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擂茶香

擂茶香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我的家鄉,盛行喝擂茶的習俗,特別是在炎熱的夏日酷暑里,中午喝上一頓擂茶遠比吃飯要爽快得多。

  擂茶是用大米,生薑,茶葉擂制而成,所以又名“三生湯”。後來人們為了增加色,香,味,慢慢的又添加上了芝麻,綠豆,鹽等。做擂茶時,先將這些原料混放在擂缽內(大米須先用水泡軟),兩手握擂棒來迴旋轉擂成漿。擂缽都是砂陶制的陶瓷,內面有條形的細齒,易於擂碎原料。擂棒大多是用山蒼樹木或香樟木,這兩種木有濃濃的香味,長大約二尺左右,大小用手拿着合手舒服就行。擂成的漿稱為“擂茶腳子”,日久不腐。

  家鄉的擂茶又分清水擂茶和糊糊擂茶兩種,喝清水擂茶時,就把擂好的“擂茶腳子”放上半調羹在碗里,到入開水沖開就成;喝糊糊擂茶時,就把擂好的漿放入鍋中用火熬熟即可;想喝濃一點就少放點水,想喝稀一點就多加點水。

  家鄉的擂茶歷史又來已久。據傳起於東漢,那時候,朝廷有一位被封為伏波將軍的名將馬援,有一次奉命進擊武陵壺頭山,路過五頭村(即桃花源一帶),時至盛夏,想不到瘟疫流行,將士病倒了數百人,馬援自己也染上了重病,他只得下令在山邊的一處石洞屯兵,派士兵去尋醫問葯,這裡的一位老婆婆見馬援軍紀嚴明,所到之處秋毫無犯,非常感動,便自願獻出了祖傳秘方,用生薑,生米,生茶葉擂製成漿,然後衝上沸水,讓士兵每日當茶飲用,染病的服此湯后,病情大減,慢慢就好了,沒染上的服用此湯后,也避免了瘟疫的傳染。現在家鄉還有馬石室,伏波洞,馬王廟,馬王溪等歷史遺迹,成為一處處優美的旅遊景點。

  喝擂茶也有許多講究,入席之後,每個人前面放上一個碗,碗中放入事先擂好的“腳子”,再用煨壺衝下一碗老開水,壺要提得高,水要衝得快,讓開水在碗里充成漩渦,使“腳子”在轉動的水中自然化勻,壺停水住,隨着碗里冒出的氤氳熱氣,飄散出一股特有的香氣。擂茶必須趁熱而喝,最好是開水剛剛衝下,熱氣還未散開的時候喝上一口,這時頓覺胃脾舒暢,筋骨舒適,肚裡留下一股散不盡的香氣。然後再細品慢咽,香香的,辣辣的,鹹鹹的,漸漸地嘗出了其中的滋味。一頓擂茶下來,已是飄飄欲仙。精神抖擻了。

  鄉下農家喝擂茶大多是喝糊糊擂茶,因為要做繁重的體力農活,不易生餓。鄉下人喜歡喝擂茶,沒有外人的時候,簡簡單單,煮上一篩玉米棒,炒上一盆花生,擺上幾盤自製的腌菜和酸辣泡菜也能喝得胃脹肚鼓。如果家裡來了客人或請了做事的幫工,一頓擂茶比一頓飯要昂貴得多,繁瑣得多,女主人會把家中存藏的各種食物都做出來,玉米,紅豆,綠豆,黃豆,蠶豆,花生,瓜子,爆米花,干薯片,米片,自製的各種腌菜,酸辣泡菜,吊江粑粑,筒葉粑粑,芭蕉葉粑粑......,蒸的,煮的,炒的,炸的......,有的還買上幾種糕點,真是琳琅滿目,五花八門,滿滿一桌都擺不下,只能調換着吃,所有這些食物家鄉統稱為“壓桌”,“壓桌”越多,即體現了主人家的熱情好客,又顯示了女主人的賢惠能幹。

  擂茶,是家鄉一道獨特的美餐。現在,擂茶不僅僅深藏在鄉下,也盛行到了城市,不僅僅停留在農家,也走進了賓館,酒店,不僅僅紮根在本土,也飄香到了世界各地。真可謂喝一碗擂茶,聽一串掌故,飄一段清香,傳一份濃情,憶千古之習俗,拓傳承之新意。

您正在瀏覽: 擂茶香
網友評論
擂茶香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