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美散文 > 老家的年

老家的年

手機:M版  分類:優美散文  編輯:小景

  每年春節我們都回老家過,雖然生活細節方面有些不適應,但老家濃濃的年味兒深深感染着我、打動着我。

  回老家過年,覺得有年味兒,其中一個原因是老家的習俗。 臘月二十三過了小年,老家的婆婆媳婦就開始忙活了。包包子、炸面魚、蒸餑餑、炸魚、燉肉、氽丸子等。今年是小進年,老人說:“小進年,忙不完。”確實有這種感覺,我們臘月二十八回家的時候,公公婆婆還在忙着,爐子上燉着牛肉,桌子上擺着剛出鍋的大餑餑。完。”確實有這種感覺,我們臘月二十八回家的時候,公公婆婆還在忙着,爐子上燉着牛肉,桌子上擺着剛出鍋的大餑餑。

  從臘月三十早上開始吃飯就有講究了。早上吃麵條,吃完飯後家庭主婦開始布置掛影,布置祭品,撒塵等,從這時候開始,按照農村的風俗,結了婚的閨女是不能到娘家來的。中午這頓飯很講究,要炒菜、喝酒,下午開始包餃子,一般要準備兩頓餃子,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的。

  三十晚上的餃子要包上硬幣、紅棗、栗子、年糕等,寓意是發財、立子、年年高等。今年三十晚上的餃子,我和老公都是第一口吃的栗子,感覺是很好的彩頭,早立子嘛。晚飯後一家人坐在熱乎乎的炕上開始看春晚節目,吃着瓜子、花生、糖等零食,評判着電視節目的優劣,一家人說著笑着,其樂融融,好不熱鬧。

  初一早上,早早地起床,吃了餃子,就開始大拜年了,見面寒暄的第一句話就是“過年好”,哪怕是昨天剛見面的熟人,也要寒暄、握手。我很喜歡老家拜年的風俗,特別是那些人丁興旺的大家族,拜起年來真是氣派,一大家子人呼拉拉來了一大屋子,裡間、外間滿是,這家人還沒走,那家人又來了,只好前撥讓后撥,大家說著笑着,看看掛的影,數數這家人還有幾支人脈,評論評論這家的餑餑好不好,熱鬧非凡。不過現在這樣的大家庭越來越少了,我們家只有我、老公和兒子三個人的隊伍,顯得有點不氣派,哈哈。

  初二是傳統的拜姑姑的日子,有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安排在這一天。初三是回娘家的日子。其他的日子就沒有太多的講究了,各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了。

  回老家過年,深深感動我的還有老家濃濃的人情味兒。每當我回家總有鄰居家的大娘嬸子來問侯我,這個說“媳婦回來了”,那個說“飛飛媽媽你挺好的?”,那個熱乎勁兒就別說了,讓人心裡特別暖,我曾給老公打哈哈說:“你看,別看我是大學畢業,知識分子,到了你家我都沒有名字了,成了兒子和老公的附屬品了。”老家的人雖然都文化程度不高,但人情味兒很濃。我家的大棗餑餑都是鄰居家的媳婦們幫忙揉面做成的,別小看揉面這個活,要有力氣,還要有時間,時間越長,揉的面越細越軟,老家有句很老很老的話,說“打倒的媳婦揉倒的面”,其中的一個方面說的就是面要好好地揉。我婆婆做麵食的技術很好,每到過年過節,總有鄰居請她去幫忙,她也樂得去幫助她們,所以我家揉面這樣的力氣活總有人搶着幫忙。也不是婆婆大人自誇,我家的餑餑確實做得又白又煊又好看。說到老家的年,元宵節也是算在裡面的,程序與春節是相似的,只是供品不一樣,多了一樣“升蟲”(寓意是年年升),供養的餑餑的做法也和春節有了差別。

  前幾年的“升蟲”都是婆婆自己做,這幾年上了年紀,眼也花了,婆婆就買了現成的,說實話,我婆婆做的比買的好多了。看看婆婆做的餑餑就知道老人家的手藝有多好了。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私家車也方面,路途也不遠,能回老家過年總是件幸福的事,父母在,家就在。

您正在瀏覽: 老家的年
網友評論
老家的年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