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千年包公觀后感

千年包公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千年包公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千年包公觀后感(一)

  包公擲硯 廉字當前

  --看紀錄片《千年包公》有感

  作者:亳州廣播電視台 祝本奇

  觀看《千年包公》的時候,有一個細節讓人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包公擲硯。

  包拯一貫服從朝廷的調遣,當年被視為蠻荒之地的端州,他也甘願赴任,並做出了出色的政績。除長子病故,要求回鄉任職以便就近照顧家庭外,他從未向朝廷提出過任何個人的要求。

  包拯執法如山,鐵面無私。《宋史·包拯傳》中記載:"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最典型的例子是,據司馬光《涑水紀聞》所載,他知廬州后,"親舊多乘勢擾官府,有從舅犯法,希仁戳之,自是親舊皆屏息".橫行霸道的官員為之收斂,堂舅犯法一視同仁,真正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包拯曾說:"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他發誓做"民之表",曾留下家訓,叮嚀子孫務必將清正廉潔的家風一代代傳下去。

  幾十年間,除朝廷給予的俸祿外,包拯沒有多吃多佔過一分一厘。

  廣東端州出產一種紫雲般的石頭,當地府百姓用此製作質地優良的寶硯進貢皇上和權貴。包公前任均借進貢之機,貪污多達數十倍於貢品之數的端硯據為私有,除個人享用之外還饋送權貴,大搞不正之風。包拯卻一改前規,下令制硯數量不得超過進貢之數,榆次同時,他還要求屬下,不允許他們索要一方寶硯,同時上奏皇帝宋仁宗,減少寶硯的進貢數量,減輕了百姓負擔。當包公調離此地時,當地百姓悄悄將一方寶硯放入他的箱里,只有其下屬包興看到,包公發現之後,竟然取出端硯,隨手丟落江中。

  這個故事,讓我很受啟發。包公之所以被世人稱為"包青天",是他始終堅持潔身自好,為官清廉的結果。包公擲硯,扔掉的是有價的端硯寶物,獲得的是不同凡響的大"公"和大"廉",留下的是感動當朝和後代的高尚品德和精神。我們應該學學包公,時刻將"廉"字置於心頭。

  《千年包公》觀后感優秀作品選登(一)

  2016-06-15 葯都清風

  編者按:電視紀錄片《千年包公》在央視紀錄頻道開播后,全市各級各部門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組織收看電視節目,撰寫觀后感。即日起,"葯都清風"將推出觀后感優秀作品選登,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傳承包公廉政思想,積極弘揚包公精神,忠於黨的事業,清正廉潔,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千年包公觀后感(二)

  一身英氣匡正義,兩袖清風傳千古

  作者:利辛縣馬店孜鎮紀委 胡水

  縱觀上下五千年,細數古今數代朝,我國歷史上湧現出過無數仁人志士。他們是歷史的豐碑,是國家的棟樑,是大眾的典範,是人民的偶像……

  當談到"精忠報國"時,我們自然而然會想到岳飛;談到"義薄雲天"時,我們自然而然會想到關羽;談到"鞠躬盡瘁"時,我們自然而然會想起諸葛亮;談到"清正廉潔"時,我們自然而然會想起包拯包青天。

  從小就聽過包公的故事,看過包公影片,從《鍘美案》、《狸貓換太子》、《少年包青天》、《包青天》,影片里的包公是一個日審陽夜審陰、半人半神的人物,讓人膜拜不已。三集紀錄片《千年包公》進一步深化了我對包公的認識,一千多年前的他,不僅僅演繹在熒屏里,他的精神更融入到我們的社會公平正義、人民福祉里。包公為官的清廉與公正,成為後世代代相傳的佳話,也成為千年以來執法執紀者勉勵自身的標杆。

  "七彈王逵"、"諫免張堯佐"的故事,稱得上宋朝反貪打虎的典型。1043年,包公被任命為監察御史,就相當於今天的紀檢監察幹部。其時,進士出身的王逵,為官貪虐,民憤頗大,但因其善於結交朝中權貴,屢貶屢任甚至不斷擢升。包公先後七次彈劾王逵,此前六次彈劾后,王逵仍順利轉任,繼續被起用。最後一次,包拯在彈劾奏章中將矛頭直指皇帝:"以王逵所在殘暴、猥濫之狀,彰灼如是,而上下蒙蔽,曲加擢用,亦何示警於後哉?"終於,朝廷將王逵罷官免職。1050年,宋仁宗決定任命自己寵妃張貴妃的伯父——聲名狼藉的"昏官"、"庸官"張堯佐為宣徽使等四項重要職務。包公率領諫官上諫,"反覆數百言",言辭激烈以至唾濺君面,直至皇帝將錯誤任命"罷之"為止。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河南蘭考的時候,就曾勉勵當地的紀檢幹部,要當現代的"鐵包公".

  包公主持開封府時,城池汛期吃緊,而城內蔡河河道邊常被一些權貴強佔,修建樓房水榭供其遊樂,導致水流阻滯,水患頻發。包公即令限時拆除,對過限不拆的"大人物"、"關係戶",不論是誰,一律開具名單上報朝廷請求治罪。這樣一來果然靈驗,蔡河經整治疏竣后水暢其流,百姓稱之為"惠民河".其實細細想來,這一點像極了我們縣今天開展的"九城"活動和征遷拆違,同是惠民利民的好事,偏有一些"釘子戶",依仗"祖上餘蔭"和"個人利益"至上,嚴重阻礙了城市大建設、大發展的腳步。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包公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鐵面無私、執法為民的形象彷彿就在眼前。包拯曾有遺言:"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仰珙刻石,豎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這段話作為包公家訓,被刊刻於石碑上,豎在堂屋中,作為嚴格要求子孫後代的"銘",對今人也有所啟迪。包公的這段家訓,至今仍在合肥包公祠中,昭示來者。

  千百年來,包拯作為不朽的清官形象,早已越過歷史的長河,為前人和今人,為熱愛中國、崇尚清廉的外國人所敬重。"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包拯出仕時寫的這首戒廉詩,體現為民者願,可作"為政者師".

  如今,我們黨正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學是基礎,做是關鍵。我們共產黨人要學習包公,必須做到"四講四有",踐行黨的宗旨,保持公僕情懷,牢記共產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密切聯繫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必須加強黨性鍛煉和道德修養,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潔從政、從嚴治家,築牢拒腐防變的防線。必須保持幹事創業、開拓進取的精氣神,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沖得上去。

  努力前行,我們每個黨員幹部都應該是"包公".

您正在瀏覽: 千年包公觀后感
網友評論
千年包公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