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

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

  《鞋匠的兒子》一文以生動的事例敘述了兩度當選美國總統的林肯,雖然出生平寒,但面對態度傲慢,自恃上流社會的所謂“優越的人”的嘲諷,憑自己的智慧與寬容,I衛了尊嚴,贏得了大家的信任與愛戴。展現了林肯寬容、誠實、謙虛、自信的人格魅力。因此,在設計時,我抓住參議員態度變化和林肯從三段話中表現出人格魅力這兩條線來展開教學。

  雖然林肯沒有成為偉大的鞋匠,但成為偉大的總統,他被認為最偉大的特質正是他永遠不忘自己是鞋匠的兒子,並引以為榮。教學時我讓學生先找出參議員態度變化的詞:尷尬→侮辱→大笑→靜默→讚歎。再讓學生通過理解林肯的三段話明白參議員態度變化的原因。從而感受林肯的人格魅力,進而產生崇敬之情。在對“鞋匠的兒子”的理解時,重點分析林肯演講的第一段話,抓住“非常”、“一定”、三個“永遠”幾個關鍵詞,以“初讀——感悟——再讀”的形式通過學生自己的理解和教師的引導,感悟這段話的內涵。在板書的設計上也緊緊圍繞這兩條線和重點段,通過“三個永遠”展現出林肯的人格魅力。使學生明白參議員的態度發生了轉變,讓參議員“永遠”記住了這個“鞋匠的兒子”——林肯。簡潔明了的板書和箭頭的標註,起到了點睛之筆的作用。

  課前我對這篇課文作了精心地準備和設計,並且製作了多媒體課件。以下是我對這堂課的幾點看法:一、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大家都知道,調動課堂氣氛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堂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氣氛活躍不活躍。教師首先要在備課時,創設一些有爭議性的話題讓學生去討論,讓學生在爭辯中激起學習的樂趣。例如:《鞋匠的兒子》課文中有這樣一條隱線,參議員態度的變化:羞辱——大笑——靜默——掌聲,學習過程中,就可以緊緊扣住為什麼最後參議員會從羞辱林肯轉變為發出讚歎的掌聲,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分析林肯的三段演說,從而體會這三段話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偉大的人格魅力。二、充分利用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在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有感情地朗讀是促使學生增強語感,積累語言的重要手段,對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進作用。並且,不同學生對文章和意境的體味是不同的。在感情朗讀時對感情的理解和表達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師在指導學生有感情時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千萬不要強求一致。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自由的閱讀,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學習閱讀,由於本文的體式是演講辭,因此適合於進行朗讀的教學,為此在教學中應當突出讀的分量,在讀的過程中使學生領會一些詞語的意思,了解林肯的人格魅力,從而受到人文熏陶。閱讀教學就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己的閱讀實踐活動。怎麼才能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認為:必須由老師逐層逐段地搞理性分析。似乎離開了老師的分析講解,學生就不能理解課文內容。事實上,要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最根本的途徑還是老老實實地、原原本本地去讀書。老師的職責只是指導學生讀書。古人早就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朱熹對此也有過精闢的解釋:“大凡讀書,須是熟讀,讀熟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見得。如吃果子一般,劈頭方咬開,未見滋味便吃了;須是細嚼嚼爛,則滋味自出,方始識得這個是甜、是苦、是辛,始為知味。”我在教學中雖然採取了多種朗讀方式,讀的數量也不少。但俗話說:讀書要三到,口到,眼到,心到。口到而心不到,你即使讀上千百遍,“其義”也不能“自見”。閱讀活動應十分強調“尋言以明象”。嘴巴讀出來,就要迅速在腦海里浮現出生動可感的畫面來。林肯回應羞辱他的參議員時說的話中,始終因為自己是鞋匠的兒子而感到驕傲,認為自己的父親是偉大的。這幾段話飽含深情,使讀者彷彿聽見了林肯對自己父親愛的心聲,為自己是鞋匠的兒子而自豪的心聲。字裡行間洋溢着作者對林肯的敬佩之情。老師不要作過多的講解與分析,應讓學生多朗讀,運用角色體驗,覺得自己就是林肯,在用自己的心訴說著,回憶自己的父親,再現父親修鞋的情景。閱讀本身就是對課文內容自我感受、自我體驗、自我欣賞的一種讀書方式。

  三、注重引導點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鞋匠的兒子》一文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理解,去思考,遇到問題自己解決,然後再讓他們把學到的、想到的、悟到的說出來。這堂課中,我經常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讀後說出通過讀明白了什麼?不明白什麼?從林肯的話中,你感悟到林肯是個什麼樣的人?參議員的態度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轉變?我通過引導點撥,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學生通過思考,逐步地培養創新精神。評優課雖然結束了,有遺憾也有收穫。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我將在不斷反思與探索中學習。

  當然,在這節課的教學實踐中,存在着一些問題,我也反思了以不足:

  1、自身缺乏激情。

  語文教育家於漪有一句名言:“要把學生培育成人,須着力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而要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教師自已必須是一個火把,必須心中布滿了熾熱的陽光。”這個火把,就是熱情、激情。它告訴我們當教學心態與課文情感同步以後,教師要調動起心靈深處的激情,要像演員一樣進入教學角色,既要能高歌又要有低唱。這偏偏是我一直以來所缺乏的,尤其對於充滿激情的演講,我的激情還很不夠,沒能用我的力量去感染學生,使得學生的朗讀也缺乏演講的味道。

  2、在課堂駕馭方面還需要不斷錘鍊,使今後的教學更加得心應手,更上一層樓。

  篇二: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

  《鞋匠的兒子》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課文通過一詳一略的兩件具體的事例,在事例中抓住了對人物語言的細節描寫,讓人物的人格魅力展示在我們的面前。第一個事例抓住一個特定的場面,寫了當選為美國總統的林肯,雖然出身卑微,但面對態度傲慢、自恃上流社會的所謂“優越的人”的嘲諷,憑自己的智慧與寬容,以精彩的演講I衛了尊嚴,贏得了大家的信任與愛戴。第二個事例寫了林肯就任總統后不久南方發動分裂戰爭,林肯號召人民結束分裂,維護國家統一。讓學生閱讀這篇文章,目的在於使小學生在剛剛開始了解人生的時候,體會寬容是一種力量,學習林肯襟懷坦蕩、仁愛正義、寬容大度的優秀品質,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積極的影響,提供學習的榜樣。同時,通過學生獨立閱讀,進一步練習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檢測自己的閱讀能力。

  這篇課文語言樸實,充滿情感,觀點明確,事迹感人,敘述清楚、明快、生動。學生閱讀理解不會有多大困難。所以,本課教學立足於“學生自能讀書”能力的培養,體現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課後思考題:林肯演講前後,參議員對他的態度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我在設計時就抓住了一明一暗兩條線索展開教學。以參議員心態變化作為切入點,以此為輔線,全面鋪開,展開教學,從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的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也就是強調了以文本為載體,落實了語文知識、能力與方法的訓練,同時還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語文教學沒有局限於文本,同時還敢於超越文本,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在自我的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這些理念的體現,正是我們新課程所關注的,它讓我們真正的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內涵。

  對這節課的感受我還想談以下幾點:

  1、引進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情境能喚起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聯想。教師正是從學生的情感需要出發,用語言描述,把學生帶入情境中:在十九世紀,有這麼一位偉大的總統,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紀念館的牆壁上刻這着這樣一段話:“對任何人不懷惡意;對一切人寬大仁愛;堅持正義,因為上帝是我們懂得正義;讓我們繼續努力去完成我們正在從事的事業;包紮我們國家的傷口。”這位總統有一個偉大的名字——林肯,他是一個鞋匠的兒子。震撼人心的字眼,把學生置身於想象的空間:一個鞋匠的兒子能成為一個國家的總統,他靠的是什麼?他是一位怎樣的總統?這種富有感染力敘述,怎能不使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呢?情滿而自溢,教師緊緊地抓住這一時刻,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到書中去尋找答案。

  2、結合課內課外,拓展知識領域。

  新課程一個很新的理念是綜合性學習,而綜合性學習表徵之一強調課內與課外的互補,也就是受益於課內,發展於課外,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沒有局限於文本中知識,而是藉助文本聯繫到課外,讓學生自己查閱林肯的資料,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通過課外的知識的拓展,又很好地服務了本課的教學,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當學生對林肯有了充分了解的時候,教師拉回話題,集中的感知課文中的霍金“給你留下一個什麼樣的印象?”,這裡巧妙的利用了插圖的資源,先給學生直觀的感受。這樣的人,這樣的演講,學生怎麼不想傾聽他的故事呢?教師順情而導,讓學生走進林肯的世界。

  3、挖掘文本內涵,生成獨特感受。

  文本的意義在於價值性的解讀,通過對字詞句的理解生成獨特的感受。因此,教師有力地抓住林肯說的三段話為主線,重點理解,逐步提升,讓學生體會出林肯的偉大人格魅力,讓學生反覆的閱讀、思考、辨析,例如,他對那個態度傲慢的參議員說:“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永遠無法像父親那樣做得那麼好。”他對所有的參議員說:“我無法像我父親那麼偉大,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這樣的引導就充分挖掘了文本的內涵,讓學生感悟到林肯襟懷坦蕩、寬容大度、坦誠、謙遜的遊戲品質以及對父親的尊敬、愛戴和感激,從而引導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文本情與讀者情融為一體,這就是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具體體現。

  4、抓住朗讀訓練,讀出真實體驗。

  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積累,讀中訓練語感,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涵,但讀不是泛泛的讀,要讀的有層次,讀的有重點,讀的有針對。所以,在朗讀的訓練中,教師的引導和點撥是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是學生的,也是教師的,教師與學生共同建構着教學過程,在教與學的關係中,教師是主導。所以學生的情感往往要靠教師的激勵和啟發,例如本文着重讓,學生反覆讀林肯的三次講話這樣的引導,這樣的朗讀,學生自然會生成自己的體驗。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存在着許多不足,如:引領過多,自主不夠,沒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問題等。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應特別注重環節的細化,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篇三: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

  《鞋匠的兒子》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課文通過兩個具體的事例,在事例中抓住了對人物語言的細節描寫,讓人物的人格魅力展示在我們的面前。抓住一個特定的場面,寫了當選為美國總統的林肯,雖然出身卑微,但面對態度傲慢、自持上流社會的所謂“優越的人”的嘲諷,憑自己的智慧與寬容,以精彩的演講I衛了尊嚴,贏得了大家的信任與愛戴。根據課後思考題:林肯演講前後,參議員對他的態度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我在設計時就抓住了一明一暗兩條線索展開教學。以參議員心態變化作為切入點,以此為輔線,全面鋪開,展開教學,然後抓住林肯說的三段話為主線,重點理解,逐步提升,讓學生體會出林肯的偉大人格魅力。雖然林肯沒有成為偉大的鞋匠,但成為偉大的總統,他被認為最偉大的特質正是他永遠不忘自己是鞋匠的兒子,並引以為榮。如何通過林肯的演講去感受他偉大的人格魅力成了本文的重點。如何以林肯演講前後,參議員對他態度的變化反襯出林肯高大的人物形象則是難點。教學中,我是這樣突破教學重、難點的。

  一、抓住矛盾衝突,切入課文。

  我從課題着手,初步感知林肯生平后,鞋匠的兒子怎麼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總統呢?這就是課文最大的矛盾衝突,課文也是圍繞這一衝突而展開的,讓學生帶着疑問學習課文。在教學第一個事例時請同學們快速默讀,思考林肯在演講前,演講中,演講后參議員對他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戲劇性的變化呢?從而導出由“尷尬——羞辱——嘲笑——靜默——讚歎”這一態度變化的線索,我把它歸納成“尷尬——羞辱——讚歎”,達到舉重若輕、以簡馭繁的效果。然後置疑,林肯在演講中究竟說了什麼,具有這樣神奇的魔力,一下子改變了參議員的態度,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激起學生探究人物的興趣。在感悟第一處演講詞后讓學生揣摩參議員的內心,林肯普普通通的話語耐人尋味,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深地敲擊在每個參議員的心上,此時他們會感到——內疚不安,此時他們會感到——羞愧難當,此時他們會感到——無地自容。從第一層面上使林肯寬容大度,富有愛心,充滿智慧,謙遜樸實,提倡平等的人物形象逐步清晰起來。接着,通過體會第二第三處演講如何感動了參議員,感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話語,從第二層面使林肯的人物形象高大起來豐厚起來。最後再通過三處演講詞的品讀,讓學生在參議員經久不息的讚歎聲中領悟林肯的演講所具有的神奇的魔力不僅僅體現了他語言的魅力,更展現了他偉大的人格魅力,正是他的人格魅力使參議員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第三層面上使林肯的光輝形象在每個人心中樹立起來。人的出身不能區別出人的高貴與低賤,只有人的內在的品格才是鑒別人之高貴和低賤的唯一尺碼。

  二、品讀演講詞,感悟人物形象。

  課文主要抓住人物的語言描寫來突現人物的精神風貌,人格魅力。在教學中我牢牢抓住林肯的演講詞進行研讀感悟,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表面去感悟人物形象,去揣摩文字背後的意思。看似平淡普通的語句,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沒有華麗的辭藻,有的只是那樸實的話語,只有從中讀出人物的內心,才能讀出人物的神來,真正讀出人物的魅力所在。在教學林肯說的第一段話時,你覺得這段話中最有分量的是哪句?最讓參議員笑不出來的是哪句?感悟三個“永遠”所包含的意思,體會出林肯對父親的感激、尊敬之情。在教學林肯說的第二段話時,我抓住一個轉折關係的句子“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我從小就跟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藝術。”讓學生反覆朗讀、感悟,這個轉折關係的句子,強調的是後半句,然後引導學生思考“林肯在父親那學到的僅僅是做鞋子的藝術嗎?”聯繫林肯說的第三段話去體會,學生從第三段話中就體會到,林肯在父親那學到的更是一種做人的藝術,一種寬宏大度、謙遜、勤勞儉樸,人人平等的做人藝術。最後讓學生連讀這三段話,進一步感受林肯偉大的人格魅力。

  三、以題為眼,提升人物。

  教學時始終緊扣“鞋匠的兒子”感悟課文,突現林肯的演講魅力及人格魅力。一位傲慢的參議員的羞辱正是拋出了一個話題,對“鞋匠的兒子”的蔑視引發出一番出色的演講。林肯正是牢牢抓住“鞋匠的兒子”這一話題,以及對“鞋匠的兒子”的全新理解打動、感化、號召了人與人之間要充滿愛心,提倡平等。每一次的演講都使“鞋匠的兒子”這一形象更加光輝,更加偉大。學生學完全文,對課題以“鞋匠的兒子”有了更深層次的解讀。

  此外,在課前我帶着學生藉助網絡,搜集林肯的資料,讓學生對林肯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教學中我還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悟情、悟意 、悟境、悟神。通過初讀,初步感知文字表面的大意,通過品讀領悟文中蘊涵的情感。重點段落層層遞進地反覆感情朗讀,深入體會林肯偉大的人格魅力,受到思想的啟迪。

您正在瀏覽: 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