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必修二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pp958
篇一:高一化學必修二教學反思
上學期我們順利地完成了高中化學必修一的模塊教學 , 下面我講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必修模塊的教學。
一、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與認識,自身教育觀念的更新
在本模塊的教學之初,由於對課程標準的解讀不是很深刻,只是憑主觀上的認識對傳統教學大綱與課程標準作了簡單的對比,在實際教學中過分注重了知識目標的實現,忽略了其他目標的實現,所以感覺新課標教材很不好用。
然而,當我通過對新課程理論的學習及課程標準的研究之後,對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才有了深刻的認識,正是這種新的認識,促進了自身教育觀念的更新,使得我在後續的教學中明確了方向,有了理論指導。
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的課程目標是 : 認識常見的化學物質,學習重要的化學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學觀念和科學探究能力,認識化學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響,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充分利用新課程改革提供的自主創造空間
1、改變師生關係,轉變工作方式。傳統教學的實施很容易給人一種錯覺,即課堂教學的重心更偏重於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自主的學。然而,新課程提倡的卻是教師的教是服務於學生的學,學生的自主學習又離不開教師的教的引導,二者之間屬於相輔相承、缺一不可的關係。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和老師是處於平等的地位,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間平等的對話。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才可能學得自由,學得有創新,有成就感,有動力。
在模塊一的教學里,我努力朝上述方向努力,可能是自己的教學經驗不足,師生關係的完善在本學期並沒有實現預期的效果,在必修二的模塊里,我將採取有效的方式更進一步地實現師生課堂地位平等化。
2、運用多樣化、最優化的教學方法,以教法的改革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化學中的教學方法很多,那麼,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該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呢?這個問題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通過教學實踐,我發現,任何方法都有它實現最佳效果的界定條件,都不是萬能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所涉及的知識板塊、知識結構各不盡相同,因此我們就要尋找能夠在這特定的條件下能起到最優效果的方法。也就是,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地選擇最優教學方法。在一定的條件下,幾種方法可同時並用,以實現最優的教學效果,當然,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的同時要兼顧學生的學習起點、學習方法的特殊性及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心理認知特點,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 , 以教法的改革來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
在實踐中,我認為學案導學的方法可以十分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非常有利於學生從被動的聽課向主動聽課的轉變。
新課程賦予了我們廣闊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因此,抓住機遇,大膽創新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3、積極尋求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方式
對學生的評價既要注重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又要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的發展。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那全面發展的標準又是什麼?要尋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方式,首先要弄明白上述問題。對此,我深感困惑,因為現在的高考還是最主要的指揮棒,對於理科生來說,必修模塊的學習是他們進行選修模塊學習的基礎。採取什麼樣的評價方式才能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實現教學目標的多元化
必修課的定位是全體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所以在實施中不能只抓知識傳授和訓練。在教學目標上必須在現有的基礎之上創造條件使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上,必須要關注學生經驗和社會生活現實;在教學方式上,必須堅持以探究為主的多樣化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我們需要處理好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就是實驗探究,第二環節就是知識目標的完成。在不同的知識板塊上,我們要緊緊圍繞三維目標的實現這個中心來進行有效的教學策略的設計與實施。
以上是我在必修一模塊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正是這些寶貴的經驗為我將要進行的必修二模塊教學奠定了基礎。
篇二:高一化學必修二教學反思
一、設計思想:
根據新課程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實驗探究和交流活動,學生所需掌握的知識應通過學生自己實驗探究和教師引導總結得來,真正把學生作為主體確立起來。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構建課程內容問題化,引導學生在問題情景中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盡量把學生帶入“真實”的問題中去,充分利用高中生具有強烈的探究世界的動機,關注身邊的人與事,關注社會層面的問題和自然界真實問題。
本節課的教材依據是蘇教版高一年級必修二專題二第三單元《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原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學生對“電”有着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以及電學、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和氧化還原反應等知識,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池入手,通過各種電池的展示,提出疑問:這些電池是如何產生電流的?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科學規律的積極性。再通過實驗探究,引導學生從電子轉移角度理解化學能向電能轉化的本質以及這種轉化的綜合利用價值。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在整個中學化學體系中,原電池原理是中學化學重要基礎理論之一,是教學大綱和考綱要求的重要知識點。因此,原電池原理教學在整個中學化學教學中佔有十分重要地位。在本章教學中,原電池原理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說是承前啟後,因為原電池原理教學是對前三節有關金屬性質和用途等教學的豐富和延伸,同時,通過對原電池原理教學過程中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歸納、總結,從而從本質上認清金屬腐蝕中最主要的電化學腐蝕的原因,為後續金屬腐蝕的原因分析及尋找金屬防護的最佳途徑和方法提供了理論指導。
(二)教材內容分析
教材從實驗入手,通過觀察實驗,而後分析討論實驗現象,從而得出結論,揭示出原電池原理,最後再將此原理放到實際中去應用,這樣的編排,由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學情分析:
原電池原理及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該內容比較抽象,教學難度大,學生一時難於理解。引入新課時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池入手,通過各種電池的展示,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分析產生電流的原因,再通過鋅、銅與硫酸的簡單組合,實驗探究體驗電流的產生,引出原電池的概念。再利用分組實驗的方式探究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構成條件。同時從電子轉移的方向確定原電池正極、負極,電極上發生的反應,並寫出電極反應式、電池總反應。認識到可以利用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電子轉移設計原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所用。在此基礎上介紹一些常見的化學電源,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原電池原理和構成條件,正確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
[技能目標] 熟練書寫電極反應和總反應方程式,並能設計較簡單的原電池。
[思維目標] 通過探索實驗、現象比較、設疑誘導、知識講授和鞏固練習,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自學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的探索,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並且培養學生不斷追求科學真理的精神;通過多媒體畫面,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各種電池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及廢舊電池對環境的危害,使學生了解社會、關心生活、關注環境,增強主人翁意識。
五、重點難點:
原電池的原理和構成條件。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情景設計、實驗探究、分析、歸納
相關範文
-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
- ·高一化學教研發言稿
- ·《完美大學必修課》讀後感
- ·識字二教學反思
- ·練習二教學反思
- ·化學社化學魔術表演活動策劃書
- ·初二教學質量階段總結分析
- ·高二教學會議發言稿
- ·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 ·初三化學教學反思
-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
- ·高三化學教學反思
- ·化學實驗教學反思
-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 ·化學課教學反思
- ·化學教學反思
- ·九年級化學教學反思
- ·化學教學反思案例
- ·化學課堂教學反思
- ·高二化學教學反思
- ·中學化學教學反思
- ·學生帶手機上學必須受到嚴格管控(教育
-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
- ·高一物理教學反思
- ·高一體育教學反思
- ·高一生物教學反思
- ·高一數學教學反思
- ·高一英語教學反思
- ·福高一尺,心高一丈
- ·初二教育案例:愛,開啟心門的鑰匙
- ·四強專題二教育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