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五四精神與深化改革

五四精神與深化改革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得得9

五四精神與深化改革 標籤:會議精神

  五月令人嚮往,值得讚美。因為在上世紀之初,1919年五月四日,中國熱血青年作為一支新生的社會力量登上歷史舞台,掀起了一場偉大的反帝反封的愛國主義運動。

  這場運動雖然對中國影響深遠,但從本質上講五四運動其實是近代中西文化衝突導致文化轉型的產物。如果將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為代表的近代知識分子群體,稱之為中國第一代的現代知識分子,那麼,以陳獨秀、胡適、魯迅等為代表的,則可以稱之為中國第二代的現代知識分子。這些由文化衝突而獲得主體高度自覺,並勇敢地挑起“向西方學習”重擔的現代知識分子,他們高舉愛國主義的大旗,高喊“民主與科學”的口號。一步步把中國推向現代社會。

  正因為如此,中國“后五四時代”的人們,不管是台灣或大陸,每年都會有重大的紀念活動,紀念偉大的五四精神。那麼,我要問以“民主與科學”為核心的五四精神到底對中國影響如何呢?

  我們還是來粗略的回顧一下五四以後的中國社會,先是國共第一次合作和北伐戰爭,結果呢,並沒有得到民主與科學,而是中原大戰和國共的互相廝殺。再后8年的抗日戰爭,民族矛盾成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民主與科學根本就無從談起。再後來的三年解放戰爭,國共兩大政治集團對決,人們相信的是槍杆子,對民主和科學更沒人問津了。最後終於解放了,民主與科學的春天可來了吧,但是我們看,經過十年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國得到的是什麼?得到的是三年自然災害。真的是自然災害?我看未必,與其說是天災,不如說是人禍。再後來就是頗似五四運動的文化大革命,但是卻把中國經濟搞到快崩潰的邊緣。此時五四運動早已過去半個多世紀了。難道這就是五四對中國的影響,這就是人們所追求的民主與科學?

  也許我們從五四運動的領導者身上能看到一些端睨。

  羅家倫,傅斯年 , 張國燾 , 許德珩 鄭振鐸 , 陳潭秋 瞿秋白, 周恩來, 張太雷 等等這些五四的闖將,他們後來有的跟了蔣介石去了台灣,有的跟了毛澤東留在大陸。蔣介石在台灣搞終身制,搞父傳子,毛澤東在大陸搞終身制。這些明顯違背了五四精神。他們這些人為什麼還是跟着他們,屁都不放一個呢?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美國,這個當今世界上的超級大國,早在18世紀,華盛頓就帶領美國結束了終身制,而歐洲國家此時還在因為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打的不可開交,而中國還在中世紀的封建牢籠里不見天日。從這一點上講,美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難道不是歷史的必然嗎?

  由此可見在後“五四”時代,影響中國社會的不僅僅是代表西方先進文化的五四精神,最主要是中國幾千年的封建遺毒。這也是阻礙中國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

  如今的中國,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給老百姓經濟發展的自由,結果大獲成功,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經濟上的自由,必然要求政治上的民主。

  今年中央高層的穩步換屆,從根本上結束了姍姍來遲的終身制。但是從上到下終身制的影子還在,裙帶關係仍然影響着中國政治。不合規矩的提撥縷見報端和網絡,二十幾歲坐直升機當鎮長,縣長,市長大有人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時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他強調,各級領導幹部都要牢記,任何人都沒有法律之外的絕對權力,任何人行使權力都必須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並自覺接受人民監督。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這個籠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籠子?

  我認為代表五四精神的民主與科學就是防上權力私有化的籠子。現在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艱巨性、複雜性前所未有,我們不僅要有敢闖敢幹的銳氣和睿智,而且必須拿起民主與科學的武器,讓公權力運行在陽光之下,才能根除改革中的絆腳石。因此,說到底深化改革,就是剔除舊的封建積習,建立一套民主科學的現代管理制度。讓老百姓生活在經濟上自由,政治上民主,發展上科學的社會環境中,才是中國改革的必由之路。

  九十多個春秋過去了,五四運動離我們漸行漸遠。但是代表着民主與科學的五四精神一直在推動着中國的歷史進步。同時也塑造着具有時代光芒的民族精神。相信,偉大的五四精神必將在新的歷史時期,贏得更大的光榮!

您正在瀏覽: 五四精神與深化改革
網友評論
五四精神與深化改革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