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雜文 > 讀孔子《有教無類》有感

讀孔子《有教無類》有感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得得9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論語.衛靈公篇》中提出了有教無類施教觀點,這是孔子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化,教學對像以貴族官僚子弟為主的教學思想向全民教育轉化的創舉,也是儒家思想以仁為核心的具體表現。

  孔子所處的時代正是奴隸社會行將滅亡,封建地主階級逐漸崛起的時代。從階級利益出發,他們需要掌握文化知識。孔子的《有教無類》觀點的提出,順應了歷史潮流,得到了新興地主階級的擁護。因而是極積的,先進的。

  孔子《有教無類》的教學主張,就是人不分富貴貧賤,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力。這是與他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的人性理念分不開的。“性相近”就是說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習相遠”則說明了實施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孔子《有教無類》的主張的提出,是對《學在官府》教學觀念的否定,是我國教育發展史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變革。事實也是如此。孔子的三千弟子都來自齊、魯、宋、衛、秦、晉、吳、楚等諸侯國,地區廣泛,成份各異。有身居陋巷,簞食瓢飲的顏回;有形同野者,餐黎食藿的子路;有貧困無食,身無完衣的曾參;有卷居蓬戶,上漏下濕的原憲。也有商人出身的子貢,貴族出身的宮敬叔、司馬牛等。

  在中國的教育發展史上,孔子的《有教無類》在諸多有識之士的推崇下,有了弘揚和發展。許多大鴻巨儒和仁人志士修學館,辦義學,倡導平民教育,教育救國,培育了許多名人奇士。許多貧民寒士鑿牆取光,毛髮懸樑,縟草卧氈,苦讀詩書,成就雄功偉業。如漢代負薪痴讀,遭妻戲虐,馬前潑水的朱買臣;如宋代寺院討齋,齋后鳴鐘,遭僧戲弄的呂蒙正等,都是平民出身。他們苦讀詩書,寒薪茹苦,最後一舉成名,成為讀書人的揩模,留下了一段佳話。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實現了教育資源共有,為全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不論出身怎樣,家境如何,都能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教育工作發展到今天,我們重溫孔子的《有教無類》,對現實所發生的問題,不能不引起深思。有些貧困地區的兒童,因繳不起一年百十元的學費,就輟學在家,或外出打工,或幫家種田,使這些可望讀書的孩子只能眼含酸淚,望校興嘆。有些高考成績優秀的大學生,因繳不起昂貴的學費,邁不進大學門坎。而有些大款的子女因家裡有錢,高考成績再差,可以出錢買分而進入大學。試想,如果讓這種現象發展下去,我們建設四化的人才何處去求。教育興國豈不成了一句空話。追根索源,就是把教育資源市場化帶來的後果。現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做出決定,免出農村學生的學雜費,加大了在校貧困大學生的扶助力度,使義務教育得到實實在在的貫徹落實,無疑將對全民教育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使孔子的《有教無類》得以發揚光大。

您正在瀏覽: 讀孔子《有教無類》有感
網友評論
讀孔子《有教無類》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