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寫人散文 > 話說光緒

話說光緒

手機:M版  分類:寫人散文  編輯:pp958

  光緒皇帝,即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九代皇帝。在大家的印象里光緒是一位懦弱無能的傀儡皇帝,其實細讀過清代史的人,也許根深蒂固的觀念會轉變。

  幼年的光緒也和一般孩童那般戀玩,可是在清宮戒律之下,也不得不變得服服帖帖了,更何況是年僅四歲就龍登皇位?故有:“到書齋朗誦書史,作字,未嘗間斷。鐘鼓雅音,此皆鄭聲。隨從人人皆原聽戲,庸也。”可見在封建帝制的束縛下,年輕的光緒就已經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位期間,清廷已經是內憂外患,民生凋敝,岌岌可危了。面對如此的千瘡百孔的大清王朝,豈非他一人之力就能挽救?更何況皇權已經外落?

  等到他成年以後,終於認識到了國家存亡迫在眉睫。攘外必先安內,只有國家長治久安,外敵才不敢輕舉妄動。因此光緒的愛民思想深入內心。在御文寫道:“為人上者,必先有民之心,而後存憂民之意。愛之深,故憂之切,故一民飢,日我飢之;一民之寒,日我寒之。凡民所能致者,故悉以致之。”大雪紛飛,凜冽的嚴冬,他端坐溫暖如春的殿堂里,而思緒早已經飛向了寒舍:“西北明積雪,萬戶凜寒飛。唯有深宮裡,金爐獸炭紅。”養尊處憂的他,居然能疾百姓之苦,難百姓之難。雖然想法是簡單、幼稚的,但是卻體現了一代帝王的愛民思想。

  年輕時期的他並非是無所作為。除了愛民之外,他還在琉璃宮裡還豎立了“求賢若渴,破格用人”的牌匾。他認為:“天下之大,絕非一人所能治之,必得賢人而共治之。”所以他並不主張黃權集中,認為:“權者,人君所執以治天下者。人無君權,則天下不可治;然而盡歸人君,其臣下無權,則天下亦不可治。”可見他求賢若渴,無疑是正確的思想。主張:“明試以功”、“權輿八股”、“欲作千間廈,應須大匠才。”光緒已經把人才提升到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才有後來的的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兵車上書之例。

  光緒“虛懷能納諫,旁求常側席”、“以古為鑒,不能拘泥”·······他年少時雄心勃勃,一心想要把頹廢的國家整治一番,可惜都只能是躊躇滿志。決心搏擊雲天,大顯身手,可他忘了,自己身後還有一個“親爸爸”——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她為了能徹底掌控光緒這隻“雛鷹”,就強行的把自己弟弟桂祥的女兒立為皇后,如此一來,一則宮闈之間,可探知光緒動作;二則為將來母族秉政張本。此時的光緒就像是東漢末年的漢獻帝一樣的無奈。光緒也無力掙脫慈禧的這根韁繩。

  對待日本帝國的挑釁,光緒年輕氣盛嗎,竭力主張以嚴懲回擊侵略者。在寄給李鴻章的上諭中指出:“現在倭韓事情,已經決裂,如勢不可挽,朝廷一致主戰。李身膺重寄,熟諳兵諫,斷不可意存畏葸……若顧慮不前,以致貽誤事機,定惟該大臣是問……"可見光緒有壯志,但畢竟才智平庸,用人不當,皇權旁落,對外國缺乏了解,導致“水路交緩,戰無一勝的敗局”束手無策,只能仰天喟嘆。進而《馬關條約》刺痛要害,決意要庸除積弊”、“不做亡國之君”!此時新生的一股愛國的革命力量在神州大地上蓬勃升起,那就是“百日維新”。

  “太后若仍不給以事權,我願退位,不甘做亡國之君。”可惜,信錯他人,惹禍上身,觸怒了固守的封建勢力派,以轟轟烈烈的失敗而告終。

  慈禧此時應經對光緒積怨甚深了。更何況這次變法直接危及了她的皇權地位。“朕之權力,實有未存,果是如此,則朕位且不能保,何況其他?今朕問汝有何良策……”可見光緒已經認識到自己皇位不保的危機了,可是已經力不從心,束手無策了。此時已經被慈禧囚禁於河北的瀛台,直到終身。

  政權的迫害,疾病的折磨,婚姻的痛楚,變法的失敗……紫禁城上空希望之星在壯志未酬、滿載遺憾和悔恨與世長辭了。光緒一生,壯志凌雲,但卻處處遇難。壯志未酬身先死,豈不令人痛哉?

您正在瀏覽: 話說光緒
網友評論
話說光緒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