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走向海洋觀后感

走向海洋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小景

走向海洋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

  走向海洋觀后感(一)

  看了大型紀錄片走向海洋,我第一次對海洋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被它奇妙的力量所震撼。中國人名自古以來一直對海洋充滿敬畏之心,也許這就是中國人始終沒有正視海洋的原因。而當我慢慢試着去發現,去正視,去直面,才發現海洋文明是一直滲透入華夏人民骨髓的。

  他培育了華夏人的農耕文明,作為它堅不可摧的屏障,始終拱衛黃土地的安寧,從而有了華夏子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黃色文明。然而以青藏高原為界,在他的另一方,藍色文明正瘋狂滋長。而通過貿易交流,殖民擴張,移民,商業文明在海洋的搖籃下得以快速生長。在西班牙人看來,幸福來自於大海,來自貿易和征服。在古希臘,特洛伊戰爭更加奠定了海神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而這一切全來自於海洋。

  再從觀中國,海洋與華夏的淵源從來都是那樣神秘莫測的,他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起與落,盛與衰。從3000年前就已到達墨西哥到始皇東巡到徐福東渡再到唐宋海上絲綢之路,從鼎盛的明初鄭和下西洋再到明後期閉關鎖國,兩次鴉片戰爭,似乎海洋與中華文明的聯繫從不曾間斷,不論是以它獨特的懲與罰的方式還是以它的威嚴與神秘莫測的力量,他陪中華文明一路走來,見證着中華文明的榮辱興衰。

  回到當今,我們看到那釣魚島爭端愈演愈烈,菲律賓挑起黃岩島事件,越南不承認中國對南沙群島的主權,南海油氣資源被周邊國家瘋狂盜採,大片藍色國土正被鄰國蠶食,這一切都是海洋又出給我們的難題?這個問題我想每一個華夏子孫都應該深思。我們在陸地上能與大多數鄰國解決領土爭端問題,而在海洋方向卻難以突破。“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方針的提出更是遭國人吐槽,到底怎樣才能維護中國南海權益,做到“主權屬我”呢?為了維護海外權益,I衛海上通道,我國必須發展海上力量,包括海軍建設,加強發展海洋經濟,維護海洋權益,把中國建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海洋強國!

  走向海洋觀后感(二)

  這個周末,我通過CCTV觀看了《走向海洋》這部紀錄片,掌握了很多知識,受到了很多啟發,並且頗有所感。

  《走向海洋》這部紀錄片主要講述了世界各國與海洋的故事,包括海洋權益的維護、海洋主權的宣誓、海洋領土的爭奪等。《走向海洋》第一集講到了俄羅斯潛艇曾經下潛到北冰洋4261米的深處插上了一面國旗宣誓主權,並且這一行為引來了眾多國家的紛爭。

  的確啊,《走向海洋》真是一部非常啟示人的紀錄片。觀察現今,咱們國家的南海問題成為了熱議焦點,南海的油氣資源遭到了周邊國家的開採盜齲可是這麼多年來始終沒有拿出一套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還是在於我們國家過去對於海洋權益的保護不夠重視埃隨着我們對於海洋權益越來越重視,我們構建”海洋強國“的夢想也不會遙遠。

  同時《走向海洋》也讓我思考到,構建海洋強國關鍵還是在於海洋能力的建設,就像俄羅斯那樣能夠擁有先進的潛艇達到幾千米深度水域宣誓主權。而我們同樣應該積極發展國防與軍事實力,以維護我們日益迫切的海洋權益維護問題。

  總的來說,《走向海洋》真是值得我們一看,並且從中受到啟發,開展我們的積極建設工作。

  走向海洋觀后感(三)

  自馬漢提出“海權論”以來,世界各國的海洋意識日趨強烈。海洋,這個國際紀錄片創作的永動主題,曾經催生出《海豚灣》,《藍色星球》和雅克。貝漢的《海洋》等一系列的經典紀錄片,它們是西方人對海洋幾百年來的重視的結晶。而我們,作為一個曾經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海軍,最發達的海洋經濟線的泱泱大國,有關海洋的紀錄片卻屈指可數,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大國的悲哀。追本溯源,這不是紀錄片本身的問題,這是整個民族海洋意識薄弱的一個映照,正如《走向海洋》中所說的,我們“把海洋當作底色”,而不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於走向海洋,我希望大家不僅僅是以以一種娛樂的態度觀看,他首先應該是一部喚醒民族海洋意識的教育片,尤其是對在海南島學習的莘莘學子來說,沒有現代的海洋意識,不僅僅是可悲的,更加的可憐的。以下是我在觀看走向海洋以後的一些感想。

  不同於其他海洋紀錄片,走向海洋並不是以海洋奇觀作為紀錄片的主旋律,而是從歷史的角度,通過歷史進程的講述,國家之間的對比,各類專家的評論,從歷史、地理、文化、心理、經濟、生存多個角度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一副色彩繽紛,波瀾壯闊的海洋畫卷。

  從走向海洋得知,中華民族有着悠久輝煌的海洋歷史,這個歷史出人意料的久遠。有根據的推測,中華民族的海洋歷史很有可能在中華文明的源頭即殷商時代就與中華民族血肉相連,在以後的幾千年當中,海洋的氣息一直飄蕩在中華民族的身邊,若即若離,變幻不定。

  從始皇東巡,兵馬俑目視東方,徐福東渡,到南宋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況空前,從元帝國強盛的海上事業,再到到明代着名的鄭和下西洋……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光榮和自豪。然而從朱元璋的一紙禁令,到寶船遺骸的霉爛腐朽,從清末的倉皇海防,到北洋艦隊在慈禧太后的喧天壽慶聲中走向敗亡……一樁樁,一件件卻是歷史留給我們的辛酸與屈辱。但正如電視片所說:“歷史沒有假如。文明的道路選擇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今天,中華民族面對海洋向我們展開的懷抱,轉變觀念,走向深藍海洋既是中華民族的必然選擇,更是中華文明繼往開來,走向現代文明的歷史契機。

  西塞羅說“誰控制海洋,誰就能控制世界。”雖有所極端,但這句話所體現的對於海洋的重視態度,卻不論過多少歲月都不會過時,尤其是在當下的中國。

  黃岩島的爭議剛剛降溫不久,釣魚島的爭端就甚囂塵上,中國海外航道剛剛暢通,中國漁民就在海上被人射殺,而漁民,漁船被扣等外國惡劣行徑就更是永未停止。在國家迅猛崛起的同時,國家正面臨著嚴峻的海洋形勢,戰艦遠航,擁有航母,蛟龍下水……一個個在海洋上取得的耀眼成績在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同時,掩飾不了的是在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之外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下面涌動着的黑色洪流。可惜的是許多國人甚至是海南的同學尚未意識到海洋對於未來中國的意義之重要。

  “從1840年已降,一個半世紀,中華民族經歷了奮起直追的痛苦,也收穫了走向復興的喜悅。挫折 是成長的代價,失敗是前進的動力。在歷史的汪洋中沒有哪一種文明能夠保持一帆風順。我們不應該再去責備祖先的保守,因為封閉的大陸曾經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同樣我們也大可不去計較他人的冷眼,因為幽暗的大海曾經是全人類的夢魘。睡獅正在夢醒——因為我們正在凝視着海上升起的太陽!”作為一名海大的學子,我們所做的不應該是靜等雄獅的夢醒,而是在雄獅夢醒的過程中臨海憑風,遠眺目光,立足海天之際,毅然投入到祖國發展海洋的大戰略之中。我相信未來的中國的疆域不再是一隻雄雞,而是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是奔騰不息的火焰,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盤和手柄,是中華文明重新煥發耀眼光芒的不朽源泉。我相信未來的朝陽必將從中國海的海平面上升起。

您正在瀏覽: 走向海洋觀后感
網友評論
走向海洋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