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美散文 > 千年風骨猶在

千年風骨猶在

手機:M版  分類:優美散文  編輯:得得9

  所有的物種沒有內在的完美,貴在存有外在的精神,純個性的才是唯一的,富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個人見解

  在我的周邊,知道“瘦西湖”人不是很多,去過“瘦西湖”的人更是寥寥無幾,就連我自己雖然南來北往地、飛來飛去地飽覽了神州大地秀麗山川的自然景色,賞盡了繁華都市的靚麗風姿,體味着鄉村風俗的淡雅情趣。但“瘦西湖”的芳容,“瘦西湖”的來歷,卻了解甚少。

  當我在朋友的再三舉薦和說服下,還是隨其乘車下了揚州。此時,大詩人李白那首“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的詩句縈繞耳際。遺憾的是我沒有在煙花的三月,而是在繁花盛開的九月。故沒有感受到柳絮如煙,滿誠煙花漫舞地意境。

  汽車穿過繁鬧的城區,直奔瘦西湖。真的,不來不知道,一看好奇妙。這“瘦西湖”怎麼看也不像個湖,它實在是太瘦了,長長的、窄窄的,恰似仕女圖中婆娑起舞的女子長長的袖帶,蜿蜒曲轉的飄落在市區的西北郊,最初的名字叫保障河,又稱“長春湖”。長大約四公里左右,是一條自然河道,經過人們多年的打造修復,得以於這樣一個清瘦秀麗的“瘦西湖”美名。久而久之,成為揚州著名的旅遊風景區。

  沒有導遊,沒有解說,我們幾個人沿着湖邊小路,悠悠散散地走着說著看着。

  “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景色足以讓我對這長長的、窄窄的“瘦西湖”產生異樣的感覺。我默默地安慰着自己:“值得一看!真不白來”。

  這裡看不到煙波浩淼,雨霧朦朧的西湖美景,更找不到水天一色,薄紗輕舞的遼闊意境。所以她沒有那麼的受人矚目,也沒有那麼多的華麗渲染,更沒有那麼多的如織人流。然而,得天獨厚、自成一體的風韻,真得就像仕女身上一條飄動的玉帶,逶迤曲回,清澈靚麗的鑲嵌在古老歷史與現代文明相交織於一起的城市之中。

  隨着貪婪的目光緊急速掃,長堤、五亭橋、白塔、鳧庄、吹台、小金山、月觀、煙雨樓、徐園、等由遠拉近,由小變大,芳姿初識。我被眼前這如夢如幻的景色而陶醉,造型典雅、風格獨特的五亭橋;景色秀麗、四面環水的小金山;曲線玲瓏、碧水如帶的湖水;綠柳婆娑、青翠欲滴的長堤以奇特、獨有、難覓給我留下了難以抹去印記。

  我感嘆:千年風霜,瘦在風骨!

  這“瘦西湖”瘦得實在讓我有些食古不化、茫然惆悵,彷彿我要為早已逝去的古時文人圓一個瘦骨猶在的夢。

  說實話,“瘦西湖”在不知不覺中給了我許多的回味和啟示。

  因為她不同於我所見過的任何一處江河湖海,任何一處風景名勝。“瘦”是她的微美和獨有,“瘦”是她的精髓和脊樑,“瘦”體現了一種精神所在。

  也許,因為她太瘦弱了,古時的文人墨客,達官仙人難以在這裡施展其“八般才藝”。固然,揮毫潑墨,吟詩作賦的為數甚少,就連大詩人李白煙花三月下了揚州,也沒有為“瘦西湖”留下丁點筆墨。可見長長的“瘦西湖”曾幾何時是多麼的瘦而弱之。

  還好!在被稱為古人賞月吟詩的“月觀”室內,我見到了書畫大家鄭板橋的手書:“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楹聯。也算是我揚州之行能尋到賞到新畫派創始者“揚州八怪”的神來之筆。

  據說乾隆皇帝南巡時曾到過這裡,並在湖心短堤“吹台”上釣魚。這是一個方形亭台建築,臨湖三面各有一個圓洞,一洞嵌一景。透過西洞映入眼

  簾的是橫卧湖心的五亭橋;透過南洞盡收眼底的是矗立在湖畔上的白塔;透過北洞一飽眼福的是天香嶺上的方亭和桂花亭。可見此景的設計別具匠心,耐人尋味。

  徜徉於這裡,讓我毫不吝嗇地一次又一次地頻頻暴光,一次又一次對膠片失去控制的還是“五亭橋。”橋的構思、橋的設計、橋的建造十分巧妙的橫卧於湖上。

  所謂的“五亭橋”,就是橋的上面有五座小亭,中間的那座較高,四邊各一座較低,橋下的四翼分別有15個洞孔,洞洞相連,每當皓月掛空之時,各洞銜月,金色晃漾。由於來去匆匆,不能在此留宿,固然沒有一睹這美輪美奐的景色。於是,借相機獨有的功能將她留在美好的幻想之中。

  風霜雪雨剝蝕着歲月,千年的“瘦西湖”留給我是心靈上一種感悟。時代的發展如一部飛速旋轉機器,拉動着整個社會蓬勃向前、日新月異的奔馳。

  人們對“瘦”有了新的認識和追求,於是乎,派生了一個新的詞組“瘦身”。

  生活中,女人們為了嬌美的身軀,漂亮的外在,要瘦身減贅也許是情在美中,而各行各業在煞費苦心的要“瘦身”減員似乎也理在情中。事實上,人浮於事現象不得不令人疑慮種種。龐雜的機構要“瘦身”、臃腫的人員要“瘦身”、超限的負擔要“瘦身”,將瘦身進行到底一時間已成全社會呼之欲出的主題。

  由此筆者認為在這越來越豐腴的社會,精銳高效、快速敏捷是大時代的呼喚,是大社會的需求,也是歷史與現實一種不期而遇碰撞。

  我毫不隱諱地講:“瘦身”並非容易,她不僅需要勇氣,而且需要膽量,更需要全社會理解和支持。

  究竟瘦得如何精練、瘦得如何精華、瘦得如何精銳,這是大時代賦予我們一個永恆的主題。

您正在瀏覽: 千年風骨猶在
網友評論
千年風骨猶在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