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 > 中學語文優質課評選觀摩活動心得

中學語文優質課評選觀摩活動心得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小景

中學語文優質課評選觀摩活動心得 標籤:小學語文 軍訓心得 語文教學 語文教師

  中學語文優質課評選觀摩活動心得:行走在教學與研究之間

  張娟 濟水一中

  2015年11月2至4日,我在南陽市參加了2015年河南省中學語文優質課評選觀摩活動,共聽了18節課及專家的報告。可以說是收穫很多,疑惑也很多。

  這18節課有人教版的,有蘇教版的,有北師大版的,文體有小說,有文言文,有說明文。每一個講課的教師都是在自己所在的地市經過層層選拔上來的,每個人都是非常優秀的。他們在這兩天半中向南陽市棗林中學的學生和各地市的教研員及上千名教師,展示了他們的風采,其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一、關注文本

  在這次聽課中,我看到以前為讓課堂形式多採用花哨的聲光電少了,多媒體的應用大多是作為教學的輔助,比如出示學習要求、問題,而不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讀書的聲音多了,老師們更多的目光關注在學生身上,真正地、努力地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這不由地讓我想到老師手中的一支粉筆、一本書,這就是我們最原始、也是重要的工具。

  一節好課需要嚴格依照課程標準組織教學,以解讀文本為根本,細讀文本,傾聽文本發出的細微的聲音,講出學生感愛到又讀不出的東西,或者以為是一望而知,其實是一無所知的東西。以課標為教學的主要依據,在此基礎上進行個性解讀。這樣,既緊扣課標,又體現文本的特性,同時又張揚了個性。

  二、關注課堂設計

  比賽的課是課本里教師們都講過的,大都很熟悉,就是那麼個內容,就是那麼個問題,但是當作為一節比賽課時,平常的教法就有些普通了。老師要精心設計,才能吸引。當然如果平時老師也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自然也能吸引學生了。開封教師講的《看雲識天氣》,導入很巧,50年前作者接到任務,給孩子們寫一篇說明文。老師問學生:"你想看到什麼樣的說明文?"學生答:"簡單明了","科學準確","生動有趣",接下來老師就從這個方面來講。雖然這個老師是第一個講課的,但她的分數還是很高的。

  商丘老師蘇瑋老師講的《列夫?托爾斯泰》是一篇比較長的課文,她採用了長文短教的方法,抓住了托爾斯泰的眼睛,抓住了典型的比喻句,將重要的句子以小詩的形式表現,便於學生理解。還有的老師板書設計新穎別緻,讓人眼前一亮。許昌王松老師講的是《最後一片葉子》,她將板書設計成一片葉子。安陽李富華老師講的是《蘇州園林》,他將板書設計成一個"畫"字,扣住了蘇州園林的特點。

  有的老師設計的課堂導入和結束語讓人難忘。駐馬店謝雲老師的導入是,一杯熱水和一杯冷水同時放入冰箱,哪個先凍上?學生答:熱水。老師說:熱水。老師又問,風吹沙丘,沙丘是順風向下吹還是逆風向上吹?學生答:順風向下。老師說:逆風向上。這一來學生就被吸引了,在驚奇和疑惑中進入了課文。安陽郭燕玲老師講的《三棵枸杞豆》結束語是,一個小人物,兩件小事情,三棵枸杞豆,以小見大,表現出博大而深遠的生命意義。這巧妙的話語給很多人留下了印象。

  三、體現個人素質

  來自不同地區的18個老師都展示出了自己最高的素質,面對上千個聽眾,他們沉着冷靜,談吐機智。無論學生表現如何,都能做到一絲不亂,始終把最美的微笑呈給所有的人。有的老師善於鼓勵學生,不失時機地對學生說:"敢於提出問題的很棒,敢於回答問題的也很棒。""我很佩服你。你讀懂了作者,走進了文本。"相信這些鼓勵會讓學生記很久甚至一輩子,雖然那個老師與他(她)只有一面之緣。有的老師循循善誘,針對學生的朗讀加以指導,學生朗讀有了進步。信陽魏凱老師講的是《馬說》,他范讀得抑揚頓挫,底氣深厚。他一范讀完,老師們就開始給他鼓掌。有一個女生在他的指導和感染下,加上手勢,又讀了一次,讀得有起有伏,贏得了台下老師的掌聲。

  有的老師針對學生回答的問題加以指導,學生回答得更全面更完善了。有的老師給設置的問題加以提示或方法指導,不使學生走彎路。有的老師在面對陌生的學生素質不高,不予配合的情況下仍能保持鎮定,堅持上完40分鐘。商丘的聶智講的是《核舟記》,一開始上課,所有的人就發現學生連課文都不會讀。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耐着性子不緊不慢地教學生讀准字音,當然這花了不少時間。由於學生課前對課文預習不夠,本身素質也不高,跟老師配合不上,所以課講得很艱難。在講到一處時台下老師鼓了掌,大概是對他表示理解吧!到40分鐘結束時,他下了課。但是很明顯他的課沒有講完,但在整個課堂中,他沒有表現出一點慌亂,這着實讓人佩服。

  本次聽課,我是帶着一顆虔誠的學習的心去的,目睹了優秀教師的風采,深感自己的不足,心裡暗下決心,我以後一定會認真對待我的語文課,認真備好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能實實在在地收穫知識,享受語文的美。

  但我也有幾點疑惑:

  1.18節課中有4節說明文,《看雲識天氣》、《核舟記》、《落日的幻覺》、《蘇州園林》,平時我們講說明文,是一定要講說明方法和作用的,可這4節課都沒有涉及。我問了市教研員張效鋒,他是這次比賽的評委之一。他給出的答案是一堂課時間太緊,來不及講。可我還是疑惑,如果組裡有人參加賽課,講的是說明文,要不要講說明方法和作用。可是目前沒有人可以告訴我。

  2.18節課有說明文、小說、文言文、散文,幾乎每節課都有賞析語言。我又疑惑了,所有的課都要進行語言的賞析嗎?我又問教研員張效峰,他沒有給我明確的答覆。我只好疑惑在心中了。

  一節課40分鐘結束了,並不意味着這一節課結束了。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董琦給出了一個案例《記承天寺夜遊》,先是讀白文,就是讀准字音、節奏,接着是其他環節"不可不了解的張懷民",還有"同一時期的作品研讀"、"當代相關作品研讀",通過學這一篇短文,不光讓學生會讀、背、理解這一篇小短文,還讓學生了解與作者作品相關的許多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作者作品的理解,及至對人生的理解和思考。這些都是語文教師要做的,一個或兩個課堂40分鐘的背後,得有多少個課前40分鐘來支撐呀?

  所以,老師要行走在教學與研究之間,一邊教學一邊研究,研究新課標,研究文本,研究學生,研究教育新動向,研究一切值得研究的。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只有不斷前行,才能看到沿途變幻多姿的風景。

您正在瀏覽: 中學語文優質課評選觀摩活動心得
網友評論
中學語文優質課評選觀摩活動心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