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誤撞”之緣

“誤撞”之緣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小景

  文/紀昀清

  在人的一生中,可能都有過“誤撞”的機緣——本不是初衷之願,然而卻像《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那樣,本不想做明教教主,卻成了明教教主。而這樣的機緣,卻有幸讓我碰了一回。

  2014年9月18日上午,單位同事傳話給我說我岳父找我有事,叫我速回電話。此時,我一摸口袋才想起手機還在卧室充電呢,就急忙跑回卧室。一看手機,竟有多個未接來電,全是在周至六中當門衛的岳父撥打的。我立即回撥了過去,岳父問我認識我校同事喬信森的父親喬老師不?我說不認識。又提醒說,就是前段時間出了本快板集的那個喬老師。而我依然不曉此事。

  我讓他直言其事。他才說,是周至六中的喬映威老師委託他告訴我說縣政協有個什麼會,讓我和喬老師聯繫,並把喬老師的電話告訴了我。我便給喬老師打了電話,喬老師告訴我,是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的李瑞祺會長委託他給我傳話的,說下午在縣政協四樓會議室要召開一個會議,邀請我參加,還將李會長的手機號發給了我。

  我便立即給李會長打電話,不巧他正在通話。不一會,他主動打了過來,李會長剛一開口就親切地問候說:“紀老師好,給你打了好多次電話,就是無法打通。”

  我便立即解釋道:“我原來的手機卡給鎖住了,由於原卡是辦卡人給我用陌生人的身份證辦的,因而無法解鎖,致使存在原卡里的包括李會長您在內的所有人的手機號碼全部遺失了,因而無法與您聯繫。”

  李會長溫和地說:“正因無法聯繫到你,才委託喬老師傳話給你。下午兩點半在縣政協四樓會議室召開中片歷史文化研究會。懇請你參加,無論如何一定要來呦。來時,請帶上你的研究作品和20元通訊錄工本費。”

  提到作品,我有點為難,就進一步解釋說:“我寫的東西大都是散文隨筆、雜文、短篇小說之類,與咱研究會的要求不大符合。可能難以提供。”

  “那你就盡量選一兩篇和歷史文化相關的作品提交上來。”李會長依然態度和藹。

  “關於這點,可能會讓您失望。不過,我保證下午一定去。我得先向領導請個假。”李會長最後又再次叮囑說:“不管怎樣,一定要來。”我滿口應諾:“一定到,決不食言。”

  請完假,吃完午飯,我就立即打車前往縣政協。沒想到,公交車速度太慢,耽擱了時間,等倒車打的到縣政協時,時間已過兩點半。我連顛帶跑,好在會議尚未開始,正在發資料的李會長一見我,就伸出手親切與我相握,並向坐在旁邊的任齊斌副會長介紹說:“這就是紀昀清。”任副會長點頭向我問好。我輕聲問候說:“任老師好。”

  待我在軟椅上坐定后,李會長轉過身提醒我說:“紀老師,麻煩你把20元工本費交一下。”我便提前將準備好的一張20元紙幣遞給他。他立即將三本文史刊物和一本手掌大的暗紅色封皮通訊錄遞給我。當時我一看刊物封面,立即驚呆了:前兩本是2013年第一期和第二期《周至文史》,第一期正面為白背景,中間配有“古駱國遺址”彩照;第二期正面為橙色背景,中間配有“丹陽觀玉皇樓”彩照;第三本是2014年第二期《周至文史》,正面為藍色背景,中間配有古色古香“閱覽室”彩照;三本最醒目的是書名“周至文史”,四字皆為橙色,四周以白色描邊,四字下均注有相應大寫漢語拼音;左上角皆印有紅色同心圓形篆體“周至文史”字樣印章標誌;下方兩行均以黑色字體分別印有“周至縣黨史地方志辦公室 主管”和“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 主辦”字樣。這三本文史刊物和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成立當天所發的2013年第一期與第二期《周至文史》內刊資料相比,不可同日而語。頭次所發內刊,純屬簡裝印製,僅限內部使用,不僅其貌不揚,封皮與目錄合二為一,無配圖不說,而且內容也無分類版塊,頁數也分別只有45、46頁,乍一看就像給學生印製的練習題;而本次所發刊物,業已公開出版,不僅裝幀精美,圖文並茂,內容也豐富多樣,僅版塊就至少有13至16個之多,可謂煥然一新、容貌突變。如果要說美中不足,就是沒有將文中的插圖像首次所發的《盩山厔水》刊物那樣變成彩色。

  再仔細端詳,才發現2013年第一期、第二期《周至文史》精美版是對原來2013年第一期、第二期《周至文史》簡裝版的再次更新:

  原2013年第一期《周至文史》,原作保留12篇,僅有4篇未保留,有2篇只更改了標題名稱,內容未變,且新增文章16篇;原2013年第二期《周至文史》也保留原作12篇,不同的是,僅有3篇未保留,且新增文章18篇;2014年第二期《周至文史》共收錄文章28篇。以上刊物,均按照版塊類別進行了歸類,縱觀目錄,一目了然,頁數也均增至64頁。唯一不變的是紙張大小均為A4。

  令我驚詫的還不止這些,就連那個簡單的通訊錄,都製作得精巧無比:皮質封面上印有金色“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通訊錄”字樣,內容包括:《周至縣黨史辦公室關於成立<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的審批意見》、《周至縣民政局關於成立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的批複》、《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章程》、《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組織機構》,最後是《會員通訊錄》,共收錄108名會員,其中女會員8名。不僅各會員配有彩色相片,還有姓名、性別、住址、電話、職務等詳細信息。我的相片和信息自然也在其中。其中還不乏周至縣作協主席李水及其以陝商三部曲《蹚古道》《絲綢之路》《黨家大院》等作品享譽文壇的當代作家任升等名家。這讓我驚喜之餘,倍感驕傲。

  我瀏覽完文史刊物和通訊錄,就認真聆聽各位老師的發言。李會長反覆強調說,每人發言5分鐘,最好圍繞如何促進歷史文化研究會的發展而提出自己的建設性意見。

  與會的各位老師大都是退休的老幹部。由於對縣域歷史文化的熱愛才聚在一起,不計得失,只為探究歷史真相。有的像李瑞祺會長那樣,為查證名人軼事、域名、文物等來歷,騎上自行車,櫛風沐雨,天南海北調查走訪,有的像任齊斌副會長那樣,為查找佐證資料,遠赴北京等圖書館,幾天幾夜都以泡麵為食,他們的敬業奉獻精神令我欽佩有加。即使有“爭吵”,也是緣於對歷史文化的尊重,從無個人恩怨。

  其中,兩位老師的“爭吵”,令我印象頗深。起因是侯家村鎮二龍村的趙銘志老師發言說:據北京某份最新資料說,道家始祖老子是山東人,而不是官方所說的河南人。這一點,當即引起了馬召鎮棗林村楊光輝老師的極力反對。

  楊老師直言不諱地反駁道:我們今天坐在這裡召開歷史文化研究會,其目的就是還原歷史真相,而不是標新立異,信口雌黃。老子是哪兒人,早已有定論。我們無須花費時間在那兒較真,但也不許胡說八道。我們不能給後人留一筆糊塗賬,凡事要講真憑實據。如若不然,成立歷史文化研究會還有何意義?會場一片啞然。隨後李二曲後人李剛老先生等人也相繼作了發言,李老師發言條理清晰,內容深刻,也對楊老師的觀點深表贊同。任副會長對各人的發言都逐一做了詳細記錄。

  隨後,李會長親自邀我發言。

  我沉思片刻說:要說建議談不上,因為我是新人,自認為還不夠資格。那我就談一下自己和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的淵源和它對我的影響。

  要說淵源不得不提兩個人。

  其一是徐榮斌老師。2013年12月29日清早,我哥——就是現在在周至縣教師進修學校教音樂的紀自釗老師,年輕點的老師可能都知道他。他打電話告訴我說徐榮斌老師發現我在周至論壇上發表了好多文章,特意邀請我上午8:30去縣政協參加一個會,說是具體什麼事讓我和徐老師聯繫,隨後便將徐老師的手機號發給了我。我按照徐老師的提示按時到了縣政協四樓會議室。到了,我一眼就認出那個正在收會費的老師就是徐榮斌。之所以認得他,是因為周至論壇徐榮斌個人空間上早就發布了他的照片。

  其實,徐榮斌老師本人我不曾見過。只是在周至論壇上讀過他寫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羅列了從古至今周至歷史上的文化名人。我看完后,吃驚之餘也倍感自豪。我當時就下決心也要像他們一樣多寫文章,當名作家。當面見了他,我還不知道他的身份,也不知道會議內容究竟是幹什麼。我原以為是召開散文之類的純文學會議,來時充滿了興緻。沒想到我“誤打誤撞”參加的竟是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的成立儀式。再說,我自小就對歷史不太感興趣,再看看入會人員,絕大多數都是退休老幹部,年輕人甚少,當時心裡就備感失落。

  經過李瑞祺會長宣讀了名譽會長、副會長、顧問及理事等職務名單后,我才明白,原來徐老師是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副秘書長成員之一。這讓我始料不及,充滿敬仰。

  其二是周至縣文聯主席國穩社老師,他的散文評論集《彼岸的蘆葦》就是我去年加入西安市作協時,市作協送給我的,他是西安市作協首屆簽約作家之一。我一口氣讀完了他的作品。沒想到竟有幸在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成立之日見到他的真容,而且他也是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8名顧問之一。本想在散會之後和他認識一下。不巧,他講完話之後,因有急事就中途離開了。但是他的加入,卻讓我改變了對歷史文化研究會的偏見和認識。

  要論影響,首先是毛水龍先生。在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成立之前,我就在周至論壇上看到過他寫的《讓英雄媽媽含笑九泉 讓蒙冤史官洗雪恥辱》一文。該文講述了革命媽媽陳秀貞捨身救護習仲勛的一段鮮為人知的革命故事。這篇文章讓我記憶猶新。沒想到毛水龍先生也是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2名理事之一。而且他的這篇文章作為首篇就刊載在2013年第二期《周至文史》簡裝版內刊上,后又刊載在2013年第二期《周至文史》精美版“特載專欄”上。這又加深了我對歷史文化研究會的認識。

  其二,是李瑞祺會長。自歷史文化研究會成立以來,我就受他電話邀請先後參加了兩次文化活動。第一次,是李會長一天晚上打電話告訴我說,要在財神廟演藝大廳舉行一個關於財神文化的主題講座,屆時邀請我準時參加,時間未定,先讓我做好思想準備。幾天後,他又打電話說,財神文化講座定於2014年3月30日上午,再次邀請我參加。我答應了,也按時參加了由曲江財神文化展示區、周至縣黨史地方志辦公室和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主辦的《中華財神趙公明》主題講座。我認真聆聽了全國財神文化發展促進會監事、中國曲江財神文化展示區財神文化顧問李聚財先生的精彩講座后,猶如醍醐灌頂。我一直受《封神榜》的影響,自小就以為趙公明是個反面人物,聽完講座后,方才恍然大悟、茅塞頓開:原來趙公明是華夏正財神,周至集賢鎮趙代村正是他的故里,自然也是我們周至人的驕傲。聽完后,我還邀請會員惠智勇老師用我的手機給我和李會長在財神廟合了一張影。之所以要和他合影,是因為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個老人發揮餘熱、嘔心瀝血——寧肯墊付工資也要竭力推動歷史文化研究會活動正常開展的精神勁頭,這一點令我由衷敬佩。

  李會長的人格魅力和鼎鼎大名,我早已感同身受。

  第二次,就是今天早上李會長打電話誠心邀請我務必要參加今天這個會議,對我的稱呼始終都是紀老師。在這樣一個德高望重的老人面前,我實在不敢承受。因而也頗為感動。他還反覆提醒我要帶上自己的研究作品。我回答說,我善於寫散文隨筆、雜文、短篇小說之類,對於研究縣域歷史不太擅長,更重要的是由於工作繁忙,就連暑假都一直在為學校整理創文資料,因而無暇去調查研究和考證。因而也就談不上提交什麼研究性作品了。

  其三,是已故書法家趙越先生。他和我是同村人。他寫的《劉秀系馬神靈寺古槐樹 乾隆旨勒紀乃績行孝坊——尚村鎮神靈寺村史話》一篇文章令我震撼不已。而我就是在神靈寺村自小長大的。在剛發的2013年第一期《周至文史》新版上看了他的這篇文章,我才知道神靈寺村和我村11組洞上的歷史淵源。尤其是文中提到的“紀乃績行孝坊”,我小時就在那兒玩耍,卻對它從未留意過。要不是趙先生的遺作傳世,我還真不知道它的來歷。這一點對我影響很大,也讓我沉思了很多。而這些震撼和思考歸根結底都是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帶給我的。

  講到這裡,整個會場鴉雀無聲,大家全神貫注、目不轉睛的聽講神情更加感染了我。

  最後,我發自肺腑地表態:雖然目前我無法提供研究性作品,但我會積极參加研究會的任何一項活動,並會將這些刊物帶回去好好品讀,不斷向各位前輩學習,我會將嚴謹的治學精神傳授給學生。我也對楊光輝老師剛才的觀點深表贊同,儘管他的言辭很激烈。但是他也是出於對歷史真相的尊重,別無他意。我想我們就應該本着尊重歷史的態度,研究歷史,探究和還原歷史真相,不要讓後人看了我們的研究資料后還稀里糊塗,再將我們的論斷推翻,我想我們留給後人的應是不容置疑、明明白白的歷史。

  我發言的時候聲音洪亮,鏗鏘有力,條理清晰,贏得了大家的一致掌聲和好評。各位老師正襟危坐、聚精會神的聆聽狀態,也更加激發了我對歷史文化的嚮往。

  李會長有事要提前離開,他提議會議暫由任副會長主持,臨走時還叮嚀任副會長:會後請大家在飯館吃碗面后,再讓大家走。

  我一看手機,已快六點,由於怕趕不上回去的公交車,只得向李會長握手告別,臨走前也向正在主持會議的任副會長打了招呼,他委婉勸留,我也婉言謝絕。李會長和任副會長一樣也再三挽留我吃碗面再走,我說晚上還有自習,就同他一同走出會議室,他邊走邊誇讚我的發言很不錯,還不斷鼓勵我要多寫縣域內研究性作品。我欣然應諾。

  其實,還有一件事,讓我對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刮目相看。2014年央視元宵節晚會由曲阜、王聲表演的相聲《學富五車》,錯將“財神趙公明”說成是戶縣人一事,引起了周至觀眾,尤其是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學者的不滿。當時看到《西安晚報》對這段相聲關於“戶縣財神趙公明”的提法報道時,我也心存疑惑,但卻沒放在心上。沒想到在中片會上,聆聽了李會長關於此事的解釋,我才明曉一切:原來,曲阜、王聲兩名相聲演員之所以親赴周至財神廟為周至觀眾表演節目,以示道歉,竟是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成員積極向上級多方反映、不懈努力的結果。隨後,在周至宣傳網上,我也看到了任齊斌副會長關於此事的鄭重聲明。他說:“2014年央視元宵節晚會相聲《學富五車》,將‘財神趙公明’說成是戶縣人,不對!財神趙公明應該是周至縣人,在周至縣境內有歷史記載、有歷史遺迹、有現代發展建設再保護成果,已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和周至縣的名片。”

  這件事的圓滿解決,足以鼓舞人心,也讓我對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之後,我無意中在徐榮斌的論壇個人空間看到了“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縣作協於2014年3月2日上午聯合為教師喬映威舉辦快板集作品《韻聲載道》發行座談會”的報道。李瑞祺會長還宣讀了歷史文化研究會的賀信,並闡述了這部書對弘揚周至歷史文化的重要意義。由此,我才切身體會到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在推行和弘揚周至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貢獻。

  通過親自接觸和多方了解,讓我從會長、副會長及各位會員身上看到了他們的執着追求與高尚靈魂——他們的一點一滴,都讓我銘記於心,心懷敬意。

  這段往事,令我終身難忘,因為它不僅改變了我的初衷,也洗滌了我的靈魂。

  這一切皆因“誤撞”結緣,又因“誤撞”而親如一家。

  2014年10月16日

您正在瀏覽: “誤撞”之緣
網友評論
“誤撞”之緣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