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小鎮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在城市住久了,常會想起以前居住的小鎮。
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南方小鎮,有着一個十分普通的名字:長塘鎮。這個名字,因為有了時間和空間的隔離,而變得餘音繞梁,韻味十足。幾句蛙聲,一句鄉音,頓時感覺時間翻轉,一腳滑回少年時代,回到了那個遠郊的小鎮。
小鎮離吉安城區十五華里。最初時,一條窄長的街道,兩旁散落着一些平房,便是小鎮的全貌。相對於江南許多古鎮來說,這樣的小鎮,彷彿一幅未完成的鉛筆速寫,太粗曠,也太簡單。能夠構成江南意境的一些東西,比如悠長的小巷,比如古老的青石街,比如青磚黛瓦的舊房子,比如精緻的小橋……這裡都沒有。
但是,這並不能減少我對小鎮的懷想和眷戀。我的記憶里常會浮起那些紅磚做的平房,雖簡陋得不能再簡陋,裡面也裝着人們的悲喜和日常。小鎮人的生活,也如這房子一般簡單。這裡的居民,多半是附近的農民,除了待弄幾畝薄田,有的會就着天時地利,做點小買賣,過着半農半商的閑逸生活。逢着趕集的日子,小鎮便會十分熱鬧。十里八村的鄉民,紛紛趕來,大人小孩子,把整條街塞得滿滿的。人們呟喝的聲音,討價還價的聲音,閑聊說笑的聲音,汽車鳴笛的聲音,也把小鎮塞得滿滿的。那時會覺得小鎮實在太小了,盛不了這麼多的繁華和熱鬧。
不過熱鬧也只有半日。過了中午,集市散去,小鎮重歸安靜。此時,喧囂和繁華都謝幕了,曲終人散后的安靜,驟然讓人心中泛起一種寂然和荒涼的意味。和街道的冷寂不同,紅房子里卻是另一番情景。一家人圍着一起吃中飯,雖然因為做生意,中飯有點遲,但心裡是喜悅的。鄰里之間吃飯時也會串門,小孩子常端個碗跑到別家,看看人家吃什麼菜,好客的鄰居,便會叫孩子一起吃菜;大人有的端着碗,蹲在門口邊吃邊閑扯;有的人家乾脆把飯桌擺在門口,幾碟小菜,一壺薄酒,三兩閑話,吃上小半日。
無事時,人們常到茶館休閑。小鎮上的茶館有好些家, 都是幾張方桌,幾條長凳,便是全部擺設。一碗茶只收兩毛錢,現在好像漲到一元,可以坐上半天,其實沒事坐上一天都行。開水是免費添的,若是嫌店裡茶葉不好,還可以自帶。以前我家隔壁,就有個“春來茶館”,生意極好。暑假時候,門口風很大。我常拿個搖椅,坐在門口納涼。然後,去喝茶的人們,便陸陸續續經過我家門口,遇到熟識的就打聲招呼。孩子的爺爺也喜歡喝茶,據說一上午喝幾大瓶茶水不會覺得撐。我覺得驚訝時,孩子爺爺卻一臉淡然:“不算什麼,泡茶館的人都特能喝。”茶館除了賣茶水,也會賣些日用雜貨,方便人們喝完茶后買些必需品回去。中午若不回家,女主人還會煮麵炒粉,兩三元錢一大碗,吃得人撐撐的。
小鎮上小吃店不少,多是夫妻小店。我們去得最多的是一家“小三早餐店”。男主人小名小三,手藝相當不錯。那裡的包子饅頭特別好吃,煮出來的米粉也是色香味俱佳,讓人念念不忘。夫妻二人,做事勤快,待人又溫和熱情,所以生意特別好。每次去吃,幾乎都要排隊,可是大家都願意等着。來吃的多是熟人,有時吃完忘記付錢就走了,他也不問,記在本上,下次來了再付。不像去有些店,若是忘付錢,店家急急追出來,讓人好不尷尬。
如今的小鎮,早已不是舊日模樣。街道變得寬闊潔凈,兩邊種着各種花木,參差有致。昔日的紅磚瓦房變成三四層的小樓。隨着城鎮化的春風越吹越緊,小鎮的商品房和別墅群,也如雨後春筍般長起。小鎮,越來越有了城市的味道。偶爾回去,還是會見到許多熟識的人,他們用着家鄉話熱情地和我打招呼:“回來了啊!”我也會笑着用家鄉話應一聲:“回來了。”回到小鎮上母親的家,母親又老了許多,見我回來,掩示不住臉上的歡喜,着急地要去為我張羅吃食……
其實小鎮沒有變。這裡依然是我的家,是那座熟悉的,質樸的,充滿煙火氣息的南方小鎮。它一直在守候在那裡,在那裡,等着我回去。
文/清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