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世俗評說 > “得失”之間談做人

“得失”之間談做人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小景

  但凡做人,不外乎三種情況:一、為自己滿意而做人,二、為別人稱許而做人,三、既讓自己滿意又讓別人稱許的做人。人們常常嘆息“做人難!”。所難者,正是在於“如何使得自己滿意”,“如何使得別人稱許”。“做人”,既然謂做,就有個做的標準。雖然說公道自在人心,畢竟是芸芸眾生,還是千差萬別的;況且時勢變化,人心無常,以短暫之生年迎無限之“逆旅”,可謂難啊!因此就有了“做人難,難做人”的感嘆了。縱然人們的希求千變萬化,到底還是有一個根本所在的——“得失”。

  生活中過得很滿意的人實在是不多見的,因此才有了“知足常樂”這類自我慰藉的話。人們多數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正的說,是人的上進心;反的說,是人的貪婪心。物極必反、樂極生悲、泰極否來,其中之“法度”又因時、因地、因人而不一,確實很難把握的。做人,正是在平時的為人處事中具體表現的。為人或親或疏、或信或疑、或真或假,到個什麼程度最是恰當?處事或疏或密、或勤或懶、或放或收,到個什麼關鍵最是妥帖?其中之複雜、之變化,神鬼難測。做人思考到這個份上,主要是“得失”在作祟。可是,只要是做人,又如何能完全拋開“得失”呢?你放得下金錢和地位,你能放下名譽和榮耀?你放得下名譽與榮耀,你能放得下情感與理想?“得失不計,榮辱不驚”實在是一句大話。世人的或喜或悲不正是因了“得失”的變化而此起彼伏嗎?對於一個具體的人,得失不過百年;然而百年之憂患卻緊繫於此二字。想來也真是個宿命:人哇哇墜地握拳而來,凄凄離世撒手而去;人生一世抓着握着,到頭來是不得不散手呢?還是真的想開了?看來若真的心無得失,滿目空空,那只有到死才可以了了。不過,我總以為人與“得失”之間,還是有個度的問題,要捨得與人、贈得與人;久之下去,也許就會有個恰當的把握了。

  在這“得失”之間,有的人遊刃有餘,有的人瀟洒自若,有的人局促不安,有的人猥瑣不堪。遊刃有餘者,高人也;憑着自己的學識能力、經驗計謀,得自己所求,失自己所棄;轉世事於股掌內,得成功於談笑間。瀟洒自若者,至人也;得也隨緣,失也隨緣;化得失之悲喜為生活之情趣而享受,變得失之跌宕為生活之本真而認知;樂樂乎、陶陶然,心境平和、意態安詳。局促不安者,俗人也;患得患失,斤斤計較;自命不凡而遇命運多舛,自視清高而實是才疏學淺;怨天尤人而獨不反省自己,嫉賢妒能而不思修身養性;得之,忘形而喜;失之,懷恨而悲。猥瑣不堪者,苦人也;得失之間無力邁步,不敢得、更怕失;整日夢中發達,遇人怯怯,遇事惶惶;才智枯竭,精神萎靡。此等四人,大致就是做人“得失”之間的高低優劣吧。

  “得失”之間,為物、為情、為名、為利,囊括在心,取捨在人。至人、高人、俗人、苦人都是人,一時或一世的混懵,致使境界各異了。其實,做人“得失”間最寶貴的是“情趣”二字。得情,則心安理得;得趣,則生意盎然。成也好,敗也罷,不過瞬間的波瀾而已。這波瀾之間,真情奇趣如彩貝霓虹,拾起把玩也可足慰平生了。

您正在瀏覽: “得失”之間談做人
網友評論
“得失”之間談做人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