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抒情散文 > 年是把遊子吹回家的風

年是把遊子吹回家的風

手機:M版  分類:抒情散文  編輯:pp958

  年是把遊子吹回家的風

  年,真是一個特別的字詞,提到它,心裡總是升起幾分溫暖。

  回家過年,過年為什麼要回家?“年”與“家”是兩個關係最為密切的詞,像餃子的皮和餡、春聯的紙和字、爆竹的筒和葯一樣,共同構成了一個個溫馨而甜蜜的意象,渲染了年的氣氛,在春節這樣的節日里,填飽了我們的胃,滿溢了我們的眼,鼓漲了我們的耳,不僅給了我們盛大的感官體驗,而且讓我們每個個體“獲得了在族群內存活的踏實與豐盈之感,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親密感、文化認同感”。過年時,在家裡,多麼幸福的感覺。淡淡的思念化解了,濃濃的親情升華了,疲憊的身心也得到了撫慰。

  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說,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在於我們民族心理最深層的一種東西,即民族的親和力和凝聚力。這種親和力很大程度上是靠節日等民俗維持下來的,它雖是潛在、無形的,卻是一種自發的情感,一種真正的文化的力量。家是一棵大樹,我們是樹上分出的枝丫。過年,對於我們意味着什麼?就是要我們回頭看看自己的根。沒有了家,猶如沒有了根,生存的意義打了折扣。失卻了心靈的港灣,沒有了情感的寄託,身似浮萍,心如飄絮,這年怎麼過?難怪古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

  這麼多年來,每至年關,很多外來務工人員擁擠在汽車站、火車站,頂風冒雪,扛着裝滿禮物的行李,忍着擁堵,排着長龍,等着乘車返鄉。不論有票沒票,有座無座,他們也拚命地往前擠呀擠,眼睛中那團急切的火着實讓人感動。王寶強在歌里唱道:“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家裡總有年夜飯”。一頓飯在哪裡吃不到,只是這年夜飯不同於平常,這頓飯要在自家的屋檐下,和父母、兄妹、妻兒團聚在一起吃才有味道。理解了這一點,也就理解了他們往家趕的那股子執著勁兒。

  年總是在寒冬臘月把遊子對家的思念悄悄點燃,讓它熱烈地燃燒,盡情地瀰漫開來。還是王寶強唱的好:“鄉下住着咱爹媽,再遠的路程也要回家”。不為別的,就為回家看看家人、吃頓團圓飯、說說知心話。“縱然漂泊在天涯,有家什麼都不怕”。中國人歷來重視家庭與親情,因而中秋團圓飯和春節年夜飯有了特別的含義,即使趕不回來也要“千里共嬋娟”、“天涯共此時”,就連在重陽節,也會發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嘆。弟弟這些年在外打工,過年時不能回家,而年三十晚上,他的聲音必定通過電波“到家”,每每接到弟弟的電話,母親的眼眶總是噙滿了淚水。

  無論是在外輾轉飄泊,還是出門打工掙錢,我們就是一朵流浪的雲,而年猶如那陣風,總會把我們適時地吹回故鄉。

  (2009年4月)

您正在瀏覽: 年是把遊子吹回家的風
網友評論
年是把遊子吹回家的風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