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公眾演講 > 人身損害救濟之司法變化概論

人身損害救濟之司法變化概論

手機:M版  分類:公眾演講  編輯:小景

  從法律規範的種類上講,地方法院並沒有制定司法解釋的權限。然而,我國法律制度的特點又決定了地方司法在法律制度存在空白、社會問題又急需司法作出權威性評判的時候,應當有所探索。儘管這種探索在中國史無前例。

  3、舉證責任的傾斜。

  地方司法在制定實體救濟制度的同時,還在訴訟證據的規則方面制定統一的司法制度,注重從程序上救濟人身損害糾紛中的弱勢方。其中,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01年10月1日起實施《關於辦理各類案件有關證據問題的規定(試行)》。該規定涵蓋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三大訴訟領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這方面的司法變化在最高人民法院已經得到統一,形成了有普遍約束力的司法解釋: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02年6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證據規則的發展變化在醫療侵權等人身損害的救濟上創新地向受害方傾斜。帶有行政色彩的鑒定結論在人身損害的司法救濟中不僅不再是程序啟動(案件受理)的前提,而且不再是訴訟的唯一證據和關鍵證據。

  4、審判公開與判決書論證判決理由。

  人身損害救濟司法變化與審判公開制度變化相結合,出現了在判決書中全面論證判決理由的趨勢。這種判決理由的論證,包括具體的事實認定、證據認定、各方當事人觀點引述與概括、法律適用、價值取捨的根據等方面,把法官對事實的認識和對法律精神含義的理解等思維活動全面而清晰地展示在裁判文書里,既充滿理性的光彩又包含人性的關懷。這也是前所未有的。法律文書的規範化製作和推廣活動給人身損害救濟的司法實踐帶來了救濟文書上明顯的變化。

  5、上級法院與下級法院相互拉動與推動。

  這方面的司法變化主要體現在判例的價值上。下級法院的判例在許多新的領域,如醫療損害、消費損害等領域,尤其是精神損害的救濟上,推動了最高司法的發展變化,形成了司法解釋;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拉動,主要體現在中級以上法院對基層法院的拉動上:基層法院的法官學術結構上相對薄弱,在人身損害救濟的變化上表現相對遲緩。上級法院適用新標準的判例對下級法院有着決定性的拉動作用。

  關於判例的指導作用,2002年10月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頒布《關於在民商事審判中實行判例指導的若干意見》,具有典型意義。

  6、初步形成人身損害救濟法律制度的新模式。

  雖然全國範圍內統一的人身損害救濟法律制度尚未出台,但各地的司法變化在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之後趨向基本統一。救濟的數額方面各地同以前相比有所接近;適用的救濟標準也接近於以居民平均生活費為依據。這給受害者在實體法律關係上、在救濟程序上提供了更多、更靈活的選擇,不必拘泥於行政救濟或其他救濟。其中,醫療損害救濟表現得尤為突出。儘管《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還不滿一年,醫療損害的受害人在選擇救濟模式時還是較多地選擇司法救濟確定的模式。

  三、司法變化的特點

  近幾年人身損害救濟的司法變化,主要有以下八個方面的特點:

  1、廣泛性與普遍性。

  由於人身損害的司法救濟關係到人的最基本權利的損害救濟,受到社會關注的程度很高。各地的司法制度,包括具體判例的制度和統一規定的制度都發生了變化。

  救濟項目更趨於全面。各地除了死亡補償費(死亡賠償金)等有了本地域範圍內的統一制度外,精神損害救濟有較大發展,基本涵蓋了犯罪損害以外的所有人身損害救濟領域。

  2、突破性與試探性。

  這方面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地區差異性與允許各自為戰上。在救濟的年限上,北京地區的人身損害司法已經建立可能生存年限的救濟制度,其他地區的人身損害司法主要為固定年限的救濟制度;在計算標準上,各地分別適用人均生活費、基本生活費、職工年平均工資等,仍然存在着較大的差異。尚未形成全國的統一。

  3、人本主義特點。

  近年來人身損害救濟司法變化整體上更趨於人性化,注意對以生命權和健康權為核心的私權利的保護。相對於已往的國家本位、制度本位而言,人身損害救濟的司法變化最能體現法律的理性與人本主義內涵。

  4、與道德領域的融合性。

  社會價值取向引入判決書,是公眾道德觀念融合進司法的一個體現。對現行法律制度的適用取捨,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參照與否,既體現了法律的理性又包含着道德的選擇。最高人民法院在其組織的學習活動中明確強調道德的引進⑩。

  5、以我為主的觀念性與強大的趨勢性。

  這次人身損害救濟的司法變化,充分體現了法律自身運動的要求。法律自身的完整性和公正性、公平性,要求具體法律制度條文前後一致、不同淵源的法律規定基本一致,要求在基本的人身權益上有充分的體現和實現。人身損害救濟制度在立法和行政存在空白時,司法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完善法律制度的任務,對法律法規予以補充與衝擊,展現了司法對自身的尊重與信任。一方面,證據規則自成體系且十分充實的內容體現了司法活動程序公正的特點;另一方面,對不一致於法律的法規規章,完全採取不予理睬的態度。形成了強大的、不可逆轉的司法變化趨勢。

  6、與體制改革的互動性。

  計劃經濟體制遺留下來的大量事業單位制度亟需改革,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現實中,包括醫療、教育在內的事業單位體制改革進展緩慢。人身損害救濟的司法變化體現了主動性與靈活性,必然對體制改革提出適應的要求併產生拉動作用。體制改革的進步也將會推動司法乃至立法的進一步變化。

  7、專家辦案的特點。

  不僅從判決書的論證中能夠領略到法官專家辦案的風采,而且從業務審判庭上,近年來作了分工。人身損害救濟案件有了專門的審判庭。這裡的法官大都是新時代的學生出身,加以近年來的集中學習提高,具有了較高的理論水準。與已往司法體制恢復與緩慢發展時期相比,明顯形成了專家辦案的新景觀,展示了司法變化的新力量。

  8、判例起到了重要作用。

  這一點,在前文“上級法院與下級法院相互拉動與推動”的變化表現中已論述。

  四、司法變化對相關領域的推動

  1、對衛生部門的推動。

  [size=4]推動醫療事故處理行政法規的修改,對醫療機構的計劃經濟體制產生衝擊。

  2、對教育部門的推動。

  使教育者更加自覺地關注受教育者的人身安全與生命健康,使教育者不僅向受教育者傳授學業知識,而且進行自我保護和生存能力教育,更加體現人性關愛。推動教育行為的規範化,推動教育體制的改革。

  3、對公安部門的推動。

  對交通人身損害行政救濟產生推動。2003年5月,湖南全國首例交警遲延作為案一審判決交警承擔賠償責任。交通人身損害行政救濟制度的發展目前尚限於精神損害救濟方面的局部地區。廣東省法院公安廳聯合發文賦予不封頂的精神撫慰救濟。

  當前的司法變化已經對交通損害行政救濟的年限和程序提出了質疑。進一步的司法變化將推動其發展變化。

  4、對餐飲、旅遊、客運等服務行業的推動。

  司法變化對它們提出了保證接受服務者人身安全等方面在服務內容、服務質量上的要求,推動其提高服務水平。

  5、將推動保險業的發展。

  高額的救濟判例一方面為保險業擴大了市場;另一方面將推動其改革保險制度。

  6、推動基本法的完善。

  一方面為基本法的修訂提供經驗,另一方面推動民法典、證據法等基本法的完善與建立。與西方法學家思想家對西方法律的創立發展起到的作用相比,中國採取成文法的體制多少限制着法學家能夠發揮的作用。近年來的人身損害救濟方面的司法變化為完善立法提供了嶄新的實驗基地和發展途徑。

  7、推動司法獨立與整體排除外來干預。

  司法變化體現了司法自身的價值,有利於司法獨立與整體排除外來干預,同時有利於社會機制與國家體制的完善。

  8、引起和推動人身平等權利在法律救濟中的實現,完善法律思想體系。

  司法變化一方面通過各地判例引出了人身權利的平等問題,另一方面,問題的解決將推動法律思想體系的形成、完善與發展。

  9、推動和完善社會評價體系。

  司法變化促使行政執法主體重新衡量行政侵權和行政救濟不當的代價,對依法行政產生推進作用;給普通民眾就傷害行為可能面臨的法律後果提供評價依據,使其由自發激化矛盾轉向避開與放棄糾紛,從根源上有利於社會穩定。引導人們自覺選擇法律評價。

  五、局部謹慎與困惑

  (一)局部謹慎:

  1、刑事司法在人身損害救濟上謹小慎微。①無精神損害救濟,遺留有人身損害救濟上的國家本位痕迹:認為國家對犯罪者判刑能夠救濟受害者的精神損害。200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複》規定“對於刑事案件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以後,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較大的變化僅僅體現在賦予民事賠償以選擇空間上:受害者可以單獨提起民事訴訟以充分實現傷殘(死亡)補償費的救濟,也可以選擇附帶民事訴訟利用侵害人量刑的壓力促使其妥協而突破現有法定標準賠償。但另一方面又恰恰質疑了附帶民事訴訟的必要程度,使附帶民事訴訟成為可有可無的程序。②醫療事故罪適用規則沒有體現變化。已往的一般做法是衛生行政管理機關下屬的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鑒定認為屬於一定級別的責任事故后,公安機關才立案偵查醫療事故犯罪。按照現行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醫學會的事故鑒定不再區分責任事故和技術事故。對醫療責任事故的鑒定權轉移到了公安、法院,還是已經取消?沒有具體規定。

  2、行政賠償中“間接損失”不賠償的制度沒有發展。

  3、交通事故損害的司法救濟變化較少。①精神撫慰金沒有普遍涉及。廣東省法院公安廳聯合發文賦予不封頂的精神撫慰救濟只屬於個例。②責任認定方面基本未觸及交警的特權。

  4、人身損害司法鑒定程序缺乏應有的細化。突出表現在鑒定機構人為拖延時間、貽誤救濟時機、擴大受害者損失等問題上,司法上沒有有效避免的措施。

  5、殘后護理費的救濟年限未全面發展。對嚴重殘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除北京地區外,通常救濟評定傷殘等級前的護理費和定殘后的生活補助費。而對於定殘后的護理費用,沒有確定的救濟年限,很多是不予救濟。

  (二)困惑

  1、醫患關係是否消費關係。司法對此尚無定論。事故鑒定中行政干預民事糾紛的性質依然存在。由於醫療事故鑒定採用集體表決的方式進行,鑒定人出庭接受質證的可能性與接受質證的能力成為問題。鑒定的必要性受到質疑。

  2、同屬於過失事故,醫療事故與交通事故在人身損害法律救濟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

  3、勞動用工合同關係人身損害救濟方面,企業職工受損害與個體僱員受損害在救濟程序與救濟數額上有明顯不同。企業職工受損害的司法救濟以行政救濟(勞動仲裁)為前置條件。

  4、對國內、涉外的救濟在項目與數額上仍有較大的差異。1991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通過《關於審理涉外海上人身傷亡案件損害賠償的具體規定(試行)》以來形成的對內對外兩套標準差別依然存在。在涉外海上人身損害司法救濟上採取的是徹底的救濟制度:從損害所導致的收入損失角度進行救濟;在其他國內人身損害司法救濟上採取的是外圍的、表面層次的救濟制度:僅從生活費上予以補助和安慰。在這方面,適用職工工資標準救濟的地區和領域屬於例外。

  六、律師在司法變化中如何體現自身價值(略)

  ——————————————————————

  註:

  ① 1987年9月審議通過的《福建省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條例》在全國最早以法規形式確立了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應享受的權利。這些地方法規在1993年全國人大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之後陸續根據該法進行了修訂,修訂工作至2002年底仍在進行。

  ② 1991年3月15日,中央電視台推出了現場直播“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消費者之友專題晚會。晚會現場10部熱線電話此起彼伏,很多打不進電話的人,甚至把那些有質量問題的商品帶到直播現場的門口請求曝光,消費者們的維權意識被喚醒了。

  ③ 1992年“3·15”晚會上,國務院10個政府部委的部長接受現場採訪。節目中還穿插了敬一丹遠赴安徽採訪一例因使用熱水器而導致消費者死亡的案子,晚會現場受害者的親屬聲淚俱下的控訴在觀眾中產生了強烈的震撼作用,以致安徽省有關部門領導在收看晚會的過程中就作出了行政制裁的決定。

  ④ 1992年,在北京,發生了兩少女狀告國貿商場侵害人身名譽權案。這是我國第一起因精神損失獲賠償的案件。由於之前沒有先例,當時受理此案的律師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最後,案子以國貿商場向兩少女賠償2000元告終。

  ⑤ 《廣東省實施〈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1999年8月5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第三十一條:“經營者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實誹謗消費者,搜查消費者的身體及其攜帶物品,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停止侵害、恢複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給予5萬元以上的精神賠償。”

  ⑥ 2000年5月22日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湖北省人民醫院支付龔琦峰、龔琦凌後續治療康復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及精神損失費共計人民幣2906309.56元。

  ⑦ 這種統一性規定的表現形式包括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傷)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等。

  ⑧1992年7月實施《關於審理涉外海上人身傷亡案件損害賠償的具體規定(試行)》一年後,199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大連召開全國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會議紀要尚沒有對國內人身損害司法救濟問題予以關注。

  ⑨這次會議紀要強調在審理新類型民事案件時,要注重探索,講求社會效果。許多新類型的民事案件,涉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明確的領域,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某些規定相對滯后、不合理,案件的處理結果對社會產生的影響重大。抓好這些案件的審判質量,十分重要。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價值觀念中的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增強,消費者對自己因消費或者接受服務等活動權利受侵害而起訴的越來越多。在處理消費和服務方面的糾紛案件時,要注意維護公正、保護弱者。涉及到消費者權益保護而現行規定又不明確的問題時,要從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立法原意和有利於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角度去理解和執行。

  ⑩唐德華在國家法官學院西部地區法院院長培訓班上的講話中提出:“要把基本道德觀念的要求融於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各項政策中,融於社會的各項管理中,榮譽民事審判工作中,使之德化於社會、德化於本職、德化於自身”。

  人身損害救濟之司法變化概論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人身損害救濟之司法變化概論
網友評論
人身損害救濟之司法變化概論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