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小學作文 > 一年級作文 > 文化雜感(教師手記之316) 1600字作文 ( 手機版 )

文化雜感(教師手記之316)_1600字

分類:一年級作文  字數:1600字  編輯:得得9

文化雜感(教師手記之316) 標籤:手記作文 16歲的天空作文 文化作文 傳統文化作文

 

  什麼都是文化,什麼又都不是文化,倘若談到廣義的文化,則我們的一切衣食住行、起居生活、社會世態都可算作文化,但我想歸結到一點就是人的思想就是文化,即所有被賦予了人的思想的東西都可以稱作文化。但如果去弊庸俗的東西、時下的東西之後的文化,則幾乎無一能成文化,即便是歷史的文化吧,也是當時俗不可耐的東西,即便是稀有之物吧,也只是自然的力量而已民。我們所說的文化,跟人類文明差不多,下來的物質上的文明發展和精神上的思想沿革都屬文化,現代的科技、人文都屬文化,自然景觀也可納入,由此,文化近乎人類文明了。

  文化是隨着時代而變化的,因此就有了繼承和創新的關係。有些文化經一段時間的消亡或淡漠之後,又會重振旗鼓,重放異彩了。近來,我們常感覺到國學的蓬勃興起就屬此類,儒家演說雖經各類革命被批過,但它卻始終是中華文明而彪炳千古,它的文化根基扎於中華大地上,溶於中華民族中,因此,這樣的文化傳統是不會消失的,只能是一時的冷落或熱捧罷了。而文化的創新則是文化產生飛躍和質變的過程,中華文化在吸納外族文化的時候,兼容並蓄產生了很多新的內容,使華夏走向了世界,更具世界性和先進性。

  在傳承和創新的過程中,有些文化正在消亡,或許成為歷史,或許永遠也找不到了,當然,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文化也就不成其為文化;有些文化只能存一個影像或名詞在歷史的長河裡了,其本身也可看作一種文化,這是一種不被重視、不被保存造成資料缺失而產生遺憾的一種文化,這也是一種美,是一種可以想見而不可確知的缺憾文化。但人們更希望的是看到現實文化的美,於是,搶救失落的文化成了仁人志士的壯舉。殊不知,文化本身有自己的發展規律,當它要消亡的時候,誰都挽救不了它,即便是在博物館里或檔案室里還有存在,可它在實際生活中早已不在,也早已與人的活動不相干了,是非現實的,被人遺棄了的文化。

  鄉土、鄉音都屬於文化,可這些文化也都在地域的融合中、現代文明的發展中消隱。被綜合化了的地方話、土特產也已不是正宗,無人知道正宗是什麼樣子的,應該是當時人們最常見最常用的。方言可以稱得上是缺失很嚴重的文化,有人說現在的孩子連土話也不會說了,學校里用普通話,家裡也用普通話,他們既聽不懂也說不出土話來了,有時,父母們要跟孩子說土話,孩子都覺得彆扭,根本無法表達了。土特產也像土話一樣,吃的人少,喜歡的人少,現代人大多吃西方的快餐、薯片,愛上肯德基、麥當勞,卻從不碰家鄉的糕點。確實,與之比起來,土特產的東西不論從色香味哪方面來說都有遜色的地方。這樣,這些文化自然要漸趨消亡而陳列起來了。

  當然也有文化復蘇的,像粗糧時代現在又“復辟”了,人們竟然發現以前的食物更健康,於是又吃起了窩窩頭、蕃薯飯、蘿蔔湯。現代人說這些綠色食品真好吃,又營養;過來人說“這些東西我一看到就反胃,那個時候吃得人直想吐,但因為沒啥能吃的,一天到晚就只能吃這些了。”於是代溝有了,文化也跳躍了。不過,現在的窩窩頭也不是原先的了,現在的蕃薯藤也不是原來的吃法了,如果真是那樣的話,現代人也不會覺得是美味了,“人同此心”嘛,人的味覺還是差不多的,只是現在的東西都經過了現代工藝的改良,從名稱、包裝到內容加工都有了變化,怪不得孫輩們說爺輩們真幸福,那時候凈吃這些綠色食品了。儘管如此,如果天天讓他吃綠色食品的話,他這人也就“綠”了。

  余秋雨《文化苦旅》的“苦”是看到了文化遺失、破落而產生的苦,其實,這種破落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就是美的,我們的責罵也是沒有道理的,文化自有其發展規律,倘若所有文化都那麼完整,那我們定要害怕現在的社會,我們也定不會珍惜現有的文化。當人們在破壞環境以後,才知道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於是就重塑美好環境、珍惜自然的賜與。文化也如此,當人們知道了它的重要性之後也才又一次去重塑,又一次去弘揚,也造就了文化的沿革與變化。

  現在什麼都講文化,這種風尚倒也不失為一種社會文化了。

您正在瀏覽: 文化雜感(教師手記之316)1600字作文
網友評論
文化雜感(教師手記之316)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