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經驗交流 > 家長會育兒經驗交流

家長會育兒經驗交流

手機:M版  分類:經驗交流  編輯:得得9

家長會育兒經驗交流 標籤:工作經驗 做最好的家長

  不檢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講和老師的要求可能不一樣,我給丫頭說你這樣那樣的時候,人家就說“老師不說這個意思……”得,多管閑事了,我閉嘴一邊獃著去了。還有就是,成為習慣之後,孩子會產生依賴,我自己小時候就這感覺,不檢查看見滿篇的錯誤那個印象深刻啊,逐漸的就學會了檢查。

  我還要說一下,我不願意陪孩子寫作業,除了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兒以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發現我陪孩子寫作業,我是很大一個干擾源。尤其是看着孩子寫。看見孩子寫錯了就忍不住說,發現孩子書寫不好也忍不住,嘴巴比腦子快,無形中打斷了孩子寫作業的節奏,也破壞了她的專註力,同時還讓她寫作業開始猶猶豫豫好像只有你點頭了她才能往下寫,看的你還火大。不陪孩子寫作業,既鍛煉了孩子,也讓我眼不見心不煩,何樂而不為呢?要不要陪,分孩子,不能一概而論,但是怎麼陪,卻是家長需要仔細考慮一下的問題。

  這裡我額外說一句,作業記不全的孩子,我給家長提個建議,你依舊關注當天作業是什麼,但是不是為了幫助孩子完成作業,而是做到一個自己心中有數,對比一下孩子記錄的和實際作業差異在哪裡。孩子記多少就做多少,第二天回來問問孩子,作業是否記全了,老師有沒有說什麼?然後觀察當天作業記得如何,不要批評孩子沒記住哪些,而是關注孩子每次都記得的那些,和孩子聊一聊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他記作業,一起設定一個目標,比如多長時間能夠做到能把作業完全的記下來。這個時間,做好設置的長一些,讓孩子能提前完成,孩子有了成就感,也增加了他進步的動力。

  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好,自主管理的能力也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孩子的學習生涯中,一點點的積累,而讓孩子自己接受教訓我覺得比家長嘮叨多少遍都管用。

  2、別為孩子的錯誤着急,更多去關注錯誤背後的問題。

  誰不犯錯?一個幾歲的孩子,又能犯多大的錯?雖然從小我們學習的觀念是“批評使人進步”,但我更傾向於“寬容使人進步”。與其因為錯誤去責罰孩子,不如和孩子一起從錯誤中學習,一起去想辦法解決問題,讓每一次錯誤變成學習的機會。而我們面對孩子錯誤的這個態度,也無形中教會孩子如何面對錯誤。指責和批評,自責和內疚,對於已經成為事實的錯誤都是無濟於事的,我們無法時光倒退去避免錯誤,但是我們可以從錯誤中學習成長,讓這個錯誤變得有價值。我們不能讓孩子把犯錯當成一件可怕的事兒,對我而言,我不擔心孩子犯錯,但是我很擔心孩子因為怕犯錯而喪失很多勇氣,因為怕犯錯而不敢嘗試。

  家長們可能會覺得,不給他個教訓,他怎麼能記住?你怎麼知道你孩子記住的是教訓而不是你那嚇人的情緒?我觀察過很多孩子,那些被訓斥的孩子,他們被訓斥的時候,更多關注點在家長暴怒的情緒上,而不是所犯的錯誤上。我們一邊希望孩子能夠勇往直前能夠有所擔當,一方面卻又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怒髮衝冠。那麼孩子為了避免犯錯自然而然地容易在做決定的時候猶豫不決顧慮重重。而且,孩子猶如一個彈簧,要麼被壓的越狠反彈越大,越來越難管;要麼就是被壓的失去彈性變得懦弱膽小。

  我家丫頭也經常犯錯,但是我很少批評她,面對她的錯誤,我一般都是和她一起找尋錯誤的原因,問問她的感受,一起想下次遇到這樣的事兒怎麼處理比較好。

  比如這周三早上,我們到學校挺早,可是丫頭下車時卻忘了拿書包在校門口急哭了,碰到了W媽媽。W媽媽給我打電話我回去送的書包。我不知道其他家長回家之後會如何處理,我在回單位的路上,就在思考,晚上回家該和孩子如何談這件事。卻壓根沒想過想要訓她一頓。想想,書包不帶,對誰的影響最大?對她自己啊,受罰也好,挨訓也好,都是她自己承受,她急哭了說明她認識到這個問題了,我也沒必要再訓她。相反,回家之後我和她好好溝通,去了解當她發現書包沒拿時是什麼樣的心情,想到了什麼辦法去解決,這件事對她的影響是什麼,造成了什麼後果,她的感受是什麼,如果沒碰到汪楚桐媽媽,她會如何做……通過談話,確實讓我發現了孩子思維上的一些問題。比如,丫頭說發現沒帶書包之後立馬就衝上馬路想攔下我,可是正好綠燈我走了,我詢問她是否考慮那樣急沖沖衝上馬路的危險性?孩子說沒有考慮。讓我心裡一緊啊。我立馬告知孩子,書包事小,但是你的安全事大,着急的心情媽媽理解,可是不管什麼情況下安全是第一位的。再往下問,當問到如果不碰到W媽媽你準備怎麼辦的時候,丫頭答她準備在校門口等我給她送回去,如果我一直不送她就一直等,甚至能等一天。讓我真是有些無語,心中哀嘆這小妮咋個那麼死心眼,一邊給她提示,是不是可以找門衛爺爺打電話?是否可以先進入校園找老師幫忙?丫頭確實沒想到這些,同時她提出:“沒帶書包去學校幹什麼?”我依舊是說安全第一,如果她一天不去學校,老師和家長都會為她的安危擔憂的,書包不帶是特殊情況,我們不能一概而論……隨後,丫頭也提出爬山的時候和媽媽走散了怎麼辦?以此為基礎,我和她一起討論了在不同場合和家長走丟了該如何做……我真的挺感謝丫頭這次忘帶書包事件的,讓我及時了解了丫頭的一些不合適的想法,同時給孩子上了一堂安全課,讓孩子學到了很多。

  武志紅有一句話:“寬容,是杜絕謊言的唯一道路。”我非常的贊同。我想,正因為我對孩子的寬容,丫頭才會把學校里好的壞的事情都會給我說。這裡分享一下被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的‘墨菲定理’: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效應,主要內容是: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這個是有數學理論作為依據的。這說明,人會犯錯是自然的法則,不論將來世界發展得多麼先進,人類變得多麼聰明,不走運和犯錯都是無法避免的。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轉換一下面對錯誤的心態?

  3、別為孩子的“慢”着急。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慢,我覺得別一棒子打死孩子的“慢”。慢和磨蹭、拖延是有區別的。有的慢,是因為想的細,考慮的比較多,所以行動上會慢;有的慢是因為認真;有的慢是因為個人動作發育的事兒;有的慢是性格特點……這樣的慢,我覺得是我家長無需去刻意改變的,甚至有些還需要我們去保護,比如因為認真和仔細造成的慢。

  小妮收拾書包我看着挺利索的,可是在學校和其他孩子相比就慢了,我在家又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她收拾書包,本子放哪裡、試卷、鉛筆盒放哪裡、書放哪裡,一個一個都是有固定位置的,而且,小的那個墊板,一般都是夾在語文課本剛學的那課,……一樣一樣地收拾,不慢才怪。我覺得這個習慣是個好習慣,我不能因為想要她快點兒破壞這個習慣。但是她一個人的慢會造成全班的問題的時候,又必須解決,比如有次班裡集合的時候,因為她和另外一個同學的慢,其他人都在操場等她們。就這個問題我和孩子做過交流,丫頭自己有個辦法,就是提前收拾。我覺得很好,那麼慢的問題就這麼解決了。至於寫作業的慢,如果孩子是一筆一劃太認真造成的,我的應對就是耐心地等待,等待她的熟練,決不能圖快。

  慢的表現和磨蹭很相似,因此家長看到孩子慢的時候,往往就很着急。通過這個表象,背後的原因我覺得一定要區分開。哪怕磨蹭的背後,也有很多原因,通過觀察我家小妮,我發現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的時候,孩子做事容易磨蹭:

  1)作業量多的時候,孩子一看題多,本能的就抗拒,其實理解,我們面對大量工作的時候,第一反應也是煩。我的應對就是將作業分解化。打個比方,先和孩子一起商量個量,是他能夠接受的,那麼先做這部分,做完了及時鼓勵孩子,選擇繼續做下去還是休息一會兒,由孩子決定,休息的時間提前說好(休息的時候不做讓孩子做一些不容易中斷的事情,比如看書比如看電視比如畫畫,簡單的喝水、吃水果、蹦蹦跳跳或者聽個短故事是可以的)。就這樣好比一個完整的蛋糕分割成一塊塊的,一點點地蠶食。我建議給孩子寫作業計時,這不是為了給孩子壓力,是為了讓自己和孩子都對自己寫作業心裡有數兒。幾天下來,多少作業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家長就有數了,孩子自己總結不出來可以直接告訴她你的觀察結果,對她每天的進步及時表揚。

  2)遇到難題的時候

  我們別覺得孩子現在學習的內容很簡單,覺得孩子怎麼咋個解釋都不會。其實一年級這個年齡的孩子,對於直觀的事物理解起來很快,對抽象的概念理解慢是正常的。他們所學的東西對於我們來說簡單,對於他們來說未必了,不能以我們的感受來判斷孩子。比如,丫頭學的樂高,關於齒輪的傳動,她很明白大齒輪帶動小齒輪是加速,但是將大小齒輪插在同一個軸上的時候,問哪個齒輪轉的快?回答依舊是大齒輪轉的快,咱成人一聽就明白肯定是一樣快的。不光是小妮如此,很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是這樣認為的,我給孩子解釋了半天,發現越解釋越凌亂,最後我用轉陀螺的方式,還有把我自己當做一個套着齒輪的軸來轉圈演示,孩子才明白原來兩個齒輪在一個軸上轉速一樣快。再比如目前孩子學習的數學,其實和生活特別緊密,孩子在哪裡理解不了題意的時候,你不如拿出實物來,讓孩子有個直觀的感受,就是講,也是用孩子熟悉的現場和實例來解釋,別用我們成人式的語言和方式。

  比如天冷了,我說我現在每天要熱車,所以出門時間要提前,丫頭就問什麼是熱車,為什麼要熱車。我問她:天冷了你覺得你動作變利索了還是容易發僵?丫頭答容易發僵。那你們上體育課之前是不是都是有準備活動?是。所以啊,因為天冷了,車的發動機也需要預熱一下,這個就和你們體育課要做準備活動一樣,是對發動機的一種保護。這樣解釋,丫頭就明白了,如果拿出車的那一套理論來解釋,別說我不會,就是我會講,丫頭也未必聽得進去也未必聽得懂。

您正在瀏覽: 家長會育兒經驗交流
網友評論
家長會育兒經驗交流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