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公眾演講 > 讓生命和使命同行演講稿

讓生命和使命同行演講稿

手機:M版  分類:公眾演講  編輯:得得9

讓生命和使命同行演講稿 標籤:傾聽生命 奧巴馬開學演講

  讓生命與使命同行演講稿

  (藝體中心演講一等獎 張愛慧)

  做為社會中的人,誰不希望自己的社會地位高一些,誰不希望自己的福利待遇好一些,而所有的這一切不是憑空想像可以得來的,也不是守株待兔能夠盼來的,這都是從我們的工作單位所得來的。這正是應了那句俗語"大樹底下好乘涼".有了這棵大樹的庇護,才有了我們今天的一切,或許它給我們的不是最好的,但沒有它我們將一無所有。

  當然在乘涼的同時,我們也要知道,這棵大樹不是一天可以長成了,它的成長的過程也需要施肥、澆水,也需要百般呵護,只有這樣,它才能茁壯成長,枝繁葉茂,只有這樣它才能為我們遮風擋雨,我們才能在它下面尋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綠蔭,如果我們每個人只想一味乘涼,坐享其成,而不想為這棵樹做點什麼,那麼再大的樹,終究有一天它也會枯萎,這是大家都不希望的結果。

  美國總統肯尼迪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問我們的國家給了我什麼,而首先要問我為我的國家做了什麼",同樣地站在一中這棵大樹之下,我們也要問一下自己,我為一中做了什麼。

  老一輩的奉獻者,用他們的青春創造了一中不朽的輝煌,今天這份重任落在了我們的肩頭,為讓一中蓬勃發展,為讓一中重塑輝煌,更為讓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明天,同樣需要我們,繼往開來,拼搏進取。

  重塑一中的輝煌,需要我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我們的工作沒有太大的事情,僅僅是備好課,批好作業,管好學生,把每天的事做到細處,落到實處。日復一日,我們做着同樣的事情,雖平凡,但我們決不平庸,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一種不平凡,把每一個細節做好,照樣是一種偉大。而一中的發展,正需要這種平凡中的偉大。

  重塑輝煌需要我們的無私奉獻。沒有漂亮的磚瓦建不成奪目的大廈,沒有每一份奉獻撐不起美好事業的藍天。是一滴水我們就應去滋潤那一寸土地,是一縷陽光我們就應照亮那一分黑暗。盡自己所能才能體會到"化作春泥更護花"的人生況味。

  在重塑一中的道路上,已經湧現出許多立足本職,無私奉獻的一中人,他們是一中二次創業的先鋒。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人,李映輝老師,一周三十二節課,課時量居全校之首,不上課時就坐在教室里,無聲地踐行着我校以校為家、蹲盯靠的奉獻精神;孫國富老師,無論晴天、陰天,無論嚴寒、酷暑,訓練場上,有學生的地方就有孫老師的身影;孟迎秋老師在看到北體成績的時候不無感慨地說:"帶上一級學生的時候兩側的頭髮白了,帶完這一級頭頂又白了。"一個三十歲的老師,累得頭髮都白了,他這不是在炫耀,而是為同學們的成績而高興,為自己的付出終有回報而欣慰。這些只是一中人奉獻一中的小小縮影,看着以他們為代表的優秀教師在用行動召喚我們,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我們都有自己的夢想,今天一中這個廣闊的天地,就是我們放飛夢想的舞台。如果說今天的一中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田野,我們就應是那撒播種子的使者。在這片孕育無限生機的土地上,我們撒下嶄新的希望,歷經數年、數十年的耕耘,我們成為了幸運的收穫者,看到自己用汗水培育的果實,那一刻,夢想變成了現實,我們就是新時代的開創者。

  這個過程,或許我們成不了偉人,也干不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縱使我們平淡一生,這都不要緊,群星閃爍時我們同樣燦爛,在一中璀璨的光芒照射下,我們每個人都將光彩無比。當浮華褪盡,我們可以自豪地回味這一生,在艱難困苦中,我們玉汝於成,在塑造一中的同時,我們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最後讓我用汪國真的一首詩結束今天的演講,"我們像一隻響箭,一往無前的出征,我們出征,讓生命與使命同行!"

  (藝體中心演講一等獎 張愛慧)

  讓生命和使命同行演講稿

  當我第一次站在孩子們面前的時候,一切都讓我新鮮、好奇。"老師,您早。"那童稚的問候,給我帶來了一天的快樂和生機;"老師,再見。"給我又留下了明天的希望之光。孩子們純潔的心、聖潔的情、深厚的意,凈化了我的心靈,激起了我對教育事業深深的愛,我真正地體會到了一個教師所有的幸福和快樂。

  2008年我們以為這本該是充滿光榮、驕傲和喜悅的奧運年。因為我們等了太久太久,就是為了給世界一個驚喜,就像我的孩子們給我的驚喜一樣,是那樣的幸福和快樂。我們看到的是中華民族走向世界的自主和自豪。我們懷揣着奧運的夢想,一步一步向前邁進。

  但是啊,但是!一場大地震卻把神州大地狠狠地撼動了!當興旺的縣城頃刻之間變成廢墟,當鮮活的生命在地獄般的黑暗中苦苦呻吟,當鄉村山脈變成死亡的禁地,當屍橫遍野的恐懼瀰漫在四川的上空……我們震撼了,悲痛了,迷惘了……2008是怎麼了?我們的奧運年是怎麼了?我們所期待着的歡樂與祥和,都到哪兒去了?

  譚千秋是一名普通教師,當救援人員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着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而他卻失去了生命,譚千秋用他的生命去完成了他的使命。像他這樣無私的愛就像種子一樣開始發芽,感染着無數的教師和國人。"災難"不再可怕,反而讓我們凝聚人心,眾志成城;生命不再脆弱,使命感讓我們不屈不撓。

  "愛"源於高尚的師德,"愛"意味着無私的奉獻,"愛"有可能失去鮮活的生命。這種愛是穩固的、深厚的,是與教師所肩負的使命感緊密相連的。

  當我在課堂上傾心投入和孩子們教學相長的時候,當我和孩子們敞開思想促膝談心的時候,當我在節日里收到孩子們溫馨的祝福和問候的時候,當我看到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時候,我不再僅僅覺得是付出和收穫的關係,我熱情四射的生命擁有了教師的使命感。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的幼教事業卻是無限的,我的生命和譚千秋同樣,在我的學生身上延續,我的價值在我的學生身上體現……教師是綠葉,因為愛,才能一生與花相伴。師愛像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靈也能蘇醒;師愛像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讓生命和使命同行,用我們的愛心去呼喚災區的人們和我們一起去迎接奧運,完成中國對世界的承諾,完成中國人的神聖使命吧!

您正在瀏覽: 讓生命和使命同行演講稿
網友評論
讓生命和使命同行演講稿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