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雜文 > 我們的秉性——世界為何如此美麗?

我們的秉性——世界為何如此美麗?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pp958

我們的秉性——世界為何如此美麗? 標籤:世界是平的 平凡的世界 悲慘世界

  常言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觀察身邊的每一個人,你會發現其舉止言談都各有差異;但如果到異國旅行,你會覺得周遭人們的生活習慣乃至音容笑貌都十分相似,以至可用“老外”統稱。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常言道“入鄉隨俗”,然則鄉土、鄉俗究竟意味着什麼?是裊裊的炊煙、靜謐的小路?抑或鮮花盛開的庭院、綠蔭森森的天井?那麼日新月異的長安街、拔地而起的新重慶呢?抑或雲霧繚繞的高山茶林……那皆是一方水土,也都有各自的鄉俗。

  縱覽全球,你會發現世界是如此美麗。不分國別、無論城鄉,其迷人的基調皆在於和諧、安定、有序。然而,世界為什麼會這麼美——這正是我的議題——那是因為我們有着共同的秉性。

  也許你會質疑“共同”——人和人不同,十根指頭伸出來也不一般齊呀!但你是否也認同:十指連心,每根指頭都有相通的神經?

  暫且放下這一話題,讓我們把目光轉向身邊的動植物。你會發現“生命世界的許多現象是美麗、和諧、對稱的。為什麼某些花萼具有5個萼片?為什麼動物在形態上基本是對稱的?這些結構是生長的產物,它們為什麼不同樣地以混沌的和不受控制的方式產生出來,就像癌細胞一樣呢?”(【德】弗里德里希 . 克拉默《混沌與秩序》)

  的確,只要稍加留意,你便會認同克拉默教授的發現:美在和諧、美在秩序。梅開五瓣,朵朵如一,簡約而典雅;榆葉互生,兩兩相對,井然而有序……如果朵朵花都瘋長,片片葉都無序,自然界又會怎樣?那隻會混沌一片,美麗也就蕩然無存。至此,你會由衷認同老子的自然之道——萬物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隨——相比較而存在,相依靠而生存(見 老子《道德經》)。你也會盛讚《易經》的精深——其“太極圖”,黑白兩個魚形紋組成的圓形圖案,所展現出的正是一種互相轉化,相對統一的形式美、和諧美,形象地表達出萬物生成變化根源的哲理——陰陽輪轉,相反相成。

  現在,讓我們回到開宗的話題:我們的秉性。這,其實也可一言以蔽之曰“道法自然”。 就像植物的花蕾與芽胞之萌發,每長出一枚,皆基於對前一枚和下一枚的相對位置而定位;生活中,我們也是在不斷考察他人的行為的同時,形成自己關於道德的普遍原則,由此判斷什麼是我們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如果說植物是因自然選擇而保有了互惠互利的生存狀態,那麼我們則是因人的天性——思維、意識而選擇了共同的道德準則。

  “我們的天性會被他人的行為觸動,當所有人都對某個行為進行批評和指責的時候,我們就更加認為那種行為是錯誤的。當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和公眾一致時,我們就會覺得滿意。我們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也不會成為公眾指責的對象。此時我們已經自然而然地形成一條行為準則——避免所有讓我們變得可恨並會遭受指責的行為。相反,能夠被我們和他人稱讚的行為,會激起我們心中對人類的熱愛、感激和讚美,我們開始希望實踐這些相同的行為,並用它來規範我們的行動。”(【英】亞當 . 斯密《道德情操論》)

  這就是我們的秉性,也即人們常說的自省、自律、自尊、自愛。篤信它,你會對人類充滿信心,當然也會相信自己;你會由衷地認同“ 不經意的仁慈與不自覺的美德”;你會由自愛進而愛他、愛物、愛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和諧的星球。

  道德其實無須說教,它本來存在於我們的秉性之中。即便你有所偏離,終究也會回歸——只要你不願成為社會的癌細胞。

我們的秉性——世界為何如此美麗? 範文推薦:

  • ·這世界,為何如此黑暗
  • ·為何如此的牽挂
  • ·為何如此愛
  • ·冬夜為何如此多情
  • ·為何如此的牽挂
  • 您正在瀏覽: 我們的秉性——世界為何如此美麗?
    網友評論
    我們的秉性——世界為何如此美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