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篇一:蘇教版四年級教學反思
以往我教寫作文,每次都是先學例文,擺出一個葫蘆,然後總結歸納例文的開頭、過程、結尾,然後讓學生根據“葫蘆”來畫“瓢”。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基本上“步調一致”了,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也叫人覺得單調得很,學生的個性不見了。於是,我決定進行改革,做個甩手掌柜,讓他們放開去看,放開說,放開寫。在上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習作一的時候,我先放手讓學生觀察,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考察”適合小學生春遊的地點。
上課時,我剛剛問你認為那裡最好玩?學生一下子就說出來很多好玩的地方。學生列舉出安全、景色美麗、便於開展遊樂活動條件。然後,我對他們說:“不管你們怎麼說,怎麼寫,只要能把一個地方寫得讓我們心動,想去他建議的地方,就是最好的作文。”
沒有了框框套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和喜好“推銷”春遊地點。沒有了例文的束縛,學生可以天馬行空,自由馳騁。愛釣魚的,展現了他的釣魚專業水平,從適合釣魚的角度出發選擇春遊地點;再加上或是吊人胃口式的開頭和揭謎底式的結尾,或以讚美春天的美景開頭,鼓動春遊去來結尾,或是開門見山和首尾呼應式的開頭結尾構成了這百花齊放的春遊建議作文。
篇二:蘇教版四年級教學反思
這部分內容是本單元的綜合練習。有對數的組成、數位及順序、數大大小比較的練習;有結合實際或統計數量對大數目讀寫方法的練習,有將大數目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有根據實際數據,辨別近似數的練習;還有將大數目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近似數。整個練習的內容,都是在學生掌握數位順序表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這樣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練習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以及的數的改寫與求近似數。同時大數的價值,發展數感。
練習課主要的任務是把學生進行梳理知識,從而構建自己的認識結構,在教學中我主要通過比較來溝通知識間的關係。第一次讓學生對讀寫方法進行比較,發現無論是讀還是寫都是根據數位順序表從高位起一級一級向下讀寫,同時都要注意0的讀寫。第二次讓學生改寫成“萬”和“億”作單位的數進行比較,發現改寫是改變了數的計數單位,而不改變它的大小。第三次比較是讓學生對改寫和求近似數的比較,讓學生認識到它們的本質區別。
這節練習課的內容是豐富了,形式是多樣了,但層次顯得不夠,因此我覺得可以改變這堂課中改變一些習題,對於數的讀寫中我們可以用讓學生用若干個數根據相關要求進行寫數,對於求近似數也可以設計一些開放題,如29□3000000≈30億,方框中可以填幾,29□3000000≈29億,方框中可以填幾。
篇三:蘇教版四年級教學反思
關於作文,我們似乎有很多疑問,特別是作文指導中如何引導學生創新,又如何在處理好學生普遍存在的模仿現象?在這就四年級上《習作二》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習作二是請學生髮掘自己的一項特長,並且通過語言文字展示給大家。本來這是一個很好的題目,習作的材料來源於自己,身邊的素材應該是隨手拈來,同時它也是培養學生自信的一個很好的依託。於是,我決定試一試我不指導,看看會有什麼結果,第一輪習作本收上來,不少學生兩句就寫完了。如“我很會踢足球,曾經參加過足球隊”“我會畫畫,美術老師給我打了95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原因,我仔細思索。我想:學生生活中一定有不少寫這類習作的素材,但是他卻不知道如何合理運用。面對這樣貧瘠的敘述,我決定試一試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例文,然後小組討論的辦法,來再次作文。這次收上來的習作明顯在篇幅上增加了,但是幾乎是千人一面,有畫畫遇到困難克服的,有媽媽買菜提不動,而幫助提的……這就是典型的模仿。如何讓學生有話可說,而有有自己的話說呢?我進行第三次習作。
首先,請學生說說自己的特長,然後請他就一件能顯示自己特長的事來具體談談。這時候學生敘述過程中還是抱住例文不放。於是我們進入例文,看看例文到底告訴我們什麼?學生通過讀發現,例文一《我真棒》中作者寫抱西瓜的動作非常精彩。由夾到扛到抱,經歷了幾個不成功的嘗試,才最後抱着西瓜回家的。由此引導到“動作”這個詞,同時和學生一同回顧《虎門銷煙》中民工銷毀鴉片的動作,使學生體會到動作的準確和生動,會將讀者能感到身臨其境。就例文一的動作,我們開始將不少學生認為踢球的特長,做為指導例子,請學生小組中說說片斷,要求表現當時的情況,描述清楚動作,讓聽者覺得你球技高超。學生在小組中敘述得精彩層出。
例文二《我是個會跳舞的小姑娘》表面上是告訴我們她很會跳舞,實際上是告訴我們她克服了困難而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重點是描述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由膽小害怕,到成功喜悅。於是我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心理活動的同時,引入《但願人長久》中蘇軾的心理活動,使學生了解到,在心理活動的敘述中,就能將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告訴大家。
這樣教學后,學生再寫習作二,水平就明顯的提高了。
思索:我們常常談到的授之以“漁”,不授之以魚。到底什麼是漁?我想這篇習作告訴我們,學生生活中積累其實不少,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將自己的積累生動的表達出來,於是就開始一味的模仿,而真正是失去了自我,將他人的生活經驗在自己身上大量的複製。如何開發學生的創造呢?我想,絕對不是,再挖掘生活,而是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將習作的入門點指點給孩子們,讓學生領悟到習作表達的方式,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自己的的話表達自己的感情。我們的孩子這樣才是真正的自己捕魚,才能真正捕到自己的魚。
相關範文
- ·人教版四年級教學反思
-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 ·冀教版一年級教學反思
-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 ·小學二年級教學反思
- ·二年級教師教學反思
- ·小學三年級教學反思
- ·五年級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
-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
- ·六年級教學反思
- ·小學一年級教學反思
- ·pep小學英語五年級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
- ·一年級教學反思
-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 ·四年級習作四教學反思
- ·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 ·小學四年級英語教學反思
- ·四年級科學教學反思
-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 ·四年級下冊英語教學反思
-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 ·四年級統計教學反思
- ·四年級英語教學反思
-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