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優秀隨筆 > 沙朗撈塌坎第二分卷其人、其事8

沙朗撈塌坎第二分卷其人、其事8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pp958

  8,話說常通港

  開鑿常通港,是在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是南通縣為阻止劉海沙、橫墩沙三北臨風面的坍、塌之勢而做的一項小區域水利疏浚工程。不是世上某些人所言,常通港的開鑿是為了南通縣和常熟縣的劃分而開鑿的。因為划縣是在清道光年間,而開鑿常通港是在清同冶年間,是先划縣而後再疏浚開鑿常通港的。

  常通港的位置,是在當時的段山北夾東邊,當時的南通縣(通州)管轄的劉海沙、橫墩沙與常熟縣管轄的北沙(關絲沙、焦沙、登瀛沙)之間的一條夾泓上。歷史上,道光年間劃分縣界時,這條夾泓就是兩縣基本分界線。

  但在清朝時,因南通縣沙田局向圍墾沙田申報者一是用大弓丈量田,二是灘照費輕,三是每年田賦稅輕,因此,在這條夾泓南岸灘地上圍墾沙田者,也向南通縣申報灘照,主動交田賦稅,自主建圩、埭並鄉,自願歸屬南通縣管,特別是從江北過江來圍墾土地者,更是如此,由此,二縣自然有矛盾產生。

  省府出面調停,重申常通港這條夾泓是兩縣的基本分界線,南岸原屬南通縣管的村、鄉維持原狀,但不允許南通縣在這條夾泓南岸灘地上再報賣灘照。所以後來即使開鑿疏浚了常通港,但從七圩港到十三圩港一線的沙朗江邊,仍然有十一圩港、十二圩港等幾個鄉是屬南通縣管的。(可查閱《沙上春秋》地理篇中曹仲道先生:《劉海沙隸屬分爭史實》一文)

  清朝同治年間,劉海沙和橫墩沙的西北、北、東北三北岸迎風面上的坍方逐年加大,每年差不多要坍入江中上千畝沙田,而當時劉海沙、橫墩沙與北沙之間的夾泓上且逐年有淤積現象,關絲沙和劉海沙眼看要並連。坍塌對南通不利,而淤積對南通末必有利。經論證后,劉海沙人下決心疏浚開鑿常通港。

  事實證明,常通港的疏浚開鑿,泄流量大增、流速加大,整個江水的流態大變,很快遏制了劉海沙和橫登沙三北岸迎風面的坍方。雖也減小了如皋紫氣沙北岸一線的坍勢,且增加了如皋紫氣沙南岸一線的坍勢;不僅減緩了北沙的文興沙東南方灘地的淤積速度,且大大增加了北沙的登瀛沙、焦沙三北岸迎風面一線的坍勢。

  常通港開鑿后,劉海沙和橫墩沙是最大受益者。雖然開頭幾年,江水的流態、常陰沙上各沙頭的演變趨勢,還保持着常通港開通時的某些態勢,但時間一常,常通港的水利功能不斷增加后,到了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左右,各沙演變趨勢就加劇,如皋的紫氣沙南坍北漲,己離江南岸而去;北沙的登瀛沙、焦沙北岸迎風面一線的坍勢迅速加快,登瀛沙向陽圩,一年要坍入江中上千畝沙田。常熟縣人發急了,集議要封堵段山北夾,遏制東沙坍勢,變北夾為淤漲沙灘區,若干年後可以圍墾沙田。常熟縣沙田局還放出風聲,只要北夾築壩,促淤、培灘,可以考慮用優惠沙田價,對已坍方戶頭實行坍一補一方案。由常通港的開鑿,很快就演變成常熟和南通二縣之間為爭奪圍墾沙田利益的鬥爭,而且越演越烈!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為阻止北沙坍勢,鹿苑錢氏當家人錢召涌等人發起築段山北夾壩,舉護坍培灘倡議,並赴南京報案獲准。不了,錢召涌返回沙朗途中遇難,築段山北夾壩之議,也只好告停。但對常熟縣人、沙朗人來說,築段山北夾壩是百利無一害的好事,即便常通港也淤沒,也根本無任何不利。到了民國五年(1916年),確實沙朗北沙坍方非常嚴重,對登瀛沙、焦沙產生的破壞,已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了,沙朗人盧國英、徐韻琴、黃承祖、湯舜耕、在常陰沙有田的江陰人吳聽艫、鄭粹甫等人決定馬上集議築段山北夾壩,集資十萬銀元。當年十一月開工,四十天竣工。

  不出所料,段山北夾壩一築成,江水流態馬上大變,而常通港卻開始流速減慢,流量銳減,並開始淤積起來,很快成了一條區內排灌小套河,對劉海沙和橫墩沙的護坍、培灘作用全沒有了,僅是南通、常熟二縣象徵性縣界而已。劉海沙和橫墩沙北岸和靖江、如皋、通州、海門四縣的江岸一線坍方加劇,江北四縣上南京省府告狀,要求剷除段山北夾壩。

  江北四縣與沙朗人為剷除北夾壩的官司一直打到民國十七年(1928年),歷時十二年,四縣雖獲勝訴,並請到軍隊彈壓鏟壩,還發生械鬥,但這時段山北夾里已有圩埭上百,良田千頃,北夾壩已隱沒在沙田之中,無法剷除,最後沙朗人對四縣賠10萬銀元結束。(可查看《沙上春秋》地理篇中曹仲道先生:《沙洲圍築新田糾紛述略》一文)

  在清朝時,當地老百姓可不管你官府、豪強為爭奪沙頭、沙田、灘照、田賦,而劃地築界,他們將北沙(當時主要有關絲沙、焦沙、登瀛沙、文興沙),如皋縣的紫氣沙(籽鱭沙),南通縣的橫墩沙、劉海沙,統稱為常陰沙。直到一九三零年左右,因段山南北二夾築壩,南、中、北三沙並連,整個統稱老沙后,當地人也將常通港北的橫墩沙、劉海沙,也包括在老沙內(如皋縣的紫氣沙,因二夾築壩,南坍北漲而遠離南岸),以區別在樂余鎮東南方江中迅速淤漲起來的新沙,同時將“常陰沙”的名稱冠在新沙頭上。

  抗戰時,日本侵略者,為了便利鎮壓沙洲人民抗日鬥爭,在1941年12月,將南通縣管轄的常通港以北的橫墩沙、劉海沙等沙頭,包括十一圩港、十二圩港等幾個原屬南通縣的鄉,全部划給常熟縣,成立偽十區,常通港就到了常熟縣境內,成了一條境內排灌套港。常通港以北的地方,當地老百姓仍將它算在新“老沙”地域中。

您正在瀏覽: 沙朗撈塌坎第二分卷其人、其事8
網友評論
沙朗撈塌坎第二分卷其人、其事8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