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導遊詞 > 大明湖導遊詞

大明湖導遊詞

手機:M版  分類:導遊詞  編輯:小景

  大明湖公園面積約86 公頃,其中湖面面積約為46 公頃,它的水源是濟南七十二名泉的泉水,水質清冽而且水量充足,固有“久旱不幹”的特點。前方那座精巧別緻,色彩明快的建築是“匯波樓”,傍晚登臨,霞光滿天,映在湖面上別有情趣,這就是濟南八景之一的“匯波晚照。”匯波樓始建於元代,下面的這座北水門原為舊城的城門,宋代時候建有泄洪排水的作用,大明湖多餘的湖水就是從這裡流入城外的小清河,最後匯入大海。因此大明湖“久雨不漲”的關鍵就在於此。那麼,這座北水門又是誰興建的呢?說起他來,那可是鼎鼎大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當時曾鞏任齊州知州,愛民如子,頗有政績,後人為紀念他就在這裡修建了一座“南豐祠”,就是左邊這一組院落。

  大家看,大明湖的全景已盡收眼底了,我們站在北岸,向南可以望見南山蒼翠,近觀盈盈碧波。沿岸種植了八百餘株垂柳,盛夏之時,柔枝點水,婀娜多姿,紅蓮白荷爭奇鬥豔,一紅一綠相映成趣,可是大明湖中一大盛景,豈不知這碧柳紅荷還真有一段婉約動人的“荷柳情緣”呢。傳說在很久以前,湖畔有一對青年男女,兩人痴心相受,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真是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天,一個闊少年路過此地,見姑娘生得美貌,硬要搶了去做妾,姑娘萬般無奈,躍入湖中,殉情而死,小夥子見狀,也脫身為柳,根植在湖邊,這湖裡的粉荷綠柳就是他們的化身。他們隔湖相望,只能用輕風來互訴衷腸,但兩個人永遠永遠也不會分離了。夏天走在湖邊,輕風吹過時,我真的感到空氣中瀰漫著脈脈的溫情。

  如果說大明湖是姑娘的美目,那歷下亭就是美目中的眸子了。前方小島上的亭子就是大明湖的點睛之筆—歷下亭。它年代久遠,幾經興廢,唐朝時,在現今五龍潭附近,清初移至湖中,唐天寶四年中,著名詩人杜甫,和當時任北海太守的大書法家李邕曾飲宴於此,杜甫即興做詩一首《陪李北海宴歷下亭》,歷下亭就是由此而得名。詩中的名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就題在游廊的門上,為清代的木質結構建築,門上的楹聯“楊柳春風萬方極樂,芙蕖秋月一片大明”就是郭沫若先生的傳神之筆。

  大明湖寄託了人們美好的願望,因而也就流傳了許多故事和傳說。關於大明湖的由來就有這樣一種說法。古時候,這一帶有一個大明國寺,表面上香火鼎盛,莊嚴肅穆,可是寺里的和尚卻不守規矩,與官府勾結欺壓百姓,坑騙擄掠前來進香的良家婦女。這附近住着一位官人,他的妹妹虔心信佛,非常想親自到大明國寺燒香還願,官人怕她遭到不測不讓她去,妹妹於是乘着官人不在家時來到了大明國寺。和尚們見她如花似玉,就將她霸佔在寺內。官人回家一聽,又驚又怒,騎上馬提着大刀就追到了大明國寺,這時突然狂風大作,暴雨傾盆,閃電過後,天塌地陷,大明國寺從此就沉入地下,官人也救出了妹妹。再說那些惡僧遭了天遣,有的變成了蛤蟆,見到人們安居樂業,只能氣得生氣鼓肚,卻叫不出聲來了。

  說到這裡,大明湖還有一個特異之處就是“青蛙不叫,蛇不見。”說是唐朝時,湖邊真武屆里有一位高天師,呼風喚雨法力無邊,他收了個門徒,徒弟出師時要考試,就是捉拿湖裡的的蛇精蛙怪,徒弟揮舞着神劍,不一會就把蛙怪打得落花流水,活捉了蛇精,高天師收了蛇精做真武大帝手下的一員大將,而青蛙呢,被打得又聾又啞,再也叫不出聲來了。後來人們分析說因為大明湖的水是泉水,長年在18 ℃,水溫低,不適宜水蛇生長,青蛙不能發情,所以也叫不出聲來。

  大明湖主要的景點都在北岸,第一個就是我們面前高台上的這座氣象巍峨的廟宇,這就是真武廟,濟南市現存最大的道教廟宇。想必大家都知道,中國有四大宗教,其中唯一的土生土長的一種就是道教,先秦時期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李耳( 又名老聃) 被尊為道教的教祖,他的著作《老子》( 又名《道德經》) 是道家的主要經典。道家的至上神是三清真人,即玉清原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天尊( 即太上老君) 。道教分為兩派,金代形成全真派,主張鍊氣,清修,道人要出家修行。它的創始人就是《神鵰俠侶》中提到的那位武功蓋世的“中神通”王重陽,在元代形成的正一派可謂俗家辮子,崇拜鬼神,畫符念咒,代表人物是張天師張陵。金元之際,濟南道教興盛,全真派的高人丘處機曾來濟南傳教,真武廟就建於元代。

  各位請看,台階前這對活靈活現的小獅子非常精美。我有個問題要問大家了,請問哪一個是雌獅子,哪一個是雄獅子呢?……對了,這位朋友答得非常好,左邊這頭腳下是一頭小獅子,右邊這頭腳下是一個繡球,所以左邊是雌,右邊是雄,現在我們上去看一看,大家一起數一下一共有多少級台階。一共是36 級,為什麼是36 呢?道教的數字很有講究,有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說,另外,皇帝被尊為九五至尊,四九三十六,就是說比皇帝要低一個等級,可見皇帝是真龍天子下凡,連神仙也要讓他一籌。

  真武廟裡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真武原名玄武,是道教的四方神( 青龍、朱雀、白虎、玄武) 之一,北天星區,色黑屬水,大家看這座英明神武的金身坐像就身着黑袍,人們把真武大帝供奉在大明湖畔就是希望他能鎮住水裡的妖魔鬼怪。左右牆上的彩繪壁畫畫的就是真武大帝的生平。傳說真武大帝原來本是西方凈樂國的一位王子,自幼慕道,而且非常奇異,從小喜歡與猛虎相伴戲耍,太上老君見他有慧根,便點化他去武當山修鍊。歷經四十二年,受盡磨難,終於修成正果,得道成仙。升仙之際為了脫去凡胎,他剖開肚子,拿出自己的腸子和肝臟,變成了龜蛇二將,成為自己手下的護法神。真武大帝立志要“斬盡天下妖魔,普救眾生”,別看這龜蛇二將長相醜陋,他們的本事可不小,幫着真武大帝降妖捉怪立下了汗馬功勞。前邊這兩座塑像原塑於明代是當時廟裡塑像中最為生動傳神的兩座,二將肌肉突兀,神彩飛動,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可惜都毀於十年動亂中,只有前邊這座小的銅鑄龜蛇合體像是廟中的真品。兩邊的十四位神仙也都是真武大帝手下的愛將,最後面四座就是風伯、雨師、雷公、電母。

  我們再到後面看一看啟聖殿。明成化年間增修,供奉真武大帝的父母,兩座塑像手中都拿着笏板,因為人神不能對視,手拿護板,才能與真武大帝相見。大家看笏板上畫有北斗七星圖,也是真武大帝的符號,上面的匾額所題“父母天長”,取“天長地久”之意,祝願父母健康長壽,是藝術大師劉海傑題字時正好八十八歲,而且父母還健在,“父母在,不言老”。“年方八八”的意思就是,儘管我八十八歲了,在父母面前我還是孩子,剛剛八十八歲。各位朋友可以上一柱香來祝願父母福壽安康。

  從北極廟可以飽覽全湖風光,因為這裡地勢高峻,俯看碧波蕩漾的湖面更別有一番情趣。湖上的百極洲,湖心亭,歷下亭三座小島代表了道家勝境蓬萊三島。三島中間是1985 年5 月1 日落成的百米噴泉,共103 個噴頭,主噴頭射程高達100 米。在陽光明媚的天氣里,百頭齊噴,水柱直衝雲霄,藍天碧水之間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非常壯觀,也是大明湖的一大勝景。

  前邊就快到鐵公祠了,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人物。鐵公原名鐵鉉,是河南鄭州人,自幼聰名好學,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常識,他處事明斷,辦案公允,明太祖特賜字“鼎石”。曾任過山東布政司使和兵部尚書等官職。公元1400 年,明燕王朱棣與其侄朱允文爭帝位,揮師南下,至濟南城時,鐵鉉固守城池,勢不開城,還險些放石砸死朱棣,燕王只好又回到北京,兩年後又發兵繞道而行,到得南京推翻建文帝,隧收復濟南,鐵鉉孤軍奮戰,不敵被擒。傳說鐵鉉忠貞節烈,對朱棣破口大罵,朱棣命人割下他的鼻子和耳朵,讓他吃下去,又架起油鍋,放鐵鉉下去受沸油煎熬之苦。鐵鉉不肯求饒,在油鍋里還不肯正眼看朱棣,背對朱棣。朱棣大怒,命人用鐵鉤將他翻過來,突然之間,油花飛濺,眾人近不得身,只好作罷,就地埋了。當時鐵鉉只有三十七歲。乾隆皇帝感念他忠心效主,1792 年建了此祠以紀念。

  我們面前的這座園中之園就是鐵公祠了,園中之園是中國園林構景手法之一,增加借景的內容和游賞的層次美感,獲得“大中見小,小中見大”的開敞和封閉。宏大寬廣和精美小巧的對比,增強了環境的審美情趣和藝術效果。園內有曲廊花窗,小巧別緻,古色古香,與曲廊相接的就是佛公祠和鐵公祠。佛公祠用來祭祀山東巡撫佛倫,是佛倫的族孫阿林保捐資修建鐵公祠時同時修建的。佛公祠居東,鐵公祠於西。鐵公祠再向西的兩層建築建於1929 年原名為“湖山一覽樓”,因於樓上可觀覽對面群山和明湖全景,故而得名,1978 年改稱荷香村飯店。這座園中之園風光和園內的人工亭台樓閣連為一體。不知大家有沒有去過頤和園,那裡的長廊就是採取了這種借景的手法,遊人可以從兩邊眺望,豐富了景觀的層次。秋高氣爽的時候站在這裡可以看到濟南八景之一的“佛山倒影”。這邊的山間水榭就是聞名遐邇的小滄浪亭了,小滄浪是1792 年以修鐵公祠的余料依照蘇州滄浪亭而修建的,上面的匾額是清代書法家阮元的隸書題字。大家看我們面前的這座圓形門兩旁有一幅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歷代題詠大明湖的佳句中最著名的一句。當年清代書法家鐵保和詩人劉鳳誥在小滄浪亭上飲酒對弈,劉鳳誥一時興起隨口吟出這兩句詩,鐵保揮毫題字,后鑲嵌在這裡,為世人傳唱。

  好了,今天我們的講解就到這裡,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了,我們建議各位租一條小船到湖上領略一下這湖光山色,一定會有一種人在畫中游的感覺,“明湖泛舟”可是濟南八景之一,現在大家可以親身體驗一下。同時歡迎大家明年春天還能來大明湖遊玩,大明湖一定會帶給您全新的感受,我們將於一個小時之後在西南門集合,前往下一個景點趵突泉,再見!

  附:

  月下亭、蘭圃、稼軒祠、遐園、鵲華煙雨、明湖牌坊。

  由北極廟下來,西鄰有一座橋亭,叫月下亭,因四周花木繁多,取“花間月下”之意。亭立於池中小橋上,造型優美,玲瓏別緻,遊人還可憑欄觀魚,過橋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廳,這座大廳可不象表面上這麼普通。大廳原名成仁祠,建於民國二十六年,廳下有地下室,1978 年9 月濟南戰役時,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山東省政府主席王躍武在外城失守之時撤至此處。破城之時,躍武從地下道逃走,至濰坊壽光被俘獲。作為歷史的見證,月下亭更有特殊的意義。

  鐵公祠的背後竟然別有洞天,眼前這座優美小巧的園林是我省最大的蘭花基地。因為蘭花花香淡雅悠遠,素有“國香”,“王者香”的美名,所以這蘭圃又得名“天香園”,符合了蘭花高潔的品質。蘭圃也修得清新別緻,以翠“竹”紮成的籬笆環繞,門上是綠色琉璃瓦,簡潔明快。園內主要有仿竹苑,園林小品,仿木苑三個景區,分別用來展出蘭花、盆景和各種稀有樹木,錯落起伏,各有韻味。遊人走在裡面只聽見山澗小溪淙淙流淌,花木撫疏,如臨仙境,不知身在何處。

  大明湖的南岸原本也是景物繁多,但是幾經風雨,大多都荒廢了,比起北岸的繁華勝景,這邊一定不會忘記一位濟南著名的詞人,抗金英雄辛棄疾,辛棄疾的作品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為兩宋詞壇之冠,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詞風豪放雄健,更令人景仰的還是他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他的詞抒發了抗金恢復中原的大志,抨擊朝廷大臣的畏敵無能,詠頌祖國河山秀美,都是其心志的真實表露。辛棄疾年輕有為,在金人南下入侵之時,堅持主張抗金救國,表現出非凡的英勇和傑出的軍事才幹。后遭群臣排擠,閑居山林,這期間他也絲毫未放抗金救國之志,上書朝廷“美芹十論”,“九議”等。稼軒祠原是清光緒年間為李鴻章所建生祠,當地人稱李公祠,六一年改建為稼軒祠,共三進院落,前院東西廂房展出名人字畫都是對稼軒先生的詠頌。二址北大廳是辛棄疾紀念堂,抱柱楹聯是郭沫若先生的題字“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大廳壁上有辛棄疾的生平簡介、書畫作品及行跡路線圖。

  再往東去,就是被譽為“濟南第一標準庭院”的遐園。園內假山奇石林立,古木參差,環境優雅、清靜。遐園建於清代。由山東提學使羅正鈞主持建造,原為山東省圖書館的一部分,羅正鈞取《詩經小雅》中“皎皎白駒,在彼深谷”詩意命句,希望能在這裡大興學風,造就人才,並以幽雅的環境,激發人們的讀書情趣。遐園的布局設計是仿照浙江寧波著名藏書樓“天一閣”的格式,假山為屏,園內溪水碧流,落英繽紛,蜂飛蝶蝶,綠樹蔥蘢,與園內曲廊樓閣相互呼應。人們到這美妙的人工創造的自然環境中,或游或居,悠然自得,享受清靜淡泊的林泉之樂,表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宇宙觀。這裡還珍藏着許多名貴的歷代石嘉祥漢畫像石,北齊古業寺造像,北魏李璧墓誌,隋開皇造像殘石。還有鑲嵌在海棠廳西北半壁廊上的岳飛手寫書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筆力遒勁豪放,字如其人,據說《出師表》是從河南南陽諸葛武侯祠拓來的。圖書館還藏有元代散曲家張養浩的《雲庄記》,這些藝術珍品,閃爍着古國文化之光,給遐園增添了不少姿色。遐園迴廊盡頭,假山之巔建有“浩然亭”。登亭可以縱覽湖光山色,領略遐園幽深的意境。

  大明湖真不愧是勝景雲集,濟南八景中四景都在這裡,前邊三個我們都已提到了,這最後一處是哪兒呢?曾吸引多少文人墨客,如今卻已不復存在了。鵲華橋的舊址在百花洲和大明湖的中間,東西向單孔拱形石橋,高數丈,與道同寬,橋下可乘畫舫由百花洲駛入大明湖。橋四周水草青青,花木扶疏,站在橋上極目遠眺可以看見北郊鵲、華二山幽靜清麗,含黛呈秀,兩山相對並峙,如一雙綠裳仙人遙遙對舞。青山碧野,村舍寥寂,煙霧迷漫,朦朧如紗,這便是“鵲華煙雨”。抗戰勝利后王躍武盤踞在濟南,糧倉建在鵲華橋西,把山東圖書館做為軍火庫,為運輸糧草方便,下令拆橋。從此,這一勝景也不復存在了。

  最後我們到了大明湖的南門牌坊。在濟南人心目中,這座牌坊可是大明湖的標誌,坊高8.38 米,寬147.7 米,為“五間七踩重昂單檐”式,坊頂呈“三階錯落”式,覆金黃色琉璃瓦,富麗堂皇,飛檐起背,造型優美。牌坊由六根朱紅大柱支撐,另有十二根朱紅柱為斜撐,整體造型雄偉狀觀,極有氣勢。上面匾額上有“大明湖”三個鎏金大字,陽光映照,熠熠生輝,是山東登州人於書佃所書。最奇怪的就是大明湖的明字竟寫錯了,大家看看究竟錯在哪?……對了,就是左邊的“日”字多了一橫,這是為什麼呢?原因還要從趵突泉說起,傳說趵突泉的三股泉水湧出地面,沿着河道向前流,最後來到了大明湖,看到這裡風光秀麗,非常喜愛,再也不願回去,就偷偷地爬上來,躲在了這個“日”字裡面,不仔細還真瞧不出來。從此,大明湖的“明”字就多了一筆。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大明湖導遊詞
網友評論
大明湖導遊詞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