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世俗評說 >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小景

  小時候曾看過一則笑話,一婆婆向旁人訴說:“我那兒媳婦對我一點都不好啊,她有什麼好事情首先總是想到她的娘家,什麼吃的穿的用的老往她娘家拿;可我那閨女就不同了,她有什麼好東西總是想着我,婆家有什麼好東西總是拿過來孝敬給我…….”

  看過這則笑話的人都會笑起來,說不定婆婆的閨女的婆婆也正在向旁人訴說她兒媳婦的種種不是和誇獎她閨女的諸多孝心呢。不是嗎,從小到大所見所聞,一個家庭中矛盾最多的恐怕就是婆媳關係了。於是乎,人們說婆媳之間本來就是天敵,要想婆媳關係融洽是很難辦到的事情。

  最近有一天,在廣播里聽到主持人又說過一個感概,那就是,現在的單身子女的這一代父母有沒有福氣,關鍵是看兒子或女兒是不是找到了一個好的媳婦或女婿。好的兒媳善良賢惠,通情達理,視待公公婆婆如親父母;好的女婿勤奮能幹,敢於擔當,是岳父岳母老年依靠。

  看來婆媳關係不好處理的核心癥結,是她們之間對付出和回報有不同的心態和做法,從而導致不同的理解和結果。這裡有一個先付出后付出的時間關係,也有一個有恩才去報和付恩終能報的辯證關係。做女兒心裡老是牽挂自己的親父母,是因為她的父母生育了她養育了她,她得儘力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她報答的是已有恩於她的人;做婆婆覺得自己做兒媳婦時也有很多對公婆的付出,所以希望能在現在的兒媳婦身上的到一點回報,是期待自己年輕時的付出能在下一代身上得到一點回報。

  或許人都是有很多私心,或許婆婆一輩有很多固有狹隘思想和觀念,或許年輕一代都懷疑我付出了孝心能從下一輩中得到回報嗎?所以,到了獨生子女的這一代,無論是做兒媳也好當女婿也好,不妨先多付出一點吧!能受苦方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你的付出肯定會潛移默化影響下一代,就象電視廣告中媽媽洗腳的那個小男孩一樣。“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早上付出那麼多,到傍晚才得到,很有可能將是你到了晚年幸福生活的寫照。

您正在瀏覽: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網友評論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