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朱子家訓有感

讀朱子家訓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讀朱子家訓有感

  北宋以來,理學一度達到鼎盛之狀,二程之後,卻惟有朱子。

  儒家學說自古以來主張的便是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張"德治"、"仁政",重視倫常關係。宋明以來,湧現了一大批思想家不斷補充豐厚的儒學體系,形成的理學思想,以朱熹,王**二人的學說更是影響了後世的倫理綱常和社會真義。其中《朱子家訓》更是成為了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着。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以其獨特的道德約束力將人世間的倫理綱常劃定在一個規範的界限里,引導俗世百姓在生活中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一系列光輝品質,現如今也成為我們醫學人士戒世讀世的一本重要教材。

  利用暑假的漫長時間,我終於可以用一顆平靜的心去品讀它的厚度,接觸它的思想靈魂。

  在我看來,《朱子家訓》雖只有寥寥百字,但是每一句話,不僅是朱子對治家的一種態度,也蘊藏了朱子對普通人治世的美好祈願。這其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的禮節與信義;"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的睿智;"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寬闊心胸……

  開篇第一句便是"黎明即起,洒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顯然這是居家生活最為平常不過的小事,雖小但是卻不得忽視,因為起床和睡覺是一個普通人每天必做的事情,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真正有條理有思想的人即使是這樣的日常小事也會做得一絲不苟。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來灑濕庭堂內外的地面然後掃地,使庭堂內外整潔;到了黃昏便要休息並親自查看一下要關鎖的門戶。用最整潔的家居迎來新鮮的早晨,用最細心的勘察來結束勞累疲憊的每一天,不得不承認是最健康的生活狀態了。如今的我們在繁重不堪的社會壓力下對於這些小事已經不屑一顧,殊不知如果我們都能做到這一點,不管是勞累的心境,還是疲憊的身軀都能得到一定的凈化與梳理。

  "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卻是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了。

  人道未雨而籌謀,可我們在做事時尤其是在順境的時候,又有幾個人能想到一件事情後面隱藏着怎樣的危機,當我們開心地沉浸在驕奢淫逸的生活中時,往往貪圖享樂的心態讓我們激發出一定的惰性,因此得過且過,走一步算一步成為大多數人的第一選擇。這在我的大學生活中自然也有深刻體會,也許是對大學生活太過嚮往,將所有的事情都理想化,並沒有做好準備,以至於大學的制度,醫學院的氛圍,都讓我有些錯愕。每每沒有把握好即將到手的機會,總會與此失之交臂。缺乏一定的未雨綢繆意識,臨到考試的時候才抱佛腳,往往重要的考試成績出來后卻不盡人意,到時候悔恨萬分卻也是來不及了。就像是陰天出門帶把傘,天快冷了先多加衣,漁民出海時帶足了可以預防萬一的糧食,戰士出征前身披的鎧甲……想想這些自己未雨綢繆更是理所當然的了。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短短八個字卻道出人世間的真諦,不要營造華麗的房屋,不要圖買良好的田園。話雖如此,可是真正這樣做的世間能有幾何。在物慾為上,滄海橫流的現實世界,大量美輪美奐的物質挑戰着人類的道德底線,以至於為了一點點利益可以爭得頭破血流,甚至家國敗亡也不過分。歸根結底還是來源於人性深處源源無盡的貪念和慾望。這裡的華屋,這裡的良田,其實指代了人世間各種紛繁複雜的精彩利益,稍不小心為此可能都會陪上名聲,健康,生命等等遠遠重於這些身外之物的東西。其實,我們需要的或許是一點點對於現在生活的滿足,而不是用無限的貪慾去追求一些本來虛無飄渺的東西。當然,老是自滿不思進取當然也是不對的,因此我們需要不時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腳步,是否還是很輕快,是否還是在通往光明大道的方向。蒙特奎爾曾經說過:"如果我們追求幸福也就罷了,實際上我們追求的是比別人幸福。"不錯,一個小小的"比"字,讓無數架天平失衡了,讓無數顆心勞累了。

  當我們學會知足的時候,或許我們也就找到生命的平衡,或許我們才會找回久違的幸福。

  其實現在的人,往往在快樂和刺激面前總會駐足流連,迷途忘返。"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或許這些忘返的人看了之後才會羞愧難當。家庭的幸福,實際上是最為重要的,貪圖外面的三姑六婆婢美妾嬌的人終究會失去真正的感情,以至於漸漸淪為沒有靈魂的軀殼。朱熹在家訓中提及此話,自然是希望後世子孫可以知道穩重持家,營造一個幸福健康的家庭,從中看來,朱熹的家庭也是幸福美滿的,這樣的人也就擁有健康快樂的心境,以至於後世的人能稱之為聖人。雖然我們現在還是學生,才剛剛脫離父母的懷抱,對於這種情感可能還欠缺一定的理解,但是相信在《朱子家訓》中看到的這句話也能讓我受益終身,擁有一個聖潔的生活。

  可能與我產生共鳴的還有這麼一句話,讓我感慨良久。"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世態炎涼的當今社會,如果要創建和諧,難道不是恰恰欠缺了這一點嗎。諂容指巴結奉承的樣子。富指有錢財,貴指有權勢。貧指沒錢,窮指仕途上不通達。這句話連起來就是:有些人往往愛惺惺作態,見到有錢有勢的人就去巴結奉承,是最可恥的;見到貧窮無勢的人做出驕縱傲慢的樣子,沒有比這更卑賤的了。我想起論語裡面有這樣的故事,子貢問老師孔子說:"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貧窮而不巴結奉承,富足而不驕橫傲慢,怎麼樣呢?孔子回答說:"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心不為外物所動。一切喜怒哀樂、窮達榮辱都不影響自己的本心。這即是聖賢情懷。有了這樣的情懷,自然不諂富驕貧。諂富驕貧的人都是將錢勢看成了衡量人的標準。如今的我們,恰恰會缺乏這樣良好的心境去接人待物,反而被千年前的孔子和朱子一語中的,淪為世俗可笑之人,豈不是讓人唏噓感嘆。

  如此再深入探究,"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我們在弱肉強食的時代中往往會因為各種利益和別人發生摩擦,尤其是見富貴而生諂容者和遇貧窮而作驕態者更為甚,他們往往看重一些既得利益,不給別人留餘地,得意往往春光滿面,得寸進尺。殊不知他並不可能把別人一直踩在腳下,三十年**,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這些人欺壓別人後的結果也是終有一天得到相應的報應。

  四川103歲的大儒劉克生老先生有一首題扇詩是這樣寫的:"不屑趨炎但引涼,指揮如意善行藏。平生特具中堅骨,識透人情自主張。"這其實就是對不諂貴驕貧、不趨炎附勢,而有獨立人格的讀書人的寫照。儒家講"泛愛眾",佛家講眾生平等,既然眾生都是平等的,都需要愛,又怎能因人的貧富而生出分別心呢?可是這種聖人境界的心態,恰恰是普通人最難做到的,最在社會中無力改變的。

  《朱子家訓》,終究是中國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我看來它已經不僅僅是一本家訓,而是一部國訓。他激勵着國人在不同的環境下都能用最正確的方法去為人處世,用最簡單的捷徑去營造寬廣的生活。胡適先生的一篇關於誦經的文章,說他在讀私塾的時候,也是天天死背四書五經之類的文章,當時對他而言是頗為頭痛的事情,好在人小隻需要背會,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過程中,才發現那些枯燥的東西竟成了指點人生的明燈,或許在黑暗中彷徨躑躅的時候能夠很快找到一絲光明。

  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我還是把朱子家訓的而結尾放到我感悟的結尾去。因為這十六個字便是快樂的真義,是幸福的源泉,是戒世之光輝,是人生境界的大統,當我們迷茫在漫漫長夜裡的時候,突然想起這兩句話,會感慨許多,會得到許多。得到一些,失去一些,誰能得到全世界!中華傳統的優秀品德,在我不久將來成為一名嚴謹的醫務工作者的時候,遇到什麼艱難困苦,便可以釋然什麼艱難困苦。

您正在瀏覽: 讀朱子家訓有感
網友評論
讀朱子家訓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