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小小說 > 精彩小小說 > 沙朗撈塌坎,第一分卷傳說、傳聞19

沙朗撈塌坎,第一分卷傳說、傳聞19

手機:M版  分類:精彩小小說  編輯:得得9

沙朗撈塌坎,第一分卷傳說、傳聞19 標籤:開學第一課 守住第一次 新春第一課

  19,“無錫灘簧”沙朗行

  錫劇,也和越劇、滬劇、淮劇、紹劇、甬劇等劇種一樣,在沒有學京劇嚴格區分旦、生、須、凈、沫、醜行當之前,幾個人或十來個人搭班唱戲,行頭簡陋,化裝簡單,樂器量少且單調,被稱為“草台班子”。

  而僅幾人1伙,穿街走巷,到村去鄉,隨便圈一個地方,也沒行頭,也不化裝,樂器僅二、三種,幾個人共說唱一段戲文,一個人要說唱多種角色,同時也要輪流演奏樂器,這就叫“灘簧”。在無錫地區用無錫方言演唱的,便稱為“無錫灘簧”。

  聽老輩里人說,沙朗在段山二夾壩未築成前,在各沙頭上的大多數茶館店裡,基本上在逢年過節時,只請說蘇州白話評書的人來說書(單檔),德積街周圍也有請揚州評活來說書的。只有南沙沿老夾北灘的幾隻沙頭上的幾個大鎮,如西五節橋(中興街)、晨陽、汊江頭、東萊等較大的茶館,才會請“無錫灘簧”來唱戲文。原因是,這些地區有從江南、江南腳朗到老夾北岸灘地、沙頭上來圍墾沙田的江南老地主的後人們,他們說“江南話”,聽得懂、喜歡聽“無錫灘簧”。

  清朝末年,楊在田末當緝私營統領前,就買通了楊舍駐軍守備,開通了七圩港經悅來,出汊江頭,過楊舍,到乘航、塘市,進入無錫境內,沿太湖西,進入浙西,江西……的一條私鹽大通道后,“無錫灘簧”順着這條私鹽道進沙朗,開始出現在沙朗南沙地區的幾個沙頭上。

  特別是1910年後,楊在田當上緝私營統領后,調整走私鹽的布局,為了廠開黃泗浦私鹽大通道,為了加強七圩港經悅來,出汊江頭,過楊舍的私鹽大通道管理,將緝私營馬嘶哨所,搬遷到剛圍墾好的天福沙東北高沙頭上,建成天福沙哨所。由此無錫地區的文化、經濟、語言、風俗習慣,與沙朗的相通、相融性加大、加廣、加深,“無錫灘簧”得以沿這條私鹽大通道更方便進入沙朗南沙地區,直到東沙、中沙,一直到“海邊”的帶子沙店岸鎮、東平沙大新街、老海壩,中沙的十一圩港、東沙的幾個鎮。

  聽說逢年過節,有幾十擋“無錫灘簧”在沙朗各沙頭流動。

  從當年緝私營天福沙哨所,在正月十五過元宵節時,請一檔叫“十三百搭南腔北調梅家班”的無錫灘簧,來哨所唱“無錫灘簧”一事的傳聞,也可見當時沙朗人喜愛“無錫灘簧”的一斑。據傳,當時天福沙哨所年年正月半放春燈,總會邀請附近幾個沙頭的鄉紳、地主、賢達聞人、親朋好友前來看燈,聽“無錫灘簧”。“十三百搭南腔北調梅家班”的來哨上唱灘簧的那晚,還邀請了不少附近埭上的人前來聽戲。聽老輩里人說,要冒二百人

  沙朗二夾(段山南、北二夾)攔江大壩成后,沙朗交通發展迅速,特別是無錫到楊舍通了小火輪后,“無錫灘簧”也演變成了“錫劇草台班子”,沙朗人也自然將“錫劇”作為自己的唯一的地方劇種。人們從小就會唱錫劇,大陸調、老簧調、玲玲調……各人都會來兩段。

  而且隨着郵電業的發展,沙朗各鎮都有郵代所,南沙地面就有了“無錫北門外某某鎮”的平信地址。

  。

  當時奌了“雙推磨”、“庵堂相會”、“庵堂認母”、“小尼姑下山”、梁祝“十八相送”、“拷紅”、“紡棉花”幾齣戲。“十三百搭南腔北調梅家班”,就班主梅麻子夫婦和剛成年的兒子、女兒四人。他們的灘簧非常有名。

  “雙推磨”由戲父和戲女配對演出,戲母敲板鼓、打鑼、打起鈸、吹嗩吶,由戲兒拉胡琴

  ;“庵堂相會”由戲兒和戲女配對演出,戲母敲板鼓、打鑼、打起鈸、吹嗩吶,由戲父拉胡琴;“庵堂認母”由戲母和戲兒配對演出,戲父敲板鼓、打鑼、打起鈸、吹嗩吶,戲女拉胡琴;“小尼姑下山”,由戲父和戲女配對演出;“十八相送”,由戲女和戲兒配對演出,戲母除敲板鼓、打鑼、打起鈸、吹嗩吶外,還不時上台充當書童、丫環、家院,戲父自始至終拉胡琴;“拷紅”由戲母和戲女配對演出,戲父還不時上台充當書童、丫環、家院、和尚,戲兒自始至終拉胡琴;“紡棉花”由戲父和戲女配對演出,戲母不時上前充當書童、丫環、老翁、老嫗,由戲兒自始至終拉二胡。

  因演出精彩,喝彩聲不斷。大家爭先恐後向演出的場地拋了不少銅板、銀角子。戲父梅麻子不斷抱拳鞠躬致謝!演出結束,周邊埭上來聽戲的眾人,久久不願離去……

您正在瀏覽: 沙朗撈塌坎,第一分卷傳說、傳聞19
網友評論
沙朗撈塌坎,第一分卷傳說、傳聞19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