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散文欣賞 > 老家的30年變遷

老家的30年變遷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小景

  老家的30年變遷

  江蘇望江南

  我的老家是在蘇北洪澤湖傍。老家昨日與今天是不能同日而語。老家今天真讓人欣喜萬分!1978至2010年老家發生了翻天復地變化,我親眼目睹這一變化。

  老家居住條件改善與煤油燈成為歷史。1978年,我8歲,上小學一年級。在記憶里,老家全部是茅草房,低矮、昏暗、狹窄。門開的很低,我還吃過它的虧。記得小學二年級第二學期暑假,我與弟弟玩老鷹捉小雞遊戲。第一輪,弟弟追我。第二輪,我追弟弟。由於當時攆的急,弟弟見無路可逃,身子一貓鑽進東屋。“我可逮住你啦!”我高興地大叫。“哎呦!”當時我眼一黑什麼都看不見。我醒來時候則躺在醫院裡,頭上纏了紗布。母親一個勁埋怨弟弟。傷口好了,我則拚命砸老家東屋土牆門。一邊砸,一邊嘴裡咕嘟:“都怪你,害苦了我。”彷彿在向欺負我人殺氣。那時還沒通上電,家家晚上只能點煤油燈,煤油燈發出幽幽的光,人要趴近才能看見書上的字。第二天,鼻孔里全是黑灰,痰里也是黑的。大約在我小學三年級時候,老家開始通上電。當架電到我家,以後,拉這線(開關),燈就亮了。我與弟弟非常好奇:“以後,真的拉這線(開關),燈就亮了?”“不相信,等架好,你們拉試試。”架電人說。電架好后,架電便叫我們拉試試。我們一拉,燈就亮啦。再一拉,燈就熄了。剛架電那幾天,我與弟弟天天拉燈玩。我們好奇為什麼一拉燈會亮再一拉燈就會不亮。大約在小學四年級時候,老家便有人將草房推倒,蓋起了寬敞明亮瓦房。我家則在1999年左右,把瓦房蓋起來。印象先是堂屋,其次是前屋,最後是東屋。大約2002年左右,老家全部變成瓦房。我一位姓丁鄉親,他腦筋活絡,敢闖敢幹,他與幾位鄉親將水稻運到江南,將東北大豆運到安徽,賺了好多錢,便嫌瓦房寒磣,在村裡第一家蓋起樓房。現在,老家有不少家蓋樓房。現在已有不少人嫌老家沒有出路,便在城裡買門市房、商品房。

  老家路、衣、食、行發生巨變。我小時侯老家通往外界全部是土路,沒有公交車,到鎮上辦事只有騎自行車或者步跑。那時,自行車很少。晴朗天路還可以,下雨天則特難走,水汪汪一片,人就象在掉在面盆中,左腳抬起,右腳則陷了下去。妻子跟我埋怨:老家路太孬,下輩一定不嫁給我,去一趟我老家真太不容易。我是受夠老家路罪。我記得那是小學五年級,我去上鄉里參加競賽。頭天晚上,父親說好騎自行車背我去,誰知夜裡竟下大雨,我只得跑去。二十多路,從早上4:30跑到8點多鐘,我可累壞了,考試可見而知——不理想。小時候,我有一個心愿長大有本事就將老家路鋪好。這下可好,2008年我去老家過春節,老家路全部鋪好,全部是水泥路,公交車開到老家門口,現在騎摩托車或者電動車也方便了。小時侯,我與老家小夥伴一樣天天盼過年或者上人家出禮,因為可以吃到好東西,那時我們好東西就是豬肉。父母對我們很公平,這次帶老大去,下次帶老二去,再下次帶老三去,弟兄三一人一次。現在老家好啦,集就興在老家不遠,集上什麼都有賣的,豬肉已不很新鮮,正如老家大嬸說:這時條件多好,想吃豬肉再貴也買得起。說到穿,小時侯,我記得大人小孩衣服都很單調,最好就是“的確良”,我現在還不知道“的確良”是什麼布料。小時侯,我家裡並不富裕,衣服老大穿過給老二穿,老二穿過給老三穿,現在弟弟還抱屈他最吃虧。現在可好,我每次上老家,看到村裡孩子都打扮花枝招展的。說到行,記得小時侯,我最大心愿就是能有輛自行車。現在,在老家,只有老頭騎自行車。年輕人都騎騎摩托車或者電動車,還有人買起轎車,在老家,有位姓唐後生,在南京開公司,有兩輛轎車。每次回家,好威風。

  電話和電視由奢侈品變為日用品。老家最早買電視是家西堂二哥。那是小學三年級,當二哥從老家當地泗陽縣城買一台黑白電視時候,小村便轟動起來。那時,電視台正播放《霍元甲》,他家屋裡屋外擠滿人,我們幾個小孩只得爬到他家屋后柳樹上往裡瞧。我現在還能記得《霍元甲》主題歌里有一句話:“好小子,這是我們國讎。”我記得小時候,村裡只有一部電話,如果外面有人找村裡人,幹部便在喇叭里通知。母親現在還覺得對不起外公。外公跟大舅在安徽生活,離老家有300多公里。那次,外公快要不行,便叫大舅打電話給我母親,外公希望跟我母親說兩句。由於當時村幹部疏忽,沒有告訴母親,直到外公病逝,母親接到安徽電報非常悲傷。現在可好啦,老家已經裝電話,母親想我們時便隨時可以聯繫我們。現在老家,99%都買了彩色電視,有些鄉親還買了電腦。我三叔家還買了三台彩電。他這樣對我說:“現在,電視又不貴。我喜歡看新聞。你小弟喜歡看教育節目,你小妹喜歡看言情電視劇,我們各看各的。”

  老家最大變化是還是老家人的思想變化。在我小時侯記憶里,農閑時,老家人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看人打麻將、擲色子、要不就在一起亂扯。在2008年春節,我回到老家,我發現鄉親更關注健康,更關注知識、他們或聚在一起看報紙,或學城裡進行健身。最讓我感動是我表妹,她結婚只要姑媽、姑爺給她買電腦,她對姑媽、姑爺說:“要電腦,以後有小孩,可以教他們。而電視只能娛樂,你們要疼愛我就陪我一台電腦好啦!”在最近奧運會期間,我回趟老家,我遠房大伯已經85歲,他見到我就問我看了奧運會沒有,我說看了。他說:“奧運會,我和你大嬸天天都看,我們國家真不了不起啊!我與你大嬸天天都說奧運會”

  30年對一個人來說,可以說已經走了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但是對與有2000多年歷史我老家來說,真是太微不足道。老家30年來變化是巨大,這是黨改革春風沐浴結果。

  作者簡介:望江南原名吳龍江又筆名蔣珍琴出生70后

  愛寫作喜文學好飲酒愛書籍喜朱自清光明磊落坦坦蕩蕩重友情愛親情江蘇作家

  文章散見《中國文學網》網站《文化月刊》雜誌《忽然花開文學網》網站

  作者地址: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洋河鎮中大街118號

  郵編223700手機

您正在瀏覽: 老家的30年變遷
網友評論
老家的30年變遷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