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情感故事 > 藏在“三國”里的情

藏在“三國”里的情

手機:M版  分類:情感故事  編輯:得得9

藏在“三國”里的情 標籤:三國演義 裝在口袋裡的爸爸

  文/天街小雨

  過往雲水,不成雲煙;繁華三千,終化成土。當歲月的花事已隨風枯萎於時光的磨礪,當歷史的沙漏流出嶄新的時代天窗,一切過往,如塵如沙,但卻無法飄出經年的記憶雕琢。

  不知為何,最近再度迷戀看三國了。安然靜卧,靠一本書打發沒有明月的夜晚,無漫天花影,卻只有顧影自憐。行走於帶着歷史氣息的文字脈絡里,我不知道是時代造就了英雄,還是英雄成就了時代。透過刀光劍影,金戈鐵馬,聲聲廝殺里,殘陽暮雪中,演繹了東漢末年的戰亂,鑄就了三國鼎立的形成。群雄逐鹿,豪傑並起的時代,我站在一個女性的角度,卻想從中找出一些“柔軟”的所在,那是幾抹溫柔,藏在“三國”里的情。不是薄如蟬翼的虛偽,更不是悵然暗淡的薄涼。我看見一種如飲醇繆的甘冽,我捕捉到一種至死不渝的浪漫,我更感受到一種忠誠執着的無悔。書幾卷豪情,蘸一筆歷史之墨,情,不必暗藏素箋,痛快淋漓的傾灑。我只是,“三國”的一個看客。

  【兄弟情】

  兄弟如手足。當劉備、關羽、張飛於桃園結義,這一拜,感天動地。無論是織席販履的,還是那小屠戶,義結金蘭。三人異姓,卻以兄弟相稱。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園三結義”勝過血濃於水,關羽、張飛誓死效命於劉備的決心昭然於書中的字裡行間。從初戰告捷到棄官而走,無不共同進退。當劉備出戰留守張飛鎮守徐州,雖列出三條軍紀但卻依然因為張飛的貪戀酒而將徐州落入曹操手中。出兵失利,進退兩難,而劉備卻沒有治張飛的罪。不是兄弟,能做到如此嗎?想那關羽,被曹操金銀珠寶、美酒佳肴以及美女供奉着,無非就是想得到這個猛將。而無論什麼都無法讓關羽降服,雖然最後收了那赤兔馬,但一句“此馬日行千里,一旦日後有了大哥的下落,便可一日內相見”還是讓曹操眩暈坐在了地上。“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為的就是一個“義”字,一個為了結拜時承諾的兌現。試問兄弟如此,還有何憾?

  當關羽被呂蒙所殺,劉備的目標似乎不再是什麼光復漢室了,為二弟報仇成了西蜀自上而下的重心。當撕毀了與東吳的聯盟,集重兵向東吳挺近,劉備的內心滿是為二弟復仇,這仇恨佔據了所有,致使判斷失誤,急於求成。而“火燒連營七百里”卻成就了陸遜而敗了劉備,退於白帝城,最終託孤於孔明。而張飛,也因為二哥的死以酒澆愁,每日想的是殺進東吳,只是自己最終死在手下的手裡。關羽、張飛,劉備的左膀右臂,劉備的天下,多一半是二人為其打出來的;能穩坐主公的座椅,是二人為其保出來的。劉關張三兄弟,在三國的故事裡,這份兄弟情貫穿於每一個片段。“義”字當頭,“情”為升華,誰人看了不艷羨,不動容?

  東漢末年分三國,在這樣一個人人自保的時代,戰馬廝殺,屍橫遍野,而兄弟情,卻溫暖了亂世的冰冷,三結義,是人類正義與智慧的成功交集。千古傳誦里,越久越醇厚。

  【男女情】

  三國故事裡,寫女人的文字很少。也許,紛亂動蕩的時代,掩蓋了柔情幾許。但少有的幾筆男女情,卻在三國故事裡唯美着一份暖意。

  且說那天竹林風蕭蕭,馬蹄輕踏,弦音四起。當孫策和周瑜騎馬而行,被林中清音所吸引。再看林中,兩位白衣女子,輕撫琴弦,目含情,巧笑兮。大喬和小喬以音律的精湛和容貌的美麗絕倫征服了江東兩個男子的心。從此,英雄配美女,美女愛英雄,一段佳話在江東的大地上呈現,更在三國的故事裡流傳。

  透過文字,我依然可以看見大喬的纖指在琴弦上彈奏,我依然可以看見小喬的纖腰在酒宴上輕舞。戰亂時代也許沒有更多的海誓山盟,但是心有靈犀之愛何嘗不是一種別樣的美麗?

  再說那貂蟬,傾國傾城之貌,甚至於如曹操之謀士荀彧所說“此女太過於妖艷,男人見了都會心亂”。生的美麗不是錯誤,命運的使然是其沉淪的根本。本是忠良之後,卻成為孤女一人。雖得於司徒王允這個義父的撫養,卻也成為王允救大漢的一枚棋子。連環計里,貂蟬成了一個物件,沒有自由的選擇,只有聽命於安排。最終呂布殺了董卓,可漢室天下依然分崩離析,氣數殆盡……有人說貂蟬是個犧牲品,可我不那麼認為。生於亂世,國不保,家不安,一個小女子的命運,如同風雨中的葉子。在呂布與董卓之間,貂蟬是愛呂布的,呂布也給了貂蟬最真的愛。這場“美人”交易里,我看到了一種情的流露。當城池被曹操包圍,陳宮勸呂布趕緊抓機會逃走,可是呂布卻已貂蟬病重要歇息幾日再走而拒絕。最後,落得個被曹軍押上斷頭台萬箭射死。呂布也是幸福的,因為貂蟬穿着那套“鳳凰涅槃”依偎在呂布懷中……雖當時被曹操口令攔下未死,但最終還是為夫君而殉情……

  嘆的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就這樣因為女人而死;悲的是,江山社稷,豈是一個小女子可以挽救的呢?唯有赤兔馬的嘶鳴呼喚曾經主任的出現。斷紅顏,國色天香,只不過是三國故事裡的一方美麗點綴。轉瞬,香消玉損是那個時代的悲催……

  對於孫尚香和劉備,不想說的太多。愛也好,不愛也好,一種政治婚姻下的陰差陽錯,當孫尚香最後回歸東吳,站在船上,“風蕭蕭兮”,幾行清淚,我想,寫滿了不再回來的字樣……

  三國女子,那個時代的本色。男女之情,本是為人的所屬。不論戰爭慘烈,硝煙瀰漫,還是屍橫遍野,國破家亡,情無價,傳遞着最單純的心念。

  【父子情】

  父子情,天倫樂。虎父無犬子,養兒寄厚望。三國英雄絕非冷酷無情,那提刀握劍的手亦可溫柔愛撫,那視敵如血的眸亦可似水綿流。父與子,父子情,在三國的故事細節里呈現。

  想那袁紹,四世三公,擁兵幾十萬,曾為十八路盟軍的盟主。說他優柔寡斷也好,說他善變膽小也罷,但愛子之心,為之動容。當許攸勸袁紹趁着曹操攻打徐州而自己後方大本營許昌空虛時候進軍,而袁紹卻滿臉淚痕坐在自己小兒子的病床邊。心思恍惚,無心迎戰,最後錯過了最佳時機,致使曹操勢力再度強大。“愛江山更愛兒子”,這樣形容也不足為過了。一個小兒子,一個有利戰機,在袁紹眼中,沒有等價交換的存在。兒子是他的一切,拋開一切,那冰冷盔甲下,我看到的只是一個形象:父親。

  且說那“扶不起”的阿斗,當長坂坡趙子龍七進七出相救孤子,當趙雲將劉氏血脈親手交到劉備手中時,我看見劉備眼中難以掩飾的一種希望和驚喜的亮光。雖然轉瞬捧起兒子說了句“因為你,險些折我一員大將”並意預摔兒子,但是這個動作未免笑談。周圍無數將士豈能讓“慘劇”發生?無非博得趙子龍更加的效忠以及轉身自己暗自慶幸罷了。當白帝城病危,將阿斗託付於孔明,不管“扶的起”還是“扶不起”,阿斗,是他劉備的兒子。不將他妥帖安置,豈能閉上眼睛?

  再說那東吳孫堅,偏愛小兒子孫權。而孫權,也在小小年紀表現出了他的智慧與膽識。年少不輕狂,心中八斗才,七歲已流露出治國之才。難怪曹操稱讚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孫堅看孫權的眼神里充滿了愛意和驕傲。孫堅也沒白疼了這個兒子,當劉表殺了孫堅,七歲的孫權主動請纓以人質的身份去領回父親的屍首。一番陳詞大義凜然,不卑不亢。每一個人看到這裡,都會為這個七歲的孩子點贊。亂世英才,當孫策圍獵而死,孫權成為江東的霸主,也許這就是天意。“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我想孫堅,在地下也會含笑的……

  父子情,人間情。英雄冷漠,父子情長。兒子是父親的希望和驕傲,更是生命的延續。不要看身份如何,不要管地位高低,更無須在意戰爭分割還是和平寧靜。拋開一切,只是父親,只是兒子,只是父子情深……

  【君臣情】

  且不說那荀彧如何可以每一次都猜透曹操的內心所想,也不必說那魯肅對孫權有多盡職盡責,更不必說許攸和田豐對袁紹的參政議政。單單一個諸葛亮,足以涵蓋所有謀士的共性。

  而不同的,孔明先後侍於劉氏父子二主。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未出茅廬已知曉天下三分”的隆中決策,到病死於五丈原前的最終消失,孔明的一生,是智慧的化身和忠誠的典範。

  當年,劉備帶着關羽和張飛“三顧茅廬”拜見諸葛亮。求賢若渴,禮賢下士,一段佳話打開歷史的天窗。透過它,我看到了劉備的真與誠,我看到了孔明的忠與誠。“新官上任三把火”,那赤壁之戰是孫劉聯手成功決策的佐證。說劉備的江山是孔明的才華體現,這不足為過。自從“隆中決策”,諸葛亮為劉備“匡扶漢室,大業可成”勾畫了宏偉的藍圖,並在以後的一步步前進中證明了諸葛亮的深謀遠慮。

  當劉備死後,面對那個阿斗,諸葛亮忠誠的守候輔佐。阿斗,不是傀儡,只因為諸葛亮不是賊臣。否則,西蜀姓什麼還不好說了。收二川,擺八陣,東和北拒,六齣祁山,七擒孟獲,一生奉二主,孔明殫精竭慮,為的只是報答劉備當年“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想,君與臣能如此,這份情感天動地,日月可鑒。

  當諸葛亮手中羽扇輕扇,當手輕撫長髯時,我看到了智慧生成;當痛哭先帝離世、捶胸頓足,我看到了臣對君的滿腔忠臣。當出師北伐,寫表給劉禪,千古傳送的《出師表》讓世人看見了孔明的嘔心瀝血、兢兢業業、一生對主的忠誠。

  君與臣,似友似兄似父子,這是君臣的極致。

  歷史的車輪,碾壓萬般繁華滄桑。回首長河,三國,是一粒塵沙,我將沙粒放在歲月的天空下,迎着太陽細看,那矇著的厚重歷史陰霾外表下,透出一點美麗的幽光。那是藏在這段三國歷史中的最美之情。它存在,於東漢末年三國的群雄逐鹿和刀光血影中。然,再動蕩的歷史也有一絲寧和在,再殘酷的廝殺也有一線溫暖在,再變化的時代也有一點希望在……

  掩卷沉思,我走進三國之情里,我也走得出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縱觀今天的世界,我會用我的眼睛看見屬於這個時代的光彩美麗和柔情暖意。

  原創

您正在瀏覽: 藏在“三國”里的情
網友評論
藏在“三國”里的情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