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鮮血滴滴映山紅

鮮血滴滴映山紅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小景

  初春時節,我來到了寬甸滿族自治縣長甸鎮河口村。儘管春寒料峭,山上的積雪尚未消融,可是映山紅卻已綻放的爭奇鬥豔了,放眼望去,在陡峭的崖壁上,一叢叢一片片,火紅如霞,滿山、滿嶺。

  從村裡走出去,來到江邊。江邊鋪滿了條石和光滑的鵝卵石,不過百米寬的水面,平靜得沒有一絲波紋,碧綠而清亮。山峰、叢林、岩石的身影映在水中,山上初開着映山紅,那紅艷艷的姿色也撲進了水裡,形成了長長的畫卷。這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宋代詩人楊萬里的詩句:“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濃。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當江面的平靜稍被打破,水波漣漪便碎了映山紅的倩影,也攪亂了那幅巨大的水中畫卷。等水面再次寧靜,映山紅便又在水中綻放起來。

  映山紅這名字雖有點土味,可叫得形象。她給春天的山野披上了熱情、奔放、華麗的盛裝,使冬寒尚未退盡的枯黃的山野一下子走進了一個古老的神話。映山紅又名杜鵑花。這個花名的來歷,有一個流傳很久的故事。傳說在古代蜀王杜宇號稱望帝時,連降暴雨,洪水泛濫,黎民百姓流離失所,飢餓難耐。就在這時,荊州有個叫鱉靈的人,死而復生,鑿開巫山,劈開三峽,降伏了萬惡的水患。望帝甚為歡喜,念其功高不凡,便將帝位讓給了他,自己隱居西山。後來年邁逝去,化為杜鵑鳥,每逢春暖花開之際,便悲切切地不住啼叫,“杜鵑苦啼,啼血不止”,滴落地上,便開出了鮮紅如血的杜鵑花。至於望帝因何而悲啼,似無人考證,不得而知。。不過,唐代成彥雄的“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詩,正是描寫了這個故事。

  在我居住的這個城市裡,每當初春時,總有些村婦、老翁把含苞待放的映山紅枝條折下,一紮扎,當作插花沿街叫賣。我每見此景,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不悅。是為竊取一個生命的燦爛感到羞愧?還是為一個燦爛的生命被摧殘而感到悲嘆?我自己也說不清。

  映山紅具有耐瘠薄、耐旱的品性,在土壤極少的山脊石礫、峭壁縫隙中頑強地生長、發育、開花。花朵是那樣繁密,滿樹滿枝,毫不吝惜,大大方方綻放。石崖、山坡、路邊、河畔……到處都有,隨處可見。她的枝幹並不粗壯,春風就可搖擺她孱弱的腰肢,但她依然一如既往地展露着淳樸的淺淡的笑容。梨花羞羞答答獨放幽香,桃花直露做作展現自己的嬌柔嫵媚,而映山紅以特有的淳樸、堅韌、執著和樂觀的微笑燦爛了殘雪未消的早春。

  映山紅實在太普通、太平凡了,然而我卻喜歡她。記得20年前,我在《丹東人口報》當編輯時,給這個小報的副刊取名就叫映山紅。小時候上學,老師說家鄉的映山紅是因烈士鮮血的澆灌而染成的。是的,在抗日戰爭時期,我的家鄉曾留下過楊靖宇、鄧鐵梅等許多抗聯戰士浴血奮戰的足跡。1932年11月,以鄧鐵梅為司令的東北民眾自衛軍,面對1萬多日偽軍的圍剿,展開了浴血奮戰,突出重圍。1934年5月,鄧鐵梅被日偽軍逮捕,在敵人的威逼和勸誘面前,他拒不投降,堅強不屈,最後英勇就義。1935年6月,楊靖宇率領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部和第一師進入寬甸北部的叢林中,聯合當地20多支抗日武裝,建立了抗日政權、兵工廠、被服廠、後方醫院,在民眾中組織了反日會、自衛隊、婦女會、兒童團,建立起鞏固的抗日根據地,與敵寇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映山紅,不懼嚴寒,抗日英雄,勇猛殺敵。著名抗日英雄左子元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堅持抗日,終因彈盡糧絕,在指揮隊伍轉移中英勇犧牲,窮凶極惡的敵人把他的頭顱砍下掛在樹上示眾。日寇想用白色恐怖撲滅抗日的火焰,結果是抗日的烈火勢不可擋,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50多年前,毛澤東主席的兒子毛岸英同志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伴隨着“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雄壯歌聲,從我的家鄉奔赴朝鮮戰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英雄的鮮血灑在了異國的土地上。家鄉處於國防最前線,家鄉的人民,本着“一切為了前線的勝利”的服務宗旨,不畏任何艱難,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有許多優秀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了支援抗美援朝戰爭,保衛祖國安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英雄的城市”,其人民被譽為“英雄的人民”。

  五星紅旗的鮮艷,是先烈血染的風采,家鄉的映山紅,也是因為有革命先烈的鮮血澆灌,不然,為什麼這樣無比鮮艷呢?

您正在瀏覽: 鮮血滴滴映山紅
網友評論
鮮血滴滴映山紅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