘酷的現實讓人們在仰望巨人,滾滾洪流剩下的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作為一個業餘的讀者,我有一個直覺。曹雪芹深知他的作品的宏大與細緻,越寫越是陷入生活的大海,越是難以收筆。這對作家是多麼幸福啊,這也給作家帶來無際的煩惱和壓力。或許曹雪芹寫完了后四十回,不慎丟失了無法傳承下來,也或許曹雪芹的《紅樓夢》只寫到八十回,他便“出師未捷身先死”。至於後面四十回誰人所寫那都無關緊要,就算不是很理想,但也大體在曹雪芹的思路下完成。反正作為讀者,我也深感幸福,能夠在這支“未完成的交響樂”里品讀,感悟自己的理想國,多麼美妙啊!
《紅樓夢》是一本挖掘不盡的書,其豐富的內容和思想將會隨着我年齡的增長,歲月的積澱,被解讀出新的東西,產生新的認識。
相關範文
- ·重讀《紅樓夢》讀後感
- ·初中教師讀《紅樓夢》有感
- ·讀《紅樓夢》有感800字
- ·讀《紅樓夢》有感
- ·讀《紅樓夢》
- ·鷓鴣天、再讀《紅樓夢》
- ·《紅樓夢》讀後感400字
- ·《紅樓夢》前60回讀後感
- ·《紅樓夢》讀後感3
- ·《紅樓夢》讀後感2
- ·《紅樓夢》讀後感1000字
- ·《紅樓夢》讀後感800字
- ·經典名著《紅樓夢》觀后感
- ·大學生《紅樓夢》讀後感
- ·《紅樓夢》讀後感300字
- ·《紅樓夢》之劉姥姥
- ·逐夢中國·我的讀書故事徵文:《海島女
- ·《紅樓夢》讀後感
- ·《紅樓夢》讀後感之林黛玉
- ·觀《紅樓夢》有感
- ·歪說“四大名書”系列之《紅樓夢》
- ·《紅樓夢》詩詞小感
- ·通部《紅樓夢》罵了乾隆
- ·淺談《紅樓夢》中賈寶玉(假寶玉)之性
- ·淺談《紅樓夢》的語言特色
- ·淺論《紅樓夢》的兩條線索
- ·《桃花扇》和《紅樓夢》的世界
- ·七絕三首。失眠《紅樓夢》有感而作
- ·閑話“《紅樓夢》和特‘澀’社會主義”
- ·評《紅樓夢》
- ·我最喜愛的一本書——《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