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舍 得

  “真捨得”。這是贛南客家人對賢惠大方之人的贊語。

  我們知道,塵世凡間、日常生活中有太多誘惑人的東西。無論是物質的享受也好,仰或是情感的收穫也罷,當這些平常無法觸摸卻又讓人渴求的事物突然呈現在面前供你拾取時,你是選擇得到還是捨棄呢?

  座談“舍”與“得”,就會想起猴子吃桃的故事來,據說在印度南部馬哈爾叢林,當地人捕捉猴子的工具相當簡單,就是用一個堅固而透明的盒子,在透明的盒子中裝有猴子特別愛吃的桃子,並在盒子上方開一個小口,剛好夠猴子的前爪伸進去,如果猴子用前爪抓住桃子后就無法抽出來。當然,如果猴子聰明的話,完全可以放棄桃子抽身出逃。但是猴子天生一個壞習性,就是不肯放棄已經到手的美味食品,於是其緊緊抓住桃核用儘力氣也無法脫身,最終被設置狩獵工具的獵人輕易捕獲。不僅如此,猴子不光對新鮮美味桃子感興趣,甚至在猴子取桃被困數日後,桃子因反覆受猴子抓捏變質,以致桃肉酥爛僅剩桃核的情況下,被困猴子仍然不肯輕易放棄已食之無味的桃核,結果被活活餓死,死後猴子的手中還是緊緊握住那粒不能食用的爛桃核吶。

  聖人孔子在《論語﹒里仁篇第四》中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我們不僅要學會如何擁有,更要學會如何捨棄。得亦是失,失亦是得,得中必有失,失中必有得,古人早用“塞翁失馬,焉知禍福”的典故告誡了後人。其實舍與得往往就在一念之間,得到常常是屬於經歷過“失去”的人,失落和補償永遠是生活天平上的兩隻砝碼。愛心大使叢飛10年來傾其所有,累計捐款捐物300多萬元,資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超過150人,自己卻一直過着清貧的生活,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貸。因罹患癌症的他,去世前立下遺囑捐獻眼角膜,用最後的愛心之舉,留給他人光明。叢飛的所“舍”所“得”就象一面明鏡高懸世人心中。

  舍是量力而行的睿智和遠見,棄是顧全大局的果斷和膽識。選擇捨棄就是審時度勢、揚長避短、把握時機,勝於盲目的執着;學會捨棄才能卸下包袱,坦然地尋找新的轉機。所以說,舍也是一種美麗;“捨棄”才是孕育“得到”之偉大的母親!

  笑鈾

  2008,09,08.

您正在瀏覽: 捨得
網友評論
捨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