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憶青春,傾灑在田野

憶青春,傾灑在田野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一、

  總是想;青春如那棵夏天地里瘋長的莊稼苗。攤上的是好地還是賴地,遇上的是風調雨順還是天災人禍,碰到的是勤快的農夫還是懶惰的農工。結果天上地下;羸弱的苗,果實稀疏瞎癟,甚至夭折,自是顆粒無得,茁壯的苗,多會碩果累累。人的青春釋放的質量績效,無疑被所處的時代,出身的家庭,家中的財富,家長的權勢,親戚中的貴人幫助等要因制約。這些要因決定着獲得釋放青春平台的大小高低。青春是生命揚帆遠行的初始,釋放條件的不公,勢必影響一個人一生的收穫量及回報社會的業績。給予同樣青春不夠公平的釋放條件(最起碼我們的社會,過去發生的事實是這樣證明的,如今有改善進步,但遠遠不夠),令有些青春釋放輸在起跑線或不公的社會規則上,是社會的缺陷,是領導者、決策者對生命權力的不夠尊重或是無意的傷害。

  在這一點上,太陽月亮時光,給人們提示一個公平的範例;給予同樣的陽光雨露,風雪冰霜,不厚富薄貧,重勢輕弱,只管往所有走過路過人的臉上刻記標識。自然啟迪;公平,是人類社會進步和追求的目標之一。歷史也這樣提示;民不患寡,而患不公。社會的制度、政策、法律完善進步,達到一定的理想程度,減少或儘可能排除不公平要因的制約,給青春的釋放創造相對公平的條件,由自個兒的才智,稟性,毅力,天分,德行,志向,趣味,去釋放青春。令績大者無愧,績中者甘心,績小者服氣,是我們對待青春最起碼的態度和努力方向。

  二、

  我的青春所遇時代是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同處青春期的人面對的是公平與不平的相互交錯、相互包含。毛主席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指示。不論什麼人的子女,幾個子女,可一人留城,其餘上山下鄉,這一點在執行上是相對公平的。下農村進步的快慢,返回城裡的早遲,回城獲得工作崗位的好壞,卻又要面對不公要因的挑戰。對正是讀書好年華,被趕到鄉下務農,又是青春的悲哀,民族的悲哀,好大的時代不公平。相對於千百萬農村戶口的青年而言,又是幸運的。今能衣食暫無憂,電腦前喝着茶,憶着過往的鹹淡,網上發些不咸不淡的感慨,比那些長眠田野、山村、邊境線的知青,比那些回城後下崗失業,苦苦為生而掙扎的知青,要幸運多多。時光總會帶走一切,平息一切,包括生命和生命賦予的理智和情感。人生有怨不可悔恨,因為不僅毫無用處,還破壞着現有的生活情緒,影響着日子健康前行。要記住歷史,多是提醒人們不重蹈覆轍,但絕不會供人們追回點青春的欠賬。

  三、

  廣袤的遼北原野,丘陵起伏,土地的肥瘦差異頗大,一處慣見的多為土屋組成的小村莊 ,幾株老柳樹下有間屬於我居住的土坯房,屋內火炕佔地一半,餘一半留給隔牆、鍋台、過道、轉身的地。冬天的炕燒得熱屋跟着暖,熱炕解乏能舒緩因勞作而僵硬的軀體。夏天的夜晚本就涼爽,白日的熱,曬不透土牆和年年雨季前都要抹層泥的厚重屋頂,屋內涼爽宜睡適歇息。炕上有炕桌,桌上有煤油燈提供光明,供求思想進步,學習偉大領袖、偉大導師、偉大舵手(陳伯達送給毛主席的三個偉大)、偉大統帥(林彪加送的)的最高指示,“兩報一刊”社論”即《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誌》。村裡獲得外界信息的正式渠道;惟有報紙和到十幾里遠的大隊開會,或包隊幹部、大隊幹部入村傳達的精神。大隊開會只有春種,夏季農田管理,秋收或開展什麼運動、下傳什麼精神才召集。生產小隊唯一的一份《人民日報》歸我使用,是我負責政治學習的待遇。接信件收報紙是最為令我期盼的事,接信件是為掌握地富反壞右的信息,一般不拆看,只了解同哪地的、什麼人聯繫,便於把握階級鬥爭的新動向。由此對郵遞員留印象頗深;和我同齡,人瘦小,小嘴小眼小瓜子臉,能說會道。因他父親身體原因,送信是替父代勞。報紙信件沒準啥時送來,一周,半月,由他和天氣說了算。問其原因,他會解釋的天花亂墜。我猜測他的語言天才、見多識廣,肯定是利用工作之便讀報看刊積累的。交鋒結果,總是我理屈詞窮,表示同情他的辛苦,理解他的不易,他才抬手抹去嘴角的口水沫,眼睛露出這回服了吧的得意神氣,這得意很有些對我的蔑視,也許是自己自卑,加上實在羨慕他那輛渾身郵遞綠的加重自行車,增加他的氣勢,全村畢竟只有小隊會計有輛自行車,還沒人家的牌亮身份正規。得意后,前傾着瘦弱的身子奮力地推動自行車,右腳狠蹬幾下地面,飄上車左右晃動着奔向下一個村莊,甩頭還飄來幾句聽不清的話語。

  村裡沒人埋怨他的遲送晚投。畢竟自行車出現在村口,帶來的多是希望,安慰,或驚喜。我總是感激多於腹誹,接到報紙的欣喜總要衝散等待的焦急。他的綠色加重車自行車加上那大大的郵袋,估計比他的身體還要重些,雨雪天,他是沒本事扛着穿過那泥濘的。生產隊通往外界的路,猜測是馬車瞄準去往公路方向或下公路瞄準村子,按最近捷徑在田野里軋出來的。因需經常在路的兩邊鏟些泥土填滿車轍坑窪,日子長了,路逐漸高出些田野,兩邊形成溝渠,才有柳絮安家,有稀稀落落的柳樹或柳苗與土路相伴,既是路標,也能在夏季撒點陰涼。路干,可在車轍溝或人腳踩出的一條少些凹凸的窄道上,十分小心地騎動自行車,遇有雨雪天,通過約十華里的距離踏上縣級的砂石路,是很艱難的過程。歲月流過,總會扔點東西放在記憶里,不管你是否喜歡回憶品味,它都帶着苦辣酸甜的味道陪伴着你,那路和郵遞員亦如此。

  四、

  隊里拿我這唯一的所謂(除了小學認真學習幾年,文化革命開始就跟着高年級的紅衛兵屁股後頭看熱鬧了,哪來的知識)知識青年當寶貝。不僅給間土屋,燒火的秸稈,吃的高粱米苞米面黃豆等保障供應,秋後扣我的工分折算。土屋的鍋台有鐵鍋,燒火熱炕的同時,能做菜、貼餅子、燜飯。令我吃得飽,住的暖,心裡總是感激他們。倒是點燈的煤油時有時無,小屋的夜晚也時亮時黑。冬夜漫漫,風吼雪舞,天黑屋黑,只好鑽進被窩取暖捱時間。偏偏冬日間勞動量少,至精神振奮,輾轉難眠,於是胡思亂想;想家,想村裡的哪個姑娘身材好,臉黑臉白,嘴快嘴笨,幹活實誠或偷懶耍滑,哪個跟我說話臉老是一紅一紅的。想幹活在男勞力中我能排到老幾,排到我後邊的有幾個,有真本事卻不出力的人估摸有多少人。扶犁播種,鏟地收割,打捆擰要,裝車趕車,扛麻袋挑土掄鎬修梯田,技不如人多少,體力不如人多少,都在想的範圍之內。唯獨沒有想到未來,更沒有、的確也無思想意識去怨恨誰。跟着大幫熱熱鬧鬧且是志願來的,就那麼安之順之服從之,懵懵懂懂在這裡求取貧下中的讚賞或組織上認可的進步。現在的理性時有埋怨知青命運的不公,當時的感覺是要本分做事,儘力干好。完全沒有紮根農村一輩子,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奮鬥一生,或為解放全人類做出貢獻的遠大理想。口號是那樣喊,還真不知道該怎樣去具體落實。

  五、

  姓“公”,貧窮,是當時村莊的特點。除了各戶的幾間土屋和屋前的院子屬於各家私有,一切皆姓“公”。人的思想,上邊的各級領導也努力想給貼上姓“公”的標籤,力求統一到無產階級革命路線上來。社員白天下地勞動,晚點上煤油燈生產隊里開社員大會,學習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指示,鬥私批修,割資本主義的尾巴。各家院里收穫的產品不準拿到集市上交換,只允許自己消費,否則划入搞資本主義的陣線。我不僅組織學習,還經常巡視村中各戶的人口去向,到集上攆回賣農產品的人。毫不手軟,理直氣壯地拔掉各戶院子外的邊邊角角栽種的煙苗、菜苗等,還要在社員大會上點名批評。因為那是資本主義的苗。現在想來,不管當時高層領導者的認識怎麼受到局限,馬克思主義理論已傳入中國很多年,而這個理論的核心,是人類社會要往物質豐富,社會有充分的民主、自由、公平方向發展。我們沒有駕馭好這個理論。政治狂熱,還是經濟狂熱,帶給幾代人的都是流血、傷痛,貧窮。有很大的無知幼稚的成分;想把幾億人變成機械人,人類社會還怎麼產生前進的動力?群眾還怎麼能成為推動歷史進步的“英雄”?人的基本生存保障與所追求的目標相剝離,意識形態怎麼能代替人的生老病死的條件改善。吃飽肚子才能進行一切活動的道理很淺顯。嗨,不是誰都能想明白的問題,隨他去吧。指責誰都會,誰都會往往毫無用處。

  收入很少,男壯勞力一天10個工分 ,婦女、老弱、未成年的孩子一天8個工分,一個工分約合6分錢,風調雨順也有合8分錢,全年下來去掉買口糧,買秸稈,去掉上交、預留再生產部分,個人能得到的余錢少得可憐,勞力少的戶還得往回返錢。絕大多數家庭缺吃少穿,缺一切生活必需品。上下的幹部們在高喊;讓糧食產量過黃河跨長江(黃河指600斤,長江800斤,當時實際畝產多少斤我是記不住了,肯定低於黃河、長江),我當然也跟着無數次的喊,因要組織學習傳達精神鼓氣動員,而且喊的真誠激動,發自內心。管生產的老隊長會上不說話,私下裡嘀咕;“不給幾十噸化肥,就憑這累了多少年的地,要過黃河跨長江,純粹是褲襠拉二胡;扯蛋”,有人補充一句;“男人褲襠拉二胡”。我不全懂,地薄地累的概念,只管開會讀報紙,下地幹活賣力氣,或弄點白灰往顯眼的泥牆上刷標語口號。

  六、

  喜歡大多數貧下中農和地富反壞右分子。他們勤儉勤勞,精打細算。口糧不夠喝稀的,冬天兩頓飯。帶着吃不飽的肚子下地幹活。生產隊莊稼成熟了,幾乎沒人去偷。他們樸實順受;他們很少有人懂“四書五經”,僅靠代代相傳的家教家風,骨子裡就育有一種純樸、善良,安於艱苦,堅韌生存的素質。

  我感覺地富反壞右對生產管理,主意多、點子對,模範遵守勞動紀律,對生產隊貢獻大,讓我高看。反而有些貧下中農,偷奸耍滑、佔便宜耍橫。我還真有傾向地多點名批評他們,對屢教不改者,橫的沒邊者,敢揮拳上去武鬥。

  負責看護成熟的莊稼,兩年紀大些的右派歸我指揮巡邏,右派多管攆豬驅羊,或報告發現的丟失情況。我負責“破案”,抓住幾起都是婦女為給孩子嘗鮮掰了二穗玉米,或擼幾把毛豆夾,批評教育放過。還真有耍橫的婦女被抓多次,竟解懷解褲帶嚇人,只好喊多人來處理,人未到放下東西跑掉。沒發現黑“五類”(即地富反壞右)分子,偷過莊稼,這也是高看的原因之一。

  敢到右派家裡住宿,聽書聽故事聽天文地理,好過癮好解渴的享受。能托關係搞到好一點的煙捲塞給右派老師幾盒。感動的右派老師能借我或乾脆贈我幾本書。

  單調的生活,鼓動一幫同齡人地頭休息時摔跤,看的人多,尤其有一幫小媳婦在旁鼓勁或貶損,大姑娘笑看。於是摔得認真,面子那時好值錢。打賭贏人家豆包,輸了給一支煙捲。在學校跟體育老師學過幾招,贏得豆包不少。兌欠很難,多是等到春節前後,也有到現在也沒兌欠的。兌欠得等人家叫,去家上熱炕,吃熱熱騰騰的豆包,還有酸菜,偶爾能碰上肉星。長了,摔跤是由頭,合得來,看得起你請你吃是根本。

  七、

  收到過村裡姑娘用白線鉤織的襯領;有不知在兜里揣了多長時間磨得沒邊的月餅;有帶爛斑的但散發著香氣的海棠果;經常把她認為家裡最好吃的東西悄悄塞給我,儘管大多數是她媽貼的玉米麵餅子。在小屋或小屋門前迎接過借本書、借報紙、探討問題、聽我吹口琴等原因,來找我說話的一些好臉紅的姑娘。心忐忑,可能臉也紅,畢竟偷偷想過評價過她們。不知什麼東西約束,或許是父母的交代,或許是環境的道德、風氣的制約,或許是只是青春期異性相互好感的本能萌動,或許是勞累和繁忙沖淡的結果,或許是願望不夠清晰、情感沒足夠動力的結果。總之,給記憶留下的只是淡淡的漣漪,但足夠我憶青春時無缺憾,何況她只有甜蜜而沒有傷痛。

  那間土屋,不,那群土屋;那親切的臉火熱的心,那群親切的臉火熱的心;那片黑黃寬闊的土地,春的勃勃,予希望滿滿;夏的青綠,予欣慰多多;秋的斑斕,予欣喜無限。雪后的堅實清白寥廓,那縷縷炊煙,那熱騰騰的黏豆包、大餅子、高粱米飯。粗糙了皮膚寬厚了心,強健了筋骨墊厚了底氣,煅直了腰桿凝固了精神。傾灑 的是青春,換回的是知識、力量、耐勞、韌性、淳樸、善良、自食其力的精神和生活能力。憶青春我不後悔!

  2014——4——29——4:40草完 30日修改5月3日再次修改,編輯修改後主頁不顯示,多次操作無果,很可能是我操作不當,但以前無此情況。只得重新發布。

您正在瀏覽: 憶青春,傾灑在田野
網友評論
憶青春,傾灑在田野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