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工作體會 > 幼兒園教育敘事案例

幼兒園教育敘事案例

手機:M版  分類:工作體會  編輯:pp958

  (一)師幼選擇性互動。教師根據互動內容的難易程度,有目的的選擇語言發展能力強的、較好的或較差的進行互動交流,既能滿足不同發展層次幼兒的需要,又針對幼兒的差異性進行師幼間的互動,讓幼兒能在活動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現和發展。如;在排圖講故事《救小鴨》中,教師與幼兒可以互相進行選擇,能力較差的幼兒可以選擇講述小鴨遇到的困難,語言能力較好的幼兒選擇講述小動物們救小鴨的方法,語言較強的幼兒選擇講述救小鴨的過程。這樣,能滿足不同幼兒的求知慾,又樹立了不同發展層次幼兒的自信心。

  (二)師幼合作性互動。讓全班幼兒或一個組的幼兒共同合作與教師間的互動。合作性互動一方面體現在對語言活動中一個問題的討論,幼兒可以七嘴八舌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師幼間都能進行發表和評論;一方面體現在語言交流的表現中,如詩歌、兒歌的集體與分組朗誦;反義詞的相互練習;一問一答的提問和回答訓練等。這種方式的互動,能帶動語言能力較差的幼兒參與互動。

  (三)生生共享性互動。指幼兒把自己的經驗和看法與同伴間進行的語言交流。這種互動可以是兩個夥伴、一個小組的同伴、也可以是自己選擇的幾個好朋友,在生生間的互動中,為每個幼兒充分表達、互相傾聽、啟發、討論及協作,提供了豐富的機會。幼兒可以把自己的見聞和經驗講給同伴聽,讓同伴與自己共享快樂;學會了朗誦兒歌,讓幼兒與同伴互相進行朗誦練習;講述故事中可以讓語言發展好的幼兒與語言較差的幼兒進行互相講述;一個組的幼兒互相討論故事中的問題等等。

  教師要調控好活動中師生與生生間的互動,儘可能地讓幼兒在活動中得以表現,充分展示他們的獨特性,發揮幼兒語言表達的能力,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發展。

  四、支持語言想象,啟迪幼兒的創造性。

  創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為特徵的,它是個人主體性的最高表現和最高層次,是人的主體性靈魂。但幼兒在語言活動中的創造性與人們一般所言的創造性有所不同,對幼兒而言,幼兒在語言活動中的創造性,主要表現在對語句、詞語的舉一反三,對故事情節、事物的聯想、想象,以及兒歌、詩歌、散文的仿編等等。

  在語言活動中,一邊是教給幼兒的學習方法,一邊是要引導幼兒能舉一反三,學了一首兒歌,就讓他們也來自己學習仿編兒歌;講述時,運用一個詞語,讓幼兒說說還可以用哪些詞語;學了講故事,就啟發幼兒想象也來創編一些故事情節等等,同時,引導幼兒大膽地、創造性地用連貫的語言表達出來。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幼兒不能沒有想象,想象是幼兒的天性,幼兒的思維方式很大程度上帶有幻想色彩。我們語言活動中的文學作品,大多具有豐富、生動、優美的想象和幻想,合理的想象和幻想很容易引起孩子們的強烈興趣。幼兒的這種心理狀態一旦與語言作品中的幻想合拍,就會迸發出無窮的樂趣和想象。在活動中通過讓幼兒把看到的東西想象成另一種需要的東西,教師總要啟發幼兒“它像什麼?”、“還像什麼一樣?”讓幼兒想得越多越好,想得和別人不一樣等等,這樣的引導和支持,幼兒的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對於幼兒天真的想象,教師要給以肯定和引導,讓幼兒的能自由的天空中大膽地想象。如:故事《七色花》,幼兒很容易被故事裡七色花的神奇作用吸引,當教師給每個幼兒一朵自製的七色花時,讓幼兒幻想成故事裡神奇的“七色花”鼓勵幼兒想象:你的“七色花”會幫你實現哪些願望?幼兒會想到為自己實現喜歡的東西,為爸爸、媽媽實現需要的東西;教師進一步支持幼兒更深一層地想象,“七色花”還會幫你實現哪些有意義的願望?進而,幼兒會想到幫助有困難的人實現願望;還會想到實現動畫片里的科學幻想情景等等。

  教師對幼兒想象的支持和肯定,能有效地啟迪、培養和發展幼兒身上隱藏着的神奇而無窮、健康而富於創造性的想象力。

  通過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實踐讓我體會到:教師只有深入貫徹《綱要》精神,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明確幼兒的主體地位,尊重、了解幼兒,為幼兒創設和諧、寬鬆、民主的語言交流環境,給幼兒充分交流與表現的機會,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發揮幼兒在語言活動中的主體性,才能不斷地促進幼兒主動的發展。

  幼兒園教育敘事案例(二)

  案例背景:

  在幼兒園中,很多小朋友都非常愛“美”。特別是當新衣服買來時很多幼兒都急着要穿到幼兒園去,想讓小朋友看看自己的新衣服是那麼的漂亮,喜歡老師表揚表揚他。但是有些家長一味地寵着孩子,他想怎樣就怎樣,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該怎樣更好的與孩子交流、溝通呢?

  案例描述:

  五一回來,衡衡有點不情願地走進教室,我一看他的臉就猜到他肯定是心裡不好受。這時我就過去問他怎麼了,他不離我而且轉身自己去玩了。他媽媽見此情形就過來跟我說:“五一休息時給他買來一雙新涼鞋 ,在家裡每天都穿。昨晚樓下一位阿姨誇他鞋子漂亮,他聽進了。今天非要穿到幼兒園來,跟他講了一早上他都不要聽還哭了一頓所以現在心情一直不好,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這時我就又跟衡衡去交流,他仍舊不離我但是不象剛才轉身去玩了。但是還是在聽我講話的,因為他愛講道理所以我還是抱着試試的態度與他溝通。結果他願意與我交流,我很高興。我蹲下來問他為什麼不高興,他告訴我因為他想穿新鞋子可媽媽不讓他穿所以哭了。這時我對他說:“衡衡,你知道媽媽為什麼不讓你穿嗎?因為現在天氣還有點冷,而且太陽公公也沒有出來,你看老師、小朋友都沒有穿涼鞋。如果你現在就穿的話很容易感冒的,萬一衡衡感冒了,那就要上醫院打針了 那就又要花媽媽錢了對嗎?”他回答的很好而且心情也又點舒暢了。然後我又問他,爸爸媽錢是辛辛苦苦賺來的對嗎?他遲疑了一會兒對着我笑了笑,他媽媽看到此情景也放心地去上班了。我也為衡衡聽懂了我的意思明白了我的道理而高興。

  案例分析:

  現在家庭中普遍都是獨生子女,而且家境也都比較富裕。又很多家長一味的寵着自己的孩子,把他們作為掌上明珠捧着,祖輩家長特別明顯。所以現在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愛“美”心理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儘管這種心理是在特定情況下能起積極作用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它會給幼兒心理健康和個性發展帶來消極影響 。家長、教師 應該以正確的態度看待幼兒的愛“美”心理。採取正確、合理的方法來引導幼兒,特別是對於那些非正常愛漂亮的孩子。幼兒愛“美”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可以從教師、家長和幼兒自身的特點來看。教師的誇獎很有可能促使幼兒愛“美”心理的動因,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判別能力 不強,有些家長過分溺愛孩子,當孩子提出物質要求時總是一味地滿足孩子。沒有教育孩子該怎麼做,也沒有採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孩子,促使幼兒愛“美”心理的形成。有些幼兒自身愛“美”,教師、家長就要更加註意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的這種心理,導致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所帶來的不利因素。

  此時,教師、家長怎樣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就起到關鍵的作用。

  案例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所以早期教育重視發現、保護和引導他天性中固有的品質。”還指出:“只有家園聯繫才能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這些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兒童發展。

  1、發展的趨勢去關注孩子小步遞進的過程,抓住 發展的尋常時刻,學會了解行為的發展意義。

  在幼兒園中我們要學會分析孩子行為的尋常時刻,了解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水平,認知特點、智慧策略,以便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兒童的發展具有個體差異,不同的兒童具有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不同的優點和缺點。教師應具有全面、正確的兒童發展的知識 和了解兒童發展的能力,積極、適宜地把握兒童發展進程及其特點,努力支持和幫助兒童的學習 和成長,為每一個兒童的長遠發展在早期奠定良好的基礎。

  2、關注個別差異,滿足發展中的不同需要,促進每個幼兒的發展。

  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形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3、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現實的需要。

  對幼兒來說家長最重要的不是對幼兒進行“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道德說教,而是幫助幼兒認清自己到底需要做什麼,以及選擇一種既能使對方感受到被尊重並接受自己的方式。

  幼兒園教育敘事案例(三)

  案例背景:

  小班幼兒剛從家庭走向幼兒園,將面臨新的環境和生活,同時幼兒在生活環境、活動方式和人際交往等方面存在着較大的差異,所以一些孩子在入園之初會出現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適應困難,其突出的外在表現形式就是:哭鬧!尤其是2—3歲幼兒,往往會被幼兒園裡新鮮的環境、玩具所吸引而暫時忘卻對家人的思念,但一到午睡時間,他們又會表現出明顯的不穩定情緒,有的甚至哭鬧着要回家。這種強烈的對家人的情感依賴以及對老師的排斥,使孩子不願午睡,甚至出現懼怕午睡等不適應行為。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應該如何使幼兒盡量在較短的時間適應午睡呢?

  案例描述:

  凱瑞是一個靦腆內向的男孩子,白白凈凈的,很少說話很安靜,也很少與小朋友爭執打鬧,是個惹人愛的孩子。但是自入園以來,他從來都不上自己的小床睡覺,不論老師怎樣耐心的說教他就是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強行上床他就大聲嚎啕大哭,更不要說睡覺休息,如,“你可以先不睡覺,躺在床上玩一會兒”;“老師抱抱你,咱們一起去你的小床上”;“媽媽第一個來接凱瑞”等等方法都不奏效。

  我觀察到凱瑞只是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我們身邊,看着其他小朋友脫衣服、上床睡覺,像這樣已經持續了三天。在第四天午休的時候,凱瑞還是一個人靜靜地坐着,身子傾斜到一邊,兩隻眼睛都快眯成一條線,我看到他實在撐不住了,就趕緊輕聲地說:“凱瑞,咱們去休息一些吧,這樣多累啊,跟其他的小朋友一樣去睡覺吧!”凱瑞突然醒了,一字一頓的說:“我不睡覺,我不去睡!”這時我想起來,凱瑞的母親曾經給說起,凱瑞性格很直拗,不能硬來,在家午休的時間都是三四點。我想了想便說:“那好吧,你不困就先別睡了。”這一天凱瑞又沒有睡午覺。第五天依然這樣,凱瑞明明很困了,可就是不肯上床睡覺,還是老樣子連抱他過去都不肯,我一定要好好想個解決辦法。

  第六天午休時,我就先讓凱瑞站着看其他小朋友脫衣服、換鞋上床,等所有小朋友都上床了,走到他身邊,俯下身子拉着小手對他說:“你別站在這裡了,老師帶你到另一個地方去(凱瑞的小床),那裡有你媽媽帶來的好東西。”我看到他倚靠在自己的小床邊上,一會兒摸摸自己的小被子,一會兒摸摸自己的小枕頭,很是欣喜。我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於是對凱瑞說:“你的小被子多好看啊,紅紅的顏色,綉着你的名字,小枕頭還有香氣呢……這麼舒服,其他的小朋友看你不在床上睡覺,可不能讓他們用了啊,快點,你趕緊上床來吧,你站着多累啊,坐在床上好好看着你的東西呀。”凱瑞一聽,果然上床了,抱着自己的被子不撒手,我就把被子折好墊起來讓他靠着坐,他這樣也不舒服,皺着眉頭,一副難受的表情,看到其他小朋友都躺下睡了,我順勢說到:“這樣舒服嗎?”凱瑞回答道:“不好。”“那就躺着吧,這樣好多了吧!”凱瑞說:“好,舒服了。”待凱瑞躺下后,蓋好被子,輕輕撫拍着幾下,他就入睡了。

  離園時跟凱瑞的母親交代午休情況,建議家長周末一定要按時休息,不要打亂正常的作息。回來的新一周,小凱瑞午休更積極了,不用教師催促便能自己上床睡覺了。

  案例反思:

  午睡是幼兒一日生活衛生保健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從醫學保健角度分析,幼兒進入睡眠時,身體各部位、腦及神經系統都在進行調節,因此,幼兒午睡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體需要而設置的,它對“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一節中明確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常規減少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培養幼兒的自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指出“3-4歲幼兒在提醒下,按時睡覺和起床,並能堅持午休”。為此,幼兒教師必須做好幼兒午睡的管理工作,應以正確的態度看待幼兒午睡,不應該採用強行粗暴的方法迫使幼兒入睡。

  幼兒入睡適應從生理學、心理學的角度,採取科學、合理的方法來引導幼兒,即根據不同的幼兒的特點針對存在的不同問題,施予不同的轉化方式,循序漸進、層層深入,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特別是對於那些內向膽小的孩子,以利於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正如本案例中,倚靠小床、撫摸被褥(幼兒以自我為中心)、上床抱被、靠被墊坐、躺床入睡等五步驟逐步引導凱瑞小朋友成功入睡。我們教育工作者可以從睡前的情緒調節,如播放故事、舒緩的音樂、組織散步等以穩定幼兒情緒;可以創設舒適的睡眠環境方面,如粘貼睡眠中的動物圖案、睡前通風、睡時拉上窗帘等,營造一個安靜、暖和、舒適、寬鬆的睡眠環境;可以提前與家長溝通,家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養幼兒的午睡習慣,如孩子午睡狀況,幾點入睡?有什麼特殊要求?午睡時間多長等,建議休息日在家要堅持給幼兒午睡的習慣,儘可能與幼兒園午睡時間相一致。

  讓幼兒保持有規律的生活,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需要教育工作者有耐心地去期待幼兒的轉變,還需要有幫助性的引導,不斷地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原則和方法去探索、實踐並積累經驗,才能有效地促進良好習慣的形成。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幼兒園教育敘事案例
網友評論
幼兒園教育敘事案例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