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七年級歷史試卷分析

七年級歷史試卷分析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pp958

七年級歷史試卷分析 標籤:一年級 分析評議 黨性分析

  七年級歷史試卷分析(一)

  一、選擇理由:七年級學生是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學習的頭一年,他們在小學時沒有接觸過歷史課,所以歷史課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新事物,因而對於他們來說培養學科興趣就尤顯重要,而且七年級又是初中三年的基礎一年,因此選擇七年級做試卷分析就具有一定的基礎性和典型性。

  二、試卷說明:

  1、命題意圖:歷史學業考試試題本着堅持基礎性、時代性和發展性的原則,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通過考試不僅能夠喜歡歷史課程,而且可以通過考試獲得成功的體驗,不斷改進學生學習歷史課的方式,增強其學習歷史課的興趣和信心,提高其學習質量和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命題範圍:七年級歷史下冊1——11課內容。

  3、命題依據:2011版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中國歷史》教科書

  4、試題預期難度:0.70—0.80左右。

  5、考試方式:閉卷

  6、試卷結構: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

  7、試卷的價值取向:歷史課程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因此每套試題都有自己的價值取向。本套試題的價值取向主要有以下四點:①以大運河、趙州橋為例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例如第2、12、26題。②列舉“貞觀之治”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以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例如第3、8、9、24題。③列舉宋代南方生產發展和商業繁榮史實,了解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例如第18、25題。④了解宋代的節慶活動,從而讓學生從中汲取傳統節慶活動優秀的精華部分,豐富我們當代的社會生活。例如第23題。

  三、試題結構:

  1、試題數量及結構:

  2、試題類型及分佈:

  從上表可以看出:①預期難度與實際考試難度基本吻合。說明本次試題的信度和效度是合適的。②川原和西山大部分學校平均分都能及格,有利於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歷史學科地位的穩固。③千渭初中的優秀率達到了將近45%,說明該校對歷史學科教學重視,且該校教師基本上以區級以上教學能手或新秀為主,教師素質高也是重要原因。

  2、試題優點

  就7年級試題來說,優點是:①出題人能緊扣課本,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考察,能有效把握和指導平時的教學和學習;②重難點突出,考查全面,準確,提問準確,並能聯繫現實,且題型多樣;③注重培養情感,試卷中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內容;④試卷呈現方式出現新變化,出現了辨析題。就整體而言這套試卷,有助於對學生今後學習的努力方向提供指導,有利於增進7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歷史思維的發展。

  3、存在問題

  當然本套試題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①試題存在互相提示現象;②專業味道太濃;③地方史知識滲透不夠;④識圖題圖印得不夠清楚等。這將在以後命題中加以改進。

  五、學生答題分析及今後教學方向:

  1、學生基本功較差。書寫不工整、不規範,錯別字較多。應加大對學生文字基本功的訓練。

  2、同類知識混淆不清,張冠李戴現象較普遍。應利用圖表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熟記各種知識點,避免混淆。

  3、時間類知識點的掌握不到位。應利用編歌謠等多種記憶方法,強化對這些重要時間知識點的記憶訓練。

  4、缺乏答題技巧,不能學以致用。這個需要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指導,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慢慢養成良好的邏輯分析能力。

  5、答題缺乏條理,知識點不明確。要引導學生培養條理清楚的答題習慣。

  6、審題不明,歸納總結能力差,分析問題能力欠缺,導致答題不理想。還需在日常教學中,依照課程標準,加強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掌握初步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年級歷史試卷分析(二)

  一、試卷概況

  本套試卷分選擇題(40分)與非選擇題(60分)兩大類,非選擇題又有辨析題(18分)材料解析題(22分)與問答題(20分)。從題型、題量、與內容要求上符合課程標準要求,緊扣教材,把歷史知識和歷史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考查,充分體現歷史課程的綜合性特點和情感教育功能,同時注意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無偏題怪題,難易程度恰當。

  二、試卷特點

  1、從試卷內容上看,符合新課標規定的知識點及能力層次要求,立足課本,注意考察學科的基礎知識,尤其是重點知識與主幹知識。如秦的統一,商鞅變法,漢武帝的大一統,三國鼎立,張騫出使西域,史記,孔子,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2、試題角度新穎,表現在選擇題上,很多題都有一個題引,引導學生走近歷史,感悟歷史,進而考察學生再認歷史,理解歷史的能力。

  3、試題體現了生活化色彩,從生活中的習俗或節日切入,引導學生感知歷史是過去的現在,現在是將來的歷史,歷史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這種切入點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易於激起學生的興趣。

  4、試題體現了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分析史實的基礎上,加以延伸,要求談認識,體會,啟示等,旨在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這些潤物無聲,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5、試題體現了較強的時代性特點。關注社會熱點,緊密結合社會現實,回顧歷史,聯繫今天,史為今用是近幾年歷史命題的重要特點,本次試題也體現了這一特點。

  6、試題體現了較強的綜合性特點。注重學科內主幹知識的交叉滲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與創新思維。如材料第24題:既以時間為經,考察了台灣的歷史與現實,又以地域為緯,考察了四川地區的工程與三國時期的政權名稱,為學生勾勒出一個縱橫交錯的歷史網絡,而且還與鄉土歷史相結合,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第29題以孔子文化節與奧運會開幕式切入,既考察了孔子的貢獻又考察了儒家思想,同時還考察了文字與造紙術的知識點,涉及知識點多達數十個,綜合性特點十分突出。

  7、試題體現了鄉土特色。注意在鄉土歷史與中國歷史之間尋求結合點,引導學生將愛國與愛家結合起來,這也是近幾年來,各地中考的一個趨勢。

  8、試題圖文並茂,涉及文物、圖表、地圖、新聞圖片,且形象直觀,信息量大,可讀性強,注意考察學生的讀圖能力,有利於引導學生養成圖文結合學習歷史的方法與習慣。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我校實行的是開卷考試,從考試結果上看來,整體情況正常,單選題及格率較高,反映出最基本的知識點還是能夠掌握,但由於知識面大且容量多,學生對各課知識點掌握不牢靠,相近知識點易混淆。

  2、材料題失分較為嚴重,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有:

  1)閱讀材料不仔細,丟三落四。

  2)在審題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3)歷史基礎知識欠缺,學科基本素養不夠。

  4)閱讀面狹窄,相關知識太少。

  3、材料題與問答題反映出的共同問題是:語言運用、組織不過關,書寫潦草,語文素養較差。從卷面上看,東拉西扯、用詞不當、邏輯混亂、字跡潦草、文不對題、前言不搭后語、錯別字連篇等問題十分突出,這些非歷史素養問題所反映出的是學生整體綜合素質差,基本素養欠缺。

  四、關於應對措施的思考

  1、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我校現在的學生大多數綜合素質相當差,有的孩子的智力還在混沌狀態,由於缺乏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這些孩子普遍基礎知識差,還不具備相應的學科能力。不談生源是不可能的。面對這樣的生源,我們只能放平心態,降低教學難度,重視基礎知識的過手。

  2、知識與能力並重。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有一種傾向,即認為只要強調基礎知識就是守舊,就是沒有領會新課程的精神,於是一些課堂過於求新,過於追求學生的所謂活動,為活動而活動,顯得花哨熱鬧,而學生的收穫甚少。其實,教學的內涵依然是傳道授業解惑,知識與能力是一個不能割裂的統一體,能力的獲得總是伴隨着知識的積累,知識的積累到一定程度也必然帶來能力的飛躍。沒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其他的培養目標只能是空談。

  3、關注現實熱點,引導學生分析現實問題。近年來,各種考試總也免不了用現實問題切入,考察學生學過的歷史知識,注重公民教育,所以教師要多學習、多交流、關注現實,引導學生分析現實問題,關注國家統一與發展,關注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思考做一個合格的現代公民需要什麼精神品質。

  4、擴大學生閱讀面,拓展學生視野,引導學生多角度看問題,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潛移默化。

  5、創建知識網絡,給學生整體化的歷史。近來的考試越來越綜合化,專題化。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要一味地強調微觀的知識點,而要引導學生建構知識網絡。

  6、繼續做好培優輔差工作,本次期末考試中及格的人數相對其他學科來說還是比較多的,因此這學期要更加重視培優輔差工作,關注學困生,避免兩極分化的加大。

  七年級歷史試卷分析(三)

  一、試卷分析

  七年級歷史試卷為閉卷試題,滿分為100分。從試卷題型看,試卷分為五個大題,25個小題。其中:第一題為選擇題,共20個小題;第二題為簡答題,共2個小題;第三題為材料解析題;第四題為分析說明題;第五題為探究題。從考查內容看,試卷着重考查了從史前時期到秦漢時期的歷史。其中,第一、二大題側重於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考查,第三、四、五大題,則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側重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以及依據材料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考查內容符合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能較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從試題的難度看,難度適中,有較好的區分度。尤其是第三大題,依據材料,層層設問,第一問到第五問,由易到難,既考查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考查了學生對材料內容的概括、分析;既突出了對課本重點知識的考查,又體現了對學生能力的考查。

  總的來說,這是一份質量較高的試卷。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學生答題情況總體上不是太好,主要表現為尚未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基礎知識有些薄弱;缺乏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等。下面就各題情況做一簡單分析:

  第一大題選擇題滿分40分,學生一般得分在30-36。其中3、9、13小題錯的學生最多。

  第二大題簡答題滿分16分,學生一般得分在13-16分。總體上較好。

  第三大題材料解析題滿分14分,學生一般得分在8-12分。其中第五問(依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這次變法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做得較差。

  第四大題分析說明題滿分14分,學生一般得分在10-12分。其中第三問(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什麼南北方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結構截然不同?)學生在做的時候,大部分同學只能寫出南北方氣候條件的不同特點,而不能進一步說明地穴式房屋和干欄式房屋的優點,因此都只能得2分。(滿分為4分)

  第五大題探究題滿分16分,學生一般得分在10-14分。本題體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學生的答題情況出現明顯的兩級分化。其中,1、3問聯繫最為密切且分值均較大,學生要答對基本上兩題都對,要錯都錯。這是造成兩級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整改措施

  第一,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應進一步重視基礎知識的鞏固,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以方便學生梳理知識。

  第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更加註重問題導學,逐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第三,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入手,強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

您正在瀏覽: 七年級歷史試卷分析
網友評論
七年級歷史試卷分析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