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認識升教學反思

認識升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認識升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認識方向

  篇一:認識升教學反思

  升和毫升學生平時很少關注這方面的知識,缺乏生活經驗,因此在教學之前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工作,儘可能地創設學生熟悉的學習情境。升和毫升的初步認識中,容積的計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因此在課前準備好演示的教具,除此之外,還準備了標有刻度線的飲水杯、臉盆、墨水瓶等。同時讓學生提前做好準備,要求學生在家裡或是去超市時尋找、觀察哪些商品標籤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並帶一些標有升和毫升的包裝盒、飲料瓶、標籤等,在思想上做好認知的準備。

  由於升和毫升的認知本身就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時會感到比較枯燥,產生一定的困難。為了能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單位,積累較多的直觀經驗,教學中盡量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來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比如交流:生活中哪裡用到了升和毫升?由於有了課前的準備,學生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瓶瓶罐罐和包裝盒。等學生交流完畢,我選擇了一些學生剪下來的標有升和毫升的包裝,放在實物投影上給學生看,請學生介紹從哪裡剪下的?用的是哪個單位,怎樣用字母表示?解決了升和毫升的符號認識。同時通過交流,學生有了直觀認識,升生和毫升多用於液體的計量,比如生活中的油、醬油、醋、藥水、汽油等。除了這些,一些乳液,比如護手霜等。

  在讓學生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時。用針筒取1毫升的水,倒入手心中,讓學生感知1毫升的水大約是15滴。在實驗中分別取100毫升、250毫升、200毫升容器,把1000毫升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中,感知升和毫升的進率。從課堂氣氛來看,學生人人參與,思維非常活躍,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

  篇二:認識升教學反思

  “升和毫升”這兩個單位雖然在生活中被廣泛應用,但是對於學生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他們可能會知道一些東西可以用升或毫升作單位,但具體“升”

  或“毫升”有多大是沒有概念的,因此這節課讓學生聯繫實際和生活中的常識並通過操作認識容量和容量單位是可行的。

  原教案中是通過直接比較茶杯裝水多少來揭示容量的概念。因為杯子有大有小,形狀也可能不一樣,而且學生對於杯子中的多少並不一定能夠一口說准。為避免爭論,因此我改用了牛奶瓶導入,因為牛奶瓶學生比較熟悉,上面也標明凈含量,可能與學生實際聯繫得更緊密些。接着有用飲料瓶進行比較,道理也是一樣的。通過兩次比較,即使了容量的概念。接着通過兩幅圖提出問題,學生交流后發現需要有統一的容量單位,過渡到“升”的認識。首先讓學生觀察幾種常見容器,說說哪些東西可以用升作單位;接着通過實驗認識1升容量的大小,感受1升的實際意義,讓后通過進一步的操作、觀察,讓學生利用生活中幾種常見的容器加深對1升的認識。這樣教學,既使學生產生興趣,也會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牢靠。

  篇三:認識升教學反思

  升和毫升學生平時很少關注這方面的知識,缺乏生活經驗,因此在教學之前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工作,儘可能地創設學生熟悉的學習情境。升和毫升的初步認識中,容積的計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因此在課前準備好演示的教具,除此之外,還準備了標有刻度線的飲水杯、臉盆、墨水瓶等。同時讓學生提前做好準備,要求學生在家裡或是去超市時尋找、觀察哪些商品標籤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並帶一些標有升和毫升的包裝盒、飲料瓶、標籤等,在思想上做好認知的準備。

  由於升和毫升的認知本身就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時會感到比較枯燥,產生一定的困難。為了能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單位,積累較多的直觀經驗,教學中盡量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來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比如交流:生活中哪裡用到了升和毫升?由於有了課前的準備,學生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瓶瓶罐罐和包裝盒。等學生交流完畢,我選擇了一些學生剪下來的標有升和毫升的包裝,放在實物投影上給學生看,請學生介紹從哪裡剪下的?用的是哪個單位,怎樣用字母表示?解決了升和毫升的符號認識。同時通過交流,學生有了直觀認識,升生和毫升多用於液體的計量,比如生活中的油、醬油、醋、藥水、汽油等。除了這些,一些乳液,比如護手霜等。

  在讓學生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時。用針筒取1毫升的水,倒入手心中,讓學生感知1毫升的水大約是15滴。在實驗中分別取100毫升、250毫升、200毫升容器,把1000毫升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中,感知升和毫升的進率。從課堂氣氛來看,學生人人參與,思維非常活躍,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您正在瀏覽: 認識升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認識升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