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優秀隨筆 > 沙朗撈塌坎第二分卷其人、其事17,七

沙朗撈塌坎第二分卷其人、其事17,七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小景

  17,楊在田(老九)其人其事七

  四,實業(一)

  民國10年(公元1921年)初,楊在田離開海門來到上海十六鋪,出任大通輪船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職務,和陸伯鴻主教合作,實施他倆的實業救國大計,時年四十一歲。

  從1921年到1942年這21年中,楊在田的實業救國大計分在上海、沙朗二個地方實施,可看成三個階段:艱苦創業階段,民國10年到民國18年(1921年到1929年);發展壯大階段,民國18年到民國26年(1929年到1937年);舍家報國階段,民國26年到民國31一年(1937年到1942年)。

  楊在田,在沙朗經營霸業,去上海搞實業的資本,理論上應從宣統二年當統領後到民國八年去海門當縣清鄉督辦為止(1910年到1919年)連頭搭尾十年,當然十年哨官任上他也有積累,但主要是讓他用在鋪路上、買官上了。進上海時他將全部資金一千萬銀元和陸伯鴻合資辦大通輪船公司和大通房地產置業公司時,雙方是對等出資,楊在田在輪船公司上佔百分之五十一股權,在房地產公司上佔百分之四十九股權。他擔任輪船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不過向陸家經營的房產公司。

  輪船公司辦起來時,是在十六鋪租的房子,公司註冊后,楊在田一面申請拍買十六鋪的後來叫大達碼頭這百米岸線灘地,在三鑫公司黃金榮、杜月笙和後來結識的俞洵卿等人幫助下,總算很快搞定。他馬上搭班子,在灘地上建木墩子挑扳簡易碼頭,稱大達碼頭,同時繼續招兵買馬搭輪船公司班子,開始組織上海向香港方向的貨物,向港務監督租黃浦江中心的糸船浮筒,組織港駁船隊,裝卸作業隊,將岸線前臨市政碼路的原來私人的臨時倉庫租下。這時陸伯鴻正帶人在香港與英國一家輪船公司洵談,租到四艘海輪,同時派人在香港、廣州,汕頭、廈門、福州、溫州,舟山、寧波等地設辦事處。四艘海輪租下后,楊在田將他們重新改了中國名字,為中興、中正、中大、中英。

  中興輪首航,從香港出來靠了福州,再靠了寧波后就靠了上海,停在江中浮筒上,裝卸工上輪船,用絞關車將貨卸到港駁船上,港駁船靠上木墩子挑板大達碼頭上,裝卸工用人扛、肩、背將貸搬進倉庫。是有貨主來領貨。裝船作業則反之。

  這樣的原始作業艱苦了二年後,楊在田在理順公司業務后,第一步招學徒辦班培養職工,第二步請上海浚浦局將大達碼頭灘地吹填成陸域,隔年在吹填陸地上造大達碼頭新式倉庫,倉庫完成後,當年冬天小汛,就請英國人在上海辦的築港公司,設計建造了有四隻鋼引橋的二隻鋼浮船碼頭。第五年,民國15年(1926年)春節期后,四艘中字號海輪就相繼靠上了大達碼頭,裝卸作業逐步機械化。這時前面市政馬路(十六鋪外馬路)擴寬,將本就佔用公家地皮的私人破爛倉庫也已拆除。通輪船公司以全新的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貨運量翻了幾翻。

  在民國16年開始,到民國19年,楊在田領導大通輪船公司全體同仁,在鞏固海輪業務的同時,將海輪業務擴展到湛港、海口、越南的河內、西貢。在這四年時間裡,他化一年半時間考察、設計,化二年多時間造了四艘在當時國內獨一無二的長江客貨二用輪船:志大、隆大、正大、鴻大,民國19年四艘長江客貨輪全部投入行營。上到湖北宜昌,出海到寧波、舟山,在造船過程中,沿線各埠都設立了大通輪船公司的辦事處。

  這就是楊在田到上海后,連頭搭尾巴的八年艱苦創業階段。在這段時期里,他在上海憶定盤路二十六號,買下了一幢花園洋房,在上海安了家。

  民國18年到民國26年(1929年到1937年)這八年中,是楊在田在上海實施他的實業救國的第二階段,發展壯大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楊在田主要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加強輪船公司的內部管理,完善各項制度,完善各項配套設施,加快全面提高員工素質,大膽提拔年青有能力的職員擔任各級負責工作,虛心向國內、世界同行學習,最大限度發揮四隻海輪、四隻長江客貨二用輪的運力。在1935年左右,公司水上運輸產量,達到了1929年的十倍左右。

  第二件大事,圍繞輪船公司的主業,配套成立了大通貿易運輸公司,大通農副牧產品貿易公司。第三件亊,他將上海大部份利潤,拿回沙朗投資,回報自己出身的、當年共甘共苦過的家鄉父老。他在民國17年開始,在鼎豐圩新建錦豐鎮、錦豐扎花廠、錦豐棉子油廠、綿豐小學,成立農業技術推廣站,向沙朗人推廣種岱字棉,推廣引進稻麥良種,引進農業新技術和新農具。

  他拿出資金,從老海壩到十一圩港護提保坍。在民國21年(1932年)冬,沙朗樂余、南豐地區二千多難民‘吃大戶’,而且波及到錦豐、三興地區,大通公司設粥廠賑災,供應平價糧救市。

  民國19年(1930年),緝私營遷散后。東片吳淞、瀏河、徐六涇、滸墅關四所由黃金榮、杜月笙的三鑫公司全盤接手后,三鑫公司也將丁氏兄弟、熊三跨子等人的煙市接了過去,楊在田全面撤出鴉片業;西片福山、十一圩二所都換牌成為江防大隊,並參於沙田圍墾,以墾養兵,大新、天福二所轉向圍墾沙田做地主,辦糟、油、米作坊,磚廠,楊在田全面撤出私鹽業。但繼續把持沙朗的圍墾沙田業。

  楊在田在沙朗興辦的一批實業,雖在抗日戰爭時期遭受到幾次浩劫毀壞,但他們卻始終是沙朗民族工業中的一支奇葩,對沙朗以後的工業發展,始終是起着基石的作用,起着開拓者的、先導者的功能。

您正在瀏覽: 沙朗撈塌坎第二分卷其人、其事17,七
網友評論
沙朗撈塌坎第二分卷其人、其事17,七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