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寫景散文 > 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

手機:M版  分類:寫景散文  編輯:pp958

  盛夏的一日,從九江乘車,趕往白鹿洞書院。沿途山勢漸高,翠色迎面,涼意頓生。驀地,有山劈地摩天,雄奇挺拔,是為五老峰。

  少時,讀李白《望廬山五老峰》詩云:“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今日才見其崢嶸之面目。

  沉醉間,車已進入白鹿洞書院的大門。

  白鹿洞書院,因地處於低洼的峽谷中,從高處看,殿宇樓閣,若在洞中,加之唐李渤曾養白鹿於此,故名。與嶽麓、雎陽、石鼓並稱“天下四大書院”。

  此地“無市井之喧,有泉石之勝”,的確是個讀書悟道、修身養性的好所在。

  四周青山環合,古木參天。書院建築古色古香,鱗次櫛比,有禮聖殿、御書閣、朱子祠、明倫堂,雕樑畫棟,飛檐仰空。庭院深深,花木扶疏,濃蔭匝地。另有古牌坊、門樓上的扁額楹聯文采飛揚。碑廊寮舍有眾多的碑文石刻。門前有貫道溪環繞,取意於孟子“吾道一以貫之”之意。溪中有釣磯石、漱石、鹿眠場、流杯池諸勝。

  唐貞觀年間,洛陽人李渤,來此構廬讀書。他曾養了一頭白鹿,很通人性,能為主人傳遞書信,購買文房四寶。當地人把它視為神鹿,稱李渤也為白鹿先生。後來,李渤學以至士,為江州刺史。他很是懷念這個地方,公務之餘,來此建樓台,植樹木。至南唐,白鹿洞因得到發跡於廬山的君主李璟的特別關注,使建立在白鹿洞的廬山國學,一時成為當時的文化和學術中心。

  南宋淳熙七年,時任南康(星子)知軍的朱熹,來訪書院舊址,只剩斷垣殘壁,掩埋在榛莽荒草中。便多次上奏朝廷,重修書院。后辭官此講學,並制定一整套學規,這便是《朱子白鹿洞教條》。教條寫道,“五倫”要做到“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為學”應“博學之,審問之,謹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修身”應做到“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接物”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朱熹繼承周敦頤、二程,兼采釋、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哲學體系。後來還根據儒家經典,精心節選出“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並刻印發行。這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四書”影響深遠,後來成為封建教育的教科書,使儒家思想成為全面控制中國封建社會的思想。

  在貫道溪的對岸,有江西從隨唐到宋元到明清的進士榜。中國有十萬進士之說,而江西十占其一。可見江西自古乃文章錦繡之鄉。

您正在瀏覽: 白鹿洞書院
網友評論
白鹿洞書院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