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經典誦讀讀後感

經典誦讀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經典誦讀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篇一:經典誦讀讀後感

  大家好!我是四年級的一名學生,在我們的餘慶小學里,你們知道嗎,最近我們學校開展了“誦讀經典,書香校園的活動,在每一節課前3分鐘的時間老師都會讓我們讀經典誦讀的,你們想不出為什麼我們學校要開展這樣的一個活動吧,因為經典誦讀這本書可以加強我們的誦讀能力,可以喚醒人怡,開啟我們的智慧能深入到一個人心靈的最深處,能培養一個人優雅的心情,所有說我們學校才開展這誦讀經典,書香校園的活動。

  讀了這本書,讓我對書中詩句有所理解,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經典誦讀中”一東和二東“押的是ong韻,“三江”押的是ang韻,“四支”押的是j韻,你們可能猜不出我是怎麼看出它們押的是什麼韻吧,哈哈哈哈,告訴你吧,很簡單的,只要你們看最後一個字的音序就可以知道這幾折是押什麼韻了。

  當我讀到最後一則的時候,心裡會想為什麼古代的人會這麼聰明,還會知道什麼韻押什麼韻,而我們呢什麼都不會,現在我們就行動起來吧,也好讓我們做一次古代人吧。

  讀完了這本書後讓我感覺到了古代人說話原來是那麼的美,猶如舞台上的優美舞姿,一組組的對詞就是一句句的念白,一對對子就是一個唱腔,妙不可言,在這經典的熏陶下,一個人就會變得知書達禮。心胸寬廣,學習能力提高。

  啊!讓我們大家一起讀經典誦讀吧,讓它們在校園中飄蕩。

  篇二:經典誦讀讀後感

  學校今年組織老師們經典誦讀,我覺得不僅是當今社會的大勢所趨,也能重溫經典文化,更能陶冶我們的身心情操。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這樣一個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到很多的人,而每個人都有許多長處值得我們去學習。就比如我們學校這個大集體,從我加入到現在,頗感學校里真的可謂是藏龍卧虎。有的擅長講課,有的寫着一手好字,有的專門發表獨到讓人耳目一新的見解,有的課件製作一流,有的富有數學家般敏捷的縝密思維,有的具有歌唱家的歌喉……真的是由不得你不欽佩、不讚歎。同時,也督促我奮發圖強、揚長避短、敢於爭先。不一定事事爭強好勝,但至少不能太落後於人。

  如果說能者為師是理所應當的話,那麼“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就更需要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這就要求我們放下自己那份強烈的虛榮心,不要只是為了得到一時的渴望與榮耀,而不懂裝懂,其結果就只是無聊又可笑的。當今着名的李開復博士在哥倫比亞求學時就曾面臨類似的問題。他是以所在州數學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大學的,一到那裡便理所當然的加入了一個數學尖子社團。可是,直到加入了之後李博士才發現自己的“第一”與其他州的“第一”差距有多大,在高手如雲的境況下內心驚慌不安。一方面自己倍感壓力,另一方面虛榮心作怪,怕人家笑話他“第一”就這水平?結果自己一再失利,內外交困,一度陷入迷茫而不自知。多虧後來他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計算機,毅然決定轉系並全心投入其中,終於開拓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從這一生活實例中不難看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這句話中的啟迪意義。

  說起論語,人們大多不難聯想到當今一位偉大的女性——于丹。我有幸曾聆聽過幾次于丹教授的視頻講座,頗有感觸。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得失缺憾是一門智慧。“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群星。”承認現實中自己的不足之處,並通過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正如江澤民所說:“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有很多傳世佳作,它們內涵深刻,意存高遠,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學一點古典詩文,有利於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思想。”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無疑對我們的知識閱歷,修身養性,為人處事具有深遠意義,所以我決定以後只要有時間就一定多讀經典文化,經常誦讀經典,讓經典助我快速我成長。

  篇三:經典誦讀讀後感

  唐詩,它記載了中國五千來的悲與苦,蘊含了五千來中國人民的喜與樂,蘊藏了中華五千年來寶貴的文化。

  每一首詩,就像一杯茶,難受時嘗到是苦的,愉快時品到是甜的。如果你想喝上一杯好茶,就得入情入心,細細品嘗。每每品唐詩,我的心情總會隨着詩人的憂而憂,隨着詩人的樂而樂。在憂中學會思考,在樂中學會享受。

  唐代着名詩人王昌齡十分熱愛自己的國家,自秦漢以來,異族一直不停地侵犯內地,戰事十分頻繁。許多愛國將士來不及與家人告別就奔赴沙場,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報效祖國。他們長期遠離家鄉,條件十分艱苦。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邊防關塞上,從萬里之外來到邊關抵禦外族入侵的將士們看到這一切,能不想起自己的親人,能不想起自己的家鄉嗎?唉,要是盧城飛將李廣還活着,就決不會讓那匈奴的騎兵越過陰山。想到這兒,王昌齡悲憤地寫下一首詩——《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盧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讀到這兒,我掩卷沉思。戍邊戰士也是血肉之軀,也是有情之人,他們也有濃濃的情、濃濃的愛,但為了國家的安定,為了人民的安寧,他們寧願十幾年不回家鄉,他們的親人望穿秋水,在無窮的思念中度過,親人在熱切地盼望他們的回歸。這其中的酸與苦,憂與愁,我們怎能體會得到?他們是怎麼抑制住自己的思鄉之情的呢?這其中要經歷多少磨難呀?那濃濃的情愁,令人酸楚。我十分清楚,我無法與他們相比。我慚愧,我的懦弱。

  把時間往回推移五年,當我還是一個一年級小不點兒時,我是那麼的愛哭,那麼的脆弱,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每次返校沒幾天,我就哭得像淚人似的,老師為此傷透了腦筋。中午休息時,老師讓我計時跳繩,我怎麼也跳不好,還沒跳幾下,就又“哇——”的一聲哭了,把繩子一扔,乾脆坐在地上抹起了眼淚。許多老師還以為我受了什麼委屈,都圍上來詢問。我沒去注意,不知那時生活老師是多麼尷尬,只曉得生活老師抱起我就快速往教室跑。那時的我真的太嬌弱了,根本沒想到未來的路是多麼坎坷,有多少困難等着我去克服。

  一首詩是一句忠言,一首詩是一聲鐘聲,它敲醒了一個糊塗的人,敲開了一個人美好的前程。

您正在瀏覽: 經典誦讀讀後感
網友評論
經典誦讀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