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優秀隨筆 > 感悟廉恥

感悟廉恥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得得9

  感悟廉恥

  ——讀顧炎武《日知錄·廉恥》

  今年以來,省分行注重廉政文化建設,開展了廉政文化作品徵集活動。為繼承我國歷史上優秀廉政文化傳統,並以“廉政文化建設專輯”形式,向我們推介了古人關於廉政文化的優秀文章,讀後受益匪淺,感觸頗多。

  在我國古代,一些大思想家、文學家都不吝筆墨,針砭時弊,積極宣揚倡導廉政文化。明代顧炎武的《日知錄·廉恥》(節選)就是一篇專門論述廉恥的文章,如今讀來,使我們進一步加深了對“廉恥”的理解。首先,顧炎武告訴我們:“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裡,“廉恥”上升到了關乎國家存亡的高度,闡述了禮義廉恥對於一個國家、集團和軍隊的重要意義。翻閱詞典,廉,有廉潔、(價錢)低、便宜之意。而“廉”字早見於《老子》:“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任繼愈老先生在《老子新譯》中註釋:“廉,棱邊”。有棱邊而不至於割傷人。比喻為人廉正寬厚。恥,為羞愧、恥辱之意。知恥之心是人之天良,凡人心生慚愧,不覺會面紅耳赤。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試想,起一惡念,便生羞恥之心;行一惡事,便感愧恐,又恥又恐,自必速止其惡。知恥是保全人心念、行為不離正道的護欄。故曰:“恥可以全人之德”。之後,顧炎武進而強調:“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說明了禮義廉恥是人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就是說為人處事要知禮義、明廉恥。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倫理道德是最燦爛的文化成果之一,是維繫中華民族的文明譜系五千年連綿不絕的核心力量。而“禮義廉恥”則是傳統道德倫理中的一個集中成果和體現。清代有名的廉吏於凌辰就曾說過:“所可恃者,中國數千年禮義廉恥”。接着,顧炎武進一步闡述了不廉不恥的危害。“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文字直接,觀點鮮明,指出貪官污吏如果什麼都拿,什麼都做,沒有廉恥之心,天下哪有不亂、國家哪有不亡的道理呢?這既是告誡,更是警示。最後,文章借孔孟之言再次重申了知恥之要。孔子曰:“行已有恥。”就是說為官之人要有羞愧、恥辱感。而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他強調一個人如果對可恥的事都不感到羞恥,便是無恥了。所以,廉恥對一個人,對一個國家來說都是意義非凡的,士大夫的無恥,可謂國恥。

  關於廉恥,古人尚且如此重視,可見廉潔、廉政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又是何其重要!反觀當今,在我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總是有那麼一些害群之馬經不起金錢、美色的誘惑而腐化墮落、蛻化變質,無不與廉恥不知、道德淪喪密切相關。我們黨歷來重視廉政建設,早在建國之初毛澤東就開始對腐敗進行懲治,他曾說過:“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如果臣下一個個都寡廉鮮恥,貪污無度,胡作非為,而國家還沒有辦法治理他們,那麼天下一定大亂,老百姓一定要當李自成。國民黨是這樣,共產黨也會是這樣。”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十分注重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創造性地提出了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即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他曾告誡全黨“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都着力加強了黨風廉政建設,加大了對腐敗的懲治力度,構建了源頭治腐的機制體制。黨的十八大更是高舉反腐敗大旗,指出腐敗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這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對腐敗危害性的認識和對反腐倡廉建設的重視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從古人的廉恥觀,到如今的反腐倡廉,再次讓我感受到了廉潔的力量。我想,廉恥是一種道德修養,更是一種社會約束。只有知廉恥,我們才能保持積極向善的道德倫理,做一個有修為的人。作為金融企業的員工,身處特殊服務行業,經常要與客戶打交道,廉潔從業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們要講廉恥、重修養,擇善而為,以廉為榮,自覺遵守道德規範,在工作中秉承職業操守,在生活上保持廉潔自律,不該要的不要,不能取的不取,不可為的不為,真正做到知恥明禮,廉潔奉公,擔當責任,服務社會。

  寫於2013年8月4日

您正在瀏覽: 感悟廉恥
網友評論
感悟廉恥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