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在黑暗中尋找光明 1500字作文 ( 手機版 )

在黑暗中尋找光明_1500字

分類:初一作文  字數:1500字  編輯:得得9

——讀《童年》有感 

  提起“童年”一詞,映入我們腦海的是爸爸媽媽的寵愛、與小夥伴一同玩耍的快樂、可愛而幼稚的話語還有那數不勝數的玩具。童年,伴隨我們的是歡聲笑語;而當我翻開這本書,品讀高爾基爺爺的童年時,卻讓我感到震撼。我從不曾想到,一位如此偉大的文學家的童年,竟是這樣悲慘…… 

  苦難和奮鬥是很多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主題。高爾基爺爺的作品,無疑是這類文學的典型代表。所不同的是,《童年》絕不是一部普通的自傳體小說,高爾基通過童年阿廖莎為我們展現出19世紀末俄羅斯低層市民生活及思想的真實寫照:庸俗、自私、無聊、無奈、虔誠、懷疑、褻瀆和無盡的困難;以及這一切灰色當中不斷閃爍的愛的火花。小說以一個孩子的獨特視角來審視整個社會及人生。阿廖莎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個充滿仇恨,籠罩着濃厚小市民習氣的家庭,這是一個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說也展現了當時整個社會的腐敗、沒落而趨向滅亡的過程。小說通過“我”幼年時代痛苦生活的敘述,實際反映了作者童年時代的艱難生活以及對光明與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時也展現了19世紀末俄國社會的廣闊畫卷。 

  阿廖莎那虛偽無賴、殘暴好賭、生活奢侈的繼父;吝嗇、貪婪、蠻橫 

的外祖父;舉止粗野、自私自利的兩個舅舅對他產生惡劣的影響,生活環境十分黑暗。雖然如此,但阿廖莎的生活也不乏有光明與希望的存在,慈祥善良的外祖母、樂觀純樸的徒工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獻身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是他們賦予阿廖沙力量與支持,使他明白了真理,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善良的人。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合上書,一人靜靜的想:為什麼阿廖莎能在如此黑暗時的生活環境中堅強的生存呢?我想,一定是阿廖莎在逆境中生存,用堅強和勇敢的精神接受命運的考驗,正是在這艱辛的磨練中,他戰勝重重苦難,最終成為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 

  說到這裡,我想起另一位讓我十分敬佩的音樂家——貝多芬。 

  貝多芬一出生就開始了他與命運的抗爭。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賦,總是把他當作神童一樣四處炫耀。四歲的時候,父親就讓他整天坐在洋琴前,或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關在屋子裡,用暴力迫使他學習。 

  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從1796年26歲時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晚年失聰,直到1801年,當他確信自己的耳疾無法醫治時,才把這件事情告訴給他的朋友。但是,他對藝術的愛和對生活的愛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在這樣一個精神危機發展到頂峰的時候,貝多芬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他開始創作他的樂觀主義的《英雄交響曲》。 

  如果說這位超乎時空的最富有天才的作曲家飽嘗了失聰的辛酸,不如說那就是對命運的一種最無情的嘲弄;如果說貝多芬不顧失聰的痛苦,以一種超人的毅力繼續保證了作品的質量,那麼這就是一種鼓舞人心的、近乎令人難以置信的功績。但是事實比想象的還要出人意料:實際上貝多芬在完全失聰的歲月里,譜寫出的樂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準。人們認為他在晚年的歲月里創作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傑作。1827年,這位在逆境中敢於與命運鬥爭的英雄,在維也納去逝,終年57歲。 

  阿廖莎與貝多芬是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但他們與我們不同的是有着敢於在逆境中接受磨練的堅強與勇氣,憑藉著對未來光明生活的嚮往,他們最終成為不同於他人的偉人! 

  想想自己平時知難而退的表現,我不禁感到慚愧,常常以為自己付出了很多,戰勝了很多困難。但是,與高爾基相比,與貝多芬相比,我們每天做的事情又能算得了什麼呢? 

  《童年》這本書讓我明白,風雨過後一定會有彩虹,只要堅持自己的夢想,擁有面對困難的堅強與勇氣,即使在黑暗中,我們也一樣可以尋找到光明!

您正在瀏覽: 在黑暗中尋找光明1500字作文
網友評論
在黑暗中尋找光明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